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技术分析

2015-10-21 17:12王明张晓亮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

王明 张晓亮

【摘 要】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大、作业空间有限、干扰因素多、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必须对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有助于往后相似工程的顺利施工。本文主要对特殊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特殊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一、隧道施工主要的施工技术种类

(一)盾构法

盾构法是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其的主要优点有: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噪声和振动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施工易于管理,所需人员较少;土方量少;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建设埋深较大的隧道,盾构法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二)新奥法

新奥法充分利用了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對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

(三)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是一项边开挖边浇筑的隧道施工技术,适合于城市地区松散土介质围岩条件,隧道埋深小于或等于隧道直径,地表沉降很小。其突出优势为不影响城市交通,无污染、无噪声,而且适合于各种尺寸与断面形式的隧道洞室。

二、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对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难点进行汇总,分析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隧道施工影响工程建设。

(一)隧道施工的稳定问题

稳定问题是隧道施工技术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工程修建中,处理稳定问题的技术难度最大,例如:隧道跨越式处理不稳定、爆破不稳定、加固结构不稳定等,都会导致隧道施工搁置,因此必须对隧道中的稳定问题,实行技术优化处理,加强隧道稳定。

(二)隧道内的岩体问题

隧道内的岩体处于整体的状态,由于隧道开挖有可能造成岩土坍塌、掉落,形成岩体断层,如果岩体出现的断层较大,有可能会导致工程瘫痪,不能正常施工,因此在处理岩体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施工技术的涉及范围,既要避免发生岩体危害,又要保障岩体的原始结构状态。

三、超前支护法

隧道工程中,初期支护体系作用是承担隧道工程的围岩压力,在充分考虑隧道工程的受力特点、地质条件、围岩等级、断面结构等因素,并参考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确定初期支护包括超前锚杆、超前管棚和超前小导管预注浆。

(一)超前锚杆

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开挖循环次数、钻孔机械类型、锚杆拉拔试验强度以及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超前锚杆的长度,本工程中,将锚杆长度设定为4.5m,锚杆倾角设定为10°,超前锚杆包括两种不同的形式,即钢架支撑超前锚杆和悬吊式超前锚杆。

1、悬吊式超前锚杆,沿开挖轮廓线方向,将悬吊式超前锚杆的前端固定在稳定的岩层中,超前锚杆的末端支撑在径向悬吊锚杆上,其主要作用是对拱部上方进行支撑,确保爆破作业之后的相应时间内,围岩不会出现松弛坍塌现象。

2、钢架支撑超前锚杆,这种超前锚杆形式的前端需要固定到稳定的岩层中,末端应该连接到钢架上。常用的钢架结构分为两种,即格栅拱架和钢拱架,其中,格栅拱架主要采用焊接的方式制作而成的,而钢拱架则以型钢冷弯的方式制作而成的,型钢材料多为16 号工字钢。实际工程中,特殊地段软弱围岩支护方面,钢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钢架支撑

超前锚杆的施工流程简单可行,围岩支护效果良好,

因此,隧道工程多采用钢架支撑超前锚杆,工程实践表明,钢架支撑超前锚杆可以保证破碎带的施工安全,并能有效的控制超欠挖问题。

(二)超前管棚

根据钢管的长度进行划分,可以将管棚分为小管棚和大管棚两种形式。

1、小管棚法。这种施工方法所用到的钢管的直径在50 毫米以内,钢管的长度最大为5 米。沿开挖轮廓线的外边缘走向,按照规定的仰角布置钢管,对于砂砾石或者粉细砂为主的地层来说,由于缺少相应的粘聚力,且松散无自稳,可以将仰角设定在5°~ 10°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从拱顶开始布置,一直布置到管脚,钢管的间距由小变大,打孔时,让孔径比管径大4 ~ 5 毫米左右。在钢管壁的四周设置一定数量的压降孔,孔径不得超过1 公分,根据实际工程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钢管的强度,比如灌注混凝土或者放置钢筋并灌注混凝土等。

2、大管棚法。其施工原理与小管棚法类似,是在小管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而来的。大管棚法的钢管直径在50 毫米到150 毫米之间,钢管长度约为10 米到25 米,钢管壁厚不超过6 毫米。大管棚法的循环长度需要按照实际工程要求进行设定,一般控制在30 米以内。管棚法施工中,由于钢管长度和直径等指标的差别,应该根据工程规模和断面结构,选择合适的管棚法。管棚施工注浆结束之后,需要根据注浆材料确定开挖时间,若选择水玻璃和水泥双液浆,可以在3 个小时以后进行开挖作业; 若采用普通水泥浆,可以在16 个小时以后进行开挖作业。选择合适的开挖时间,尽量减小注浆作业和开挖作业的时间间隔,能够避免注浆固结现象,降低开挖难度。

(三)超前小导管预注浆

小导管预注浆法需要将钢管前端改变为尖楔形状,钢管前端的一定范围内,设置相应数量的注浆孔,孔径不超过6 毫米,平面布局为梅花型。沿开挖轮廓线,按照规定的外插角进行钻孔作业,同时,将小导管打入孔洞中,再将水泥砂浆注入到小导管中,确保围岩的空隙全部填充,等到水泥砂浆固结之后,小导管注浆法施工结束,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围岩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砂卵石层、自稳性差的砂层等。小导管以热轧钢管为主,钢管直径不大于40 毫米,钢管长度约为4 米,钢管壁厚为3.5 毫米,小导管的搭接长度控制在1 米左右。

四、超前灌浆法对于松散地层来说,常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将底层固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再进行开挖作业。由于地层的构成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注浆材料,在粗砂、且存在侵蚀性水的地层中,主要采用水泥砂浆作为注浆材料; 在细砂、粉砂或者存在侵蚀性水的地层中,多以化学浆液为主要注浆材料。此外,确定洞内注浆段长度时,应该充分考虑机械设备、注浆要求、地质条件等因素,通常将注浆段长度设定为50 米,需要注意的是,极破碎岩层的注浆段长度控制在5 ~ 10 米之间,而破碎岩层的注浆段长度控制在10 ~ 15 米的范围内。

五、爆破设计

结合围岩等级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上下台阶光面爆破和全断面光面爆破方案,以“短进尺,弱爆破”为施工标准,合理设定炮孔深度,本工程的围岩以强风化砂砾岩为主,故将光面爆破施工方法应用于墙部和拱部,并将综合微震控制爆破技术应用于掏槽,最大限度的控制爆破施工对围岩结构强度的破坏,保证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控制隧道开挖的轮廓。

(一)爆破方案

根据隧道工程的围岩状况来确定爆破方案。

(二)爆破施工

本工程围岩松动变形比较大、变形速度快,按照围岩松动的塌落拱理论,暗挖区间隧道爆破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围岩较差的地段则主要采用分步开挖法,以减小围岩变形,降低支护难度。

结语

本文以特殊地段的实际隧道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特殊地段常用的施工技术,并结合特殊地段的地质条件、围岩等级等因素,针对性的指出实际隧道开挖工程的施工技术,并提出隧道开挖支护方案的优化措施,可以为同类隧道工程提供相应的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 惠彬永, 刘建锁. 特殊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技术研究[J]. 山西建筑,2010,07:323-325.

[2] 罗绍模. 浅议特殊地段的公路隧道施工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57.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