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方法及实例分析

2015-10-21 17:10雷兆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实践创新智慧城市

雷兆辉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就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从而结合工实例,针对智慧城市规划中相关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创新;实例分析

目前,全球都努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方向和重要依据,应将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具体的规划策略当中,指引下一阶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某智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索智慧城市规划中相关要点。

1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实际上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营。

2 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

2.1 智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等方面, 可以将智慧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不同层面的规划,构建智慧城市的规划体系。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层面,确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规模、落 实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生态等空间布局,按照"宜居城市"、"生态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智慧产业等专项规划,并且与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等相协调,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实际社会生活需要;按照 因地制宜、技术适用的原则进行智慧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

2.2 智慧城市协同规划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数据与信息平台、资源环境、社会文化、设施布局、空间结构、城市管理等众多内容,以及政府、企业、市民等不同主体,因此需要进行协同规划与设计,实现基础平台共享、不同主体协作规划、多元功能复合、空间融合建设和一体化规划建设管 理。构建城市基础数据和信息平台,满足不同主体的平等使用和信息共享要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参与者,包括政府、社会、市场间的沟通和协同努力,不同层级、类型的规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协同互动,将有助于解决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城市的重要节点、有线和无线的流动要素,以及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复合和融合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

2.3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可以从规划公众参与、基础数据调查与获取手段、城市空间模拟和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电子政务等信息时代的互动平台和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满足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要求,进行规划的反馈和评价,增加城市规划的社会透明度。利用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手段,获取居民活动、交通流量、生态环境等时空间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基础数据。同时,通过位置服务LBS、GPS等技术方法对城市系统的时空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尤其是对居民行为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 由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强调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空间规划;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可视化。

3 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3.1 城市概况

广东某智慧新城,位于城市中部生态廊道上。规划主将智慧城打造成为智慧产业示范区、智慧城市先行区,实现园区向新城、普通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的目标。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从智慧产业、智慧生态、智慧交通和智慧设施四个方面诠释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探索实践。

3.2 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城市

该智慧新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南方基地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但产业发展动力有待增强,发展方向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应发挥软件园的产业基础作用,增强周边高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最高端、以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智慧产业集聚园区,见图1。规划以资本、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导,"升级存量、引入增量";积极融入地区间的竞争,吸引国内外主要"大数据"企业入驻,推动信息产业全面发展,拓展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图1 产城融合整体规划图

3.3 构建复合型产城融合城市模式

规划以组团为单元,构建功能复合的产城融合城市模式,实现职住平衡、配套完善。根據智慧城现状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选型,结合现状企业布局,规划将其划分为五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是由一个核心主导产业、居住社区、商服中心和湖区构成,人口约为2万~3万。商服中心结合公交站点和湖区布置,满足人们的日常购物、休闲等生活需求。居住社区结合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布置,利用城中村富余的居住面积出租给园区企业职工,少量商品住宅可用于出售,这样既能满足科技园居住配套的需求,又能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4 打造生态型城市

规划将自然引入城市,让自然环境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实现生态对城市的哺育和城市对生态的反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廊道和湿地形成雨洪调蓄系统网络,逐级拦蓄、净化雨水,从建筑到建设地块、从地块到水系构建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2)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贯穿水系,沿河形成绿道,串联起具有滞洪调蓄功能的农田和湿地;3)建立山体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桥式通道,预留野生动物通道;4)结合生态廊道、游憩线路和开放社区的街道,规划慢行线路,使其成为休闲、通勤的绿色廊道;5)保留良种场现状试验农田和苗圃,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5 建立智能、低碳的交通网络

(1)建立公交优先的低碳交通网络。规划倡导公交优先的原则,打造以城市地铁和新型有轨电车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基础,以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低碳公交网络体系。规划加密新型交通网络,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提升中大运量公交服务能力;高标准配套公交换乘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生态廊道串联各景观节点和交通枢纽,建立自行车网,实现30分钟内自行车可到达各组团内部任一点。

(2)发展智能交通示范区。该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位于规划区范围内,是根据国际流行的"数据中心"模型设计建成的,已拥有较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规划利用指挥中心将智慧新城打造成为智能交通示范区,大力加强城市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行为、缓解交通拥堵为出发点,建成城市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重点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化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五大系统。同时,以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和基础,加快交通行业信息技术的改造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交通相关产业。

4 结语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家耀.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02):68.

[2]赵四东.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规划师,2013(2):5-10.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实践创新智慧城市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