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已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利用与施工技术

2015-10-21 17:12席涵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7期
关键词:应用要点必要性

席涵

【摘要】已建房屋建筑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资源,应充分认识到已建房屋建筑改造利用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已建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改造利用方法,保护城市文脉,注重环境、资源、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城市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必要性,对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内容与加固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必要性;加固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 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可适当调整已建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的传统地标和特色建筑,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已建房屋建筑,基于保护城市环境肌理和文化脉络的前提下,做好改造更新,增加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完善和丰富城市服务功能,体现城市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某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利用,实现了多种新功能,其通过改变使用功能和内部结构,只保护已建房屋建筑的外皮,在改造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已建房屋建筑的格局,重点修复和保留了建筑的细部和外观立面,对已建房屋建筑内部进行大范围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既保护了已建房屋建筑,又实现了现代化建筑的多样化功能。对于城市中具有景观性和标志性功能的已建房屋建筑,尽量采取室内更新、局部改造或者整体保护的策略,使已建房屋建筑满足新功能需求。

2 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内容与加固施工技术

2.1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内容。建筑物的改造加固的内容很多方面,具体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第一,地下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二,平面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三,空间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四,定期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大修;第五,房屋内部改造扩建工程;第六,建筑物的移位工程;第七,建筑物的纠倾加固工程;第八,重要文物与保护性建筑物的加固、移位处理;第九,建筑物改造与治理工程必须与环境治理保护相合。需要注意的是,对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加固也应该注意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当代的审美观,至于这样,才能将已经改造过的建筑物融入到21 世纪的新型城市中,并且达到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2.2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施工技术。建筑物改造工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既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如果没有加固,就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施工技术一般有四种:(1)植筋,植筋即钢筋的后生根技术。(2)粘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3)喷射混凝土技术。(4)混凝土裂缝压力注胶修补技术。

3 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因地制宜。城市在长期的建设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中,会产生人流比较密集的主要街道和人流稀疏的一般街道,很多位于主要街道的已建房屋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年代久远,其风貌形象较差,和城市的整体风格不协调,在改造主要街道已建房屋建筑时,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已建房屋建筑改造和利用应满足街道交通、休闲要求,全面考虑到生活在街道周围居民的使用要求,在改造已建房屋建筑结构或者风貌时,要注意设计人们的停留空间;另一方面,已建房屋建筑改造和利用应营造舒适、安全的街道景观,由于主要街道对沿途建筑物的变化、连续要求较高,因此要注意已建房屋建筑屋檐墙体和屋顶的改造,烘托出城市良好轮廓线。

3.2在支撑体系中的应用。(1)结构共生.结构共生是指在原有的旧建筑结构体系中,为了满足新功能和空间需求而插入相对独立的新结构体系。新旧结构体系共同作用以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新结构体系的力学传递路线相对独立并较为清晰,与原有结构体系的连接较少。(2)结构置换。结构置换是指在原有旧建筑中,原结构体系不能满足新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将原有结构体系进行置换,以新结构体系代替旧结构体系,其包括局部置换和整体置换两种方式。局部置换是指用新结构替换原结构体系中的局部。新旧结构组成新的结构体系。新旧体系联系较为紧密,力学传递路线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的受力模型。整体置换是指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某一部分结构整体不能满足功能和安全性要求,而将其置换成相对独立的新结构体系。整体置换中新结构体系受力相对独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其与原有结构体系联系较为紧密,共同承担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如法国巴黎的玻璃屋改造工程,原有部分房屋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根据改建的需要,原有部分结构体系被取消,代以新的钢结构体系,加建中间部分的结构受力由钢结构自身传递,而加建边缘部分的受力则由原砖混结构墙体承担,力学传递路线较为复杂,新体系包含在原有体系之中。

3.3在围护体系中的应用。(1) 围护体系的同构。围护体系中同构手法的应用,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形式的连贯性,通常表现为应用新材料在围护体系中对已建房屋建筑符号的再现。围护体系的同构分为同质同构和异质同构。同质同构是指加建部分的材质尽量与已建房屋建筑一致,采用当代工艺和技术进行加建。异质同构是指围护体系中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加建,加建部分往往借鉴原有体系中的材质或色彩特征,以实现新旧部分的统一。异质同构得以实现,与现代社会材料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建筑师可以大胆地采用现代材料,构成古代的形制,给人以異曲同工之感。(2)围护体系的异构。在目前的旧建筑改造潮流中,异质异构手法表现的比较突出,它凸显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空差异性,强调一种张力十足的冲突美。现代新材料与通明性的结合,充满了超时代的未来感,而旧建筑往往表现为稳重而历史感十足,新旧建筑在同样的环境中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表达出建筑的连续性和历史性。(3)原围护体系的消隐。消隐是指应用新的材料创造新的围护体系,从而将原有的围护体系包裹起来。已建房屋建筑形象消隐在新的围护体系中,赋予旧建筑新的时代特征。

3.4在构造节点中的应用。(1)反映构造逻辑的做法。构造逻辑的节点是指符合力学原则,强化受力特征和力学传递的节点。一幢建筑物的力学模型为超静定的稳定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大多为固接和铰接,而工业化时代的节点设计以钢结构的节点为代表。钢结构构造节点的直接展示,也成为当代旧建筑改造中最为直接的技术表现手段。(2)反映建造逻辑的做法。建造逻辑的构造节点是指暴露和强调连接构件,表现明晰的建造装配过程。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当代旧建筑的许多构件是由工厂制造,现场进行装配,所以,节点的设计首先体现了建造过程。当代工业化装配技术往往遵循先结构、后围合,先主干、后附件的建造程序,在节点设计中可以强调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建造过程在最终的形式上得到表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已建房屋建筑的改造利用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已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利用应结合已建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应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传承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许可.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吴衫强,原有建筑改造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J]工程施工管理,2012

[3]李斌,谈原有建筑改造技术的深化与发展[J]建筑施工管理,2012

猜你喜欢
应用要点必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错题本与应用要点
视频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设备CT、MRI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