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遗址地区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途径

2015-10-21 17:10许洁舲林颖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生态修复

许洁舲 林颖

【摘 要】本文以遵义市新浦新区礼仪片区的锰矿遗址为例,探索通过景观规划的途径,在保留工矿遗址历史人文性的同时,达到工矿遗址的生态修复以及传承城市的发展印记和历史情感,力求为贵州省内相关工业遗址改造提供借鑒。

【关键词】工矿遗址,景观规划,生态修复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快,对城市产业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城市进入逆工业化进程时期。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工矿遗址通常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重组复兴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矿遗址改造更新不仅面临着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而且还要坚持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线,使得工业遗址地的改造更新,尤其是对其进行景观更新与生态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1]

一、 现状概况

遵义地区是我国已经查明的重要锰矿分布区,其中遵义市东南片区即新浦新区礼仪片区留存有较多工矿遗址,规划区域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东部,原长征镇与礼仪镇交界处,属于新浦新区礼仪片区。项目所在地是连接作为经济活动中心的老城区以及作为政治、教育文化中心的新园区之间的重要连接枢纽。

原锰矿采集区域以及采砂、挖石等小型私人工矿产业,均集中在项目南部。区域整体植被覆盖率中等,主要以北部和中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以中小型乔冠为主。

二、 面临问题

规划场地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环境容量小,整体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业态选择受到限制;基地生态敏感度高,可建设区较少,开发建设受到较大的局限;基地内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生态修复比较困难。

随着城区的发展与建设,如何利用工矿所在区域进行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城市用地局限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显得十分迫切。[2]

三、 规划研究

保护生态安全格局并修复生态空间,丰富城市"绿道"网络;合理利用工业遗址、传统村落及农业景观,塑造一种寓教于乐的体验性教育环境。以生态保育为基础,依托现有民居等人文环境,以及耕地、林地等自然环境,以更多的生态类活动项目,取代更多建设性活动项目,寻求一个城市生态与农业、农村区域转型发展新途径。

(一) 开发适宜性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场地自然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审视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情况,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坡度、地质采空区、雨水汇水以及现状植被状况,结合居民建设点、厂矿遗存点等问题,分析场地中地块的生态敏感性以及开发适宜性。

利用GIS叠加分析得到场地开发适宜性,使场地达到生态保育、有序开发、充分利用的状态。综合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区域土地开发、利用适宜方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其中适宜开发区域0.83公顷;建设控制区域4.43公顷;生态禁建区域5.73公顷。

(二) 规划布局研究

以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修复与低影响开发为策略,以项目基底特点为规划依据,对现有路网进行线性整治和布局的规范性改造,同时规划新路网,加强项目内功能区通达与便捷性。以"一带、两区"为主要的发展结构:东西两侧生态保育区,生态景观游赏带。

四、 生态修复

为确保场地作为新浦新区生态屏障的作用,将场地内的生态敏感地块依据现有不同土地利用情况、生态敏感程度以及开发强度,将其按照生态目的分为生态保育型、复垦利用型、棕地修复型三类,并进行针对的保护、修复以及利用。

(一) 生态保育型

该类型主要依托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生态禁建区进行保护,该类用地植被长势较好、群落构成相对完整,主要作为遵义市老城区以及新浦新区的生态屏障进行保护。主要保护措施:禁止开发建设,整体保育,植被自然演替。

(二) 复垦利用型

场地内部分山体进行过工业开挖,致使覆土及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但山体本身坡度相对平缓,且土层土质情况较好,依托这类用地进行土地整理以及复垦利用,改荒为田或改荒为园发展农、林类产业。主要保护措施:梯级整理,复垦开发。

(三) 棕地修复型

场地南部区域存在较大范围采空区,且内部留有部分工矿厂房遗址,依据其厂房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进行针对性工业遗址改造建设;依据其采空区矿区坑道分布情况以及现有植被破坏程度进行针对性棕地修复。

规划场地南部铜锣井留有数个锰矿遗址,具有独特历史。厂址红砖墙表面,色泽古朴,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及年代感。根据具体情况整修锰矿遗址,并将遗址按占地面积和集中程度进行针对性打造,结合周边产业项目,规划成为集文化、游赏为一体的园区。

五、 结论

工矿遗址是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留下的痕迹,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积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对工矿遗址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时,应通过对场地工矿遗址内建筑、植物、地形地貌已经周边区域功能定位等各景观要素的整合,达到可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构。修复生态,传承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常健铭.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工业遗址改造与更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张蕾,黄君,杨震.棕地复兴的绿色之路--以采煤沉降区生态修复为中心的规划模式探讨[J].北京园林,2015(1):12-23

3.刘燕,杨新海.浅谈工业遗址保护中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12(02):30-35.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生态修复
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