对留学生参与本土科研创新活动的思考

2015-10-20 18:20王景瑞景硕王松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9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本土参与

王景瑞 景硕 王松

【摘 要】面对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问题。近年来,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培养往往集中在语言教学、文化体验以及集中的第一课堂专业授课等,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留学生领域内还没有涉足。本文通过对山东大学(威海)部分留学生的调研,就留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背景、参与障碍、活动侧重等多方面的差异化进行了分析,就留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本土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做了一定的思考,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 参与 本土 科研创新

1问题的提出

面对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创新一词源于拉丁语,包括三层基本含义。具体说,一是改变;二是更新;三是创造新的东西。从近代来说,创新作为学术概念首次由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使用,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二战以后,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捷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开始受到格外注目。总体来看,相对于中国强调对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意志、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具体素质的培养而言,西方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更为宽泛,他们大都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从而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尽管世界各国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发展方面的目的和方向是一致的。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各级、各类科研创新活动载体。2010年9月,我国颁布了《留学中国计划》确立了今后十年,争取到2020年前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将达到 50 万,学历留学生达到15万。留学生同样存在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和需要,但本土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留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着知识背景、参与障碍、活动侧重等多方面的差异化,留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使留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本土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我们做了一定的研究。

2研究数据

本项目以山东大学(威海)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就留学生参与本土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共下发调研问卷15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85.33%,有效率100%。调查问卷两部分组成:一是“被访留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访留学生的性别、年级等。二是“被访留学生科研创新基本状况”,主要包括被访留学生参加本土科研创新的意愿、具体形式、困难障碍、动因等。

3研究发现

3.1现状

调研数据显示,有81.10%的被访留学生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科研活动,有58.70%的被访留学生虽然没参加过本土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但是有意愿参加。这说明留学生参与本土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意愿是有的,而且占较大的比例。但由于没有将留学生纳入到科研创新活动的体系中来,致使科研创新活动在留学生当中影响力不大。38.60%的被访留学生目前所从事的科研创新活动中担任数据处理工作;参与实施调研和科研助手工作的留学生比例相同,都是25.00%。这表明留学生参与其他类的科研创新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3.2动因和障碍

在留学生参与本土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意愿和动因中,三成以上的被访留学生的动因是加强与中国人的交流,发展人脉;其次是为熟悉中国环境和就业考研,分别占比20.90%和15.70%;此外,留学生的参与动因还有个人兴趣、发表论文、以及科研锻炼,分别占比9.20%、7.20%和6.50%,可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可以作为加强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障碍方面来说,调研数据显示,限制留学生参与我校科研活动的最大阻碍因素是与中国人语言交流不便及缺少消息来源,分别占比26.00%和25.30%;其次限制因素还有理论知识不足,不熟悉中国的文化、习惯以及兴趣不大,分别占比16.10%、15.10%和10.20%,此外,限制留学生参与科研的阻碍因素还有校内的科研活动类型不适合留学生开展,没有好的课题方向以及时间、精力不足影响学业等。

3.3参与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是案例分析,占比21.70%;其次还有听讲座报告、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小组讨论、课堂精讲等培养方式,分别占比20.20%、17.70%、17.20%和14.60%;案例分析作为第一课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不是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主渠道。

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研课题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题,占比45.70%。从具体形式来看,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科研形式是参与中国同学科研,占比48.60%;其次是参与教师科研、独立科研以及其他形式科研,分别占比20.7%、15.30%和15.30%。这表明留学生愿意与本土生在科研创新方面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3.4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认为目前校内的科研创新活动机制在鼓励留学生方面存在的最大弊端是留学生与中国同学科研一体,留学生不能成分发挥优势,占比17.40%;其次还存在着与中国同学学术交流少、没有适合留学生的研究方向等弊端,分别占比17.40%、13.60%。

留学生认为校内的科研创新活动机制最重要的改进方法是开通适合留学生的特色研究领域,为留学生感兴趣的科研活动与专业中国学生间搭建学术沟通的平台,为留学生的科研活动与老师、同学间搭建沟通的平台,对留学生科研方面的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分别占比19.20%、17.50%、16.20%和14.80%。其他改进方法是为留学生联系校外的科研基地,方便语言、文化沟通,以及另辟一条区别于中国学术的独立科研分支,分别占比3.10%和2.40%。

4建议和对策

(1)留学生参与本土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没有真正融入到本土生科研创新工作体系当中,这需要主办单位搭建起留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实际平台,寻找合适的机制,让留学生真正体验科研的乐趣,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培育科学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在第二方面,可以促进与本土生的深入交流,通过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或者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建立起的感情和友谊是深厚的。

(2)目前,我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相对处于“独立管理”和“专门教育”的阶段,留学生与本土生之间的课余交流过少,且主要体现在文艺体育活动,部分留学生由于存在文化障碍和个体差异,即使在课堂上也与本土生交流不多。促进与我国学生在专业学习、专业研究方面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位交流和多角度融合。

(3)留学生参与本土生的科研创新项目,需要在体制上予以理顺,也需要在制度上予以更新。比如,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出台了最新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留学生统一纳入到科研训练计划的主体当中,单独注名。在制度上打破了留学生参与本土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障碍和壁垒,进而完成实质性地参与。

(4)做好“重点人”工作。“重点人”工作历来是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质就是借助留学生的凝聚力,从内部破冰,实现留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创新活动的传播效用。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留学生以韩国为主要来源国,韩国留学生比较抱团,也比较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只有通过个别“重点人”的工作,由他们完成一项或几项科研创新工作之后,才能更好地在其他人当中去发挥影响和带动作用。

(5)做好全方位的宣传通知工作。调研显示,有39.60%的留学生认为与中国学生相比,其参与校内科研创新活动的劣势在信息来源渠道少。目前,很多科研创新活动没有将留学生纳入到通知范围中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今后,一方面将科研训练计划通知到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团队互补或吸纳队员的形式,以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也避免了留学生参与的过于宏观导致带动和融入不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于书诚.陆应飞 等.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4)[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2]文雯.陈丽.白羽.曹慧思.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和满意度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3]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4][德]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5]黄鑫城,方玲玲.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浅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陈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景瑞(1978—),男,山西灵丘人,山东大学(威海)团委,助理研究员。景硕(1983—),男,山东菏泽人,山东大学(威海)团委,讲师。王松(1981—),男,山东荣成人,山东大学(威海)团委,(山东威海264209)。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本土参与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中国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围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