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项目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015-10-21 17:16王伟伟路广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建筑项目

王伟伟 路广宇

摘要:结合此次工程案例简要分析下此次基坑施工技术,并结合地质及现场条件,针对此次工程基坑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项目;基坑施工技术;岩土地质

一、工程概况

某大厦项目一栋27层办公楼,基础基坑最大开挖深度8.82m,约10000m3。基础持力层为基岩,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基坑底边线距离墙脚距离约4.6~8m,东北侧与一栋5层砖混结构建筑距离为9.4m。该建筑物基础形式为桩基础,以基岩为持力层。东南侧紧邻拟建地下车道外侧为高度约2.5m的围墙,围墙外侧为拆迁的2层砖混结构建筑。西侧为两栋6~7层已建建筑,基坑底边线距离已建建筑距离为4.9m。据调查,该建筑物以基岩为持力层,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4m。基坑北侧四冲街车行道沿线分布有管线沟,埋深约为1.6m。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关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如下。根据其成因、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不同,自上而下可划分为2个岩土层:第1层杂填土(Qml);第2层灰岩):1)杂填土(Qml)为黄褐色、灰色、杂色,主要为杂填土。稍湿或湿,稍密,成分较复杂,以碎石、砖块、混凝土块和粘性土为主。局部存在混凝土和砖墙老基础,硬质填料个别块径较大,一般为20~100mm,最大约500mm。硬质骨料含量约占30%以上,分布不均匀。回填时间超过十年,属无序回填。本层厚 1.20~7.10m,压缩性较高,强度较低,均匀性较差,局部场地经开挖后将缺失。2)中风化灰岩为寒武系灰岩,岩体薄层状(局部中厚层状),岩体破碎。根据区域资料,基岩产状倾向南东,倾角25~35°。在本次钻探过程中,未发现大型岩溶,未出现掉钻现象,但岩体裂隙发育。本次钻探揭示,强风化厚度很小,未单独划出,基坑大部分开挖深度较大,本基坑周边开挖深度在7.95~8.82m之间。基坑开挖面积及方量较大,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周边岩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及灰岩。

三、工程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采用Ф800@500深层水泥搅拌桩、Ф1000@1200钻孔灌注桩、Ф600@1200旋喷桩、1~5道锚索和二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联合支护形式。

3.1止水支护体系

基坑止水:a、砂层底整合全风化岩,采用具备较强穿透能力的大直径搅拌桩止水;b 支护桩间均采用双管旋喷桩止水挡土;

支护:a、桩撑:方便布置支撑的部位采用桩撑支护,桩用1000直径钻孔桩,上部2层钢筋混凝土支撑(-2.0m、-8.3m),下部1~3排预应力锚索;b、不便布置支撑的部位采用桩锚支护,桩用1000直径钻孔桩,用5排预应力锚索。

3.2支撑体系

围护结构采用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标高为-2.000、-8.300,砼冠梁截面为1000×1000、支撑截面为1000×800和800×600。

立柱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插钢格构柱形式,桩径为1200?L,桩端进入全风化8m,钢构柱为700×700?L,角钢为4L160×14,插入灌注桩不小于3.0m。

四、基坑支护方案

根据周边条件、地层和目前现场情况,应根据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型式:

1、排桩支护

1)EF段采用排桩、桩顶部设置冠梁支护。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为1000mm,中心间距为1600mm,桩长为12.0m,嵌固深度4.2m。本基坑基础工程施工重点是支护桩,每1.6m一根支护桩共计17根。采用间断开挖第一次挖1、3、5、7、9、11、13、15、17共9根,浇筑桩芯砼后再挖另外8根。人工挖孔灌注桩不扩底,钢筋砼护壁。设计桩身长度均要求12 m左右,墩径有1.0 m、墩身及护壁砼强度等级设计为C30,基础冠梁为C30。计划墩基施工工期15天。2)冠梁和围檩。为了增加支护桩的整体刚度,支护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截面为1200×800mm,采用C30砼,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支护桩深入到冠梁内100mm,主筋进入梁内750mm。

2、自稳放坡、挂网喷浆

施工基岩边坡采用 1:0.2 放坡+挂网喷浆护面。通过计算表明,放坡后安全系数能满足自稳放坡技术要求。自稳放坡段喷射混凝土面层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厚度为80mm。喷射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先喷40mm,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挂网,电焊挂接钢筋。第二次喷至设计厚度(80mm)然后将表面抹平,喷射混凝土宜采用硬质洁净的河砂或机制砂。使用前应过筛,不宜使用细砂。挂网时采用0.5m长Φ14插筋固定,插筋纵横间距均为1.0m。挂网采用16#镀锌铁丝网,网孔尺寸100×100。喷射砼面预留Φ50PVC花管泄水孔,其长度为500mm,呈梅花状布置,间距2×2m。遇岩土破坏地段则适当加密,以确保坡面排水效果。

五、基坑地下水控制

1、地表水处理

基坑开挖时大气降水和施工用水,采用将场地地面硬化的方式防止地表水下渗。对施工用水,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有效排水措施,不得让其流入基坑。流入基坑内的水应采用排水沟、集水坑的方式抽排。

2、上层滞水处理

上层滞水的水量空间不均,局部较大。在基坑开挖前期抽排后,可清除大部分无补给的上层滞水。对有补给的上层滞水采用疏排措施,让其汇集于坑内排水沟后集中抽排。对水量较大地段可查明水源,对其实施堵、排措施。同时在坡面设置泄水孔,让坡体中渗入的水通过泄水孔排出,减小坡体的侧压力。

六、深基坑开挖

本基坑工程包括支护桩施工、冠梁施工、土钉施工、土方开挖、石方开挖等。施工顺序为支护桩及冠梁→基坑分层分段开挖→按设计进行土钉施工→开挖基坑底四周排水明沟→地下室施工并回填:1)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上部杂填土直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在施工中应及时根据来水情况采取有力地降排水措施,及时疏排填土中的赋存水。挖孔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护壁、通风、照明、排水等措施,以保证人身安全及施工的顺利地行;2)灌注桩排桩应间隔施工且混凝土浇注完毕24小时后,方可施工相邻的桩;3)保证桩长、桩位、桩径满足设计要求;4)支护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圈必须与土体紧密接触;5)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焊接、吊放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为5d。钢筋搭结长度为1.4倍锚固长度。同一截面接头面积不大于25%,且相邻接头错开35d,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6)灌注桩桩位允许偏差为 100mm, 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7)混凝土在浇灌时需严格按其施工工艺施工,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拟采用商品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应具有和易性和流动性,并满足设计强度以及施工工艺要求;8)灌注樁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包括钢筋笼制作及混凝土施工,应符合《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支护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该工程的基础土石方施工。

七、结语

通过此深基坑的施工,我们对深基坑施工支撑防护、开挖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理解。施工人员需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引排地下水,确保结构物施工安全。

猜你喜欢
建筑项目
分析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保修阶段监理工作之我见
简述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管理及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之我见
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重点探析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及策略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及策略分析
劳务队伍管理现状及深化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