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山地城市发展初探

2015-10-21 17:12胡延庆黄梦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铜川市铜川陕西省

胡延庆 黄梦星

[摘要]: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山地城市铜川市的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当代铜川市城市形态演变的轨迹和发展规律。采用网上资料、逻辑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分析出铜川市的城市形态发展受到地形、区位、交通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城市结构从最初的单中心,演变到今天的“一城双心”城市空间结构。

[关键词] :铜川市;城市形态;地理因素;单中心;一城双心

1.铜川市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城市北端(老城区)距黄陵70公里,距延安260公里,城市的南缘(耀县、新区)距西安市70公里。从地理环境来看,铜川市正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是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塬的过渡地带。从区域交通分析,铜川是关中城镇经济区与陕北经济区的交汇处,境内210国道、西包铁路均是连接陕北、关中的要道。[5]

铜川市区位于漆水河及沮河两岸的一、二级阶地及河川盆地上,低山丘陵、沟壑纵横。新区所在地下高埝塬用地开阔、平坦,西侧有赵氏河川沟,东侧有沮河川沟,南侧为西铜高速公路,是城市建设用地选址条件优越。[5]受自然地形因素的影响,建成区北起北关桥,南至新区,由旧城区、耀州城区、新区,黄堡、董家河镇区组成,城市呈南北30多公里的带状组团形态。[3]

历史上铜川城池多有变迁,主要因川而得名,而城池始终位于现北关旧城处。1942年咸铜铁路通车后,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城市由旧城向南扩展。六七年代,确立以铜川矿务局文化宫为城市中心区,连通北关——川口的马路,开辟了城市的二马路,建立了黄堡、川口的工业基地,城市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5]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在漆水河川道中填空补齐,见缝插针,并向两侧沟谷坡塬伸展,同时相继翻修了一、二马路,完善了漆水河堤岸修复,修建西铜高速。铜川新区确立以后,初步构成了北起旧城,南至新区的带状组团城市格局。近几年来,铜川新区的雏型渐显,成立耀州区,以及形成董家河工业走廊,使得铜川市演变成由旧城区,耀州城区、新区、黄堡——董家河工业廊构成带状组团的城市形态。

2.历次铜川市总体规划

到目前为止,铜川市一共进行过两轮总体规划。首轮总体规划于1981年编制完成,规划范围南起黄堡、北至铜川桥、东西以两侧山坡为界。第一轮总体规划所拟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建成区面积达到了18.5平方公里,旧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于旧城区地形的限制,随之新区和耀州城区的设立,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铜川市修编了第二轮总体规划,本次规划年限为2005-2020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起新、旧210国道交汇处、王家河铜川矿务局华峰水泥厂和小河沟沟脑;南到耀州区、新区南界;西起坡头镇;东到药王山。包括南市区(铜川新区、耀州城区),北市区(王益区、印台区城区),黄堡镇区、董家河镇区、孝北、药王山、玉皇阁水库、坡头镇区、耀州窑遗址等,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3]城镇空间结构主要沿交通干线和资源分布发展,形成“一主两次”的城镇发展轴,即主轴沿210国道沿线发展,次轴分别为梅七铁路线、305省道。

3.铜川市城市发展的地理基础

3.1良好的地理区位

随着区域交通设施和区域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铜川市的区位优势渐显出来。首先,从陕西省城镇发展的主框架来看,铜川市是联系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的门户。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铜川市确定为关中北部中心城市,进一步确立了铜川市的区域地位。其次,铜川市交通条件便利,210国道纵贯全市,缩短了铜川与周边地区的时距,为铜川吸引外资、人才和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销售空间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铜川应积极利用这一区位优势,正确把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纳入到西安大都圈的辐射范围内。

3.2地域经济分工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铜川市是陕西省生产力总体布局中的煤炭、建材、铝业等重工业基地。首先,以西安为中心,培养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走西安—咸阳一体化的路子,利用西安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形成自身独立的经济增长极核,获得发展动力和广阔的腹地市场,成为陕西省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工业强市。

3.3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实施西部大开发,交通网络的地位十分重要,省境内铁路形成“六横二纵”的骨架。其中咸铜铁路东接包头——西安——安康线,南连陇海线,构成了铜川与我国西北、西南、华东、东北等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距铜川新区60多公里,有高速公路相连,为铜川市的物资、原材料、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对资源开发、信息传输,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结束语

和其它山地城市一样,铜川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深受自然地形和大型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最初的城市选址和发展,位于两山之间,沿河而建。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到了建国后80年代,老城区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故城市沿河谷向南发展,出现了黄堡。到了90年代以后,形成了董家河、耀州区、铜川新区。如今,铜川市城市形态“一城双心”的带状形态城市格局已非常清晰。整个关中地区和陕西省近些年来的发展,地域经济分工,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等都为铜川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种串珠式的城市形态优点在于结构清晰,功能明确,但也存在着单向交通压力大,城市中心多,各区联系不便,基础设施投资高等弊病。

參考文献:

[1] 阳凤萍,山地城镇结构形态转型初探_以广东省韶关为例,小城镇建设,2004(8).

[2]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http://ghj.tongchuan.gov.cn/,2011-5-22.

[4] http://www.tongchuan.gov.cn/structure/index.htm,2011-5-22.

[5] http://baike.baidu.com/view/440586.htm,2011-5-22.

作者简介:

胡延庆,1983-01-20,男,陕西铜川,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研中心,规划师,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710075

黄梦星,1991-06-12,女,安徽安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猜你喜欢
铜川市铜川陕西省
朱鹮之约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铜川转型应融入大西安建设
铜川转型调查
铜川第一口天然气探井开钻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赵纯厚作品选
铜川市十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
扎实推进治污降霾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