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在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内外共建

2015-10-21 17:29朱小兵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校

朱小兵

[摘要]中国高校去行政化是一项宏大的改革进程,不仅惠及后代的教育发展,更是中华名族文明繁荣昌盛的伟大路径,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内外结合,统筹规划,共筹共计的方式逐步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内外结合;逐步推进

总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延续了行政计划管理高校的模式,高校变成了行政权力的附属品,高校的官僚之风盛行。探索高校“去行政化”将是未来高校发展的着力点。简单理解,高校去行政化就是“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1

学者向来是国之重器,他们高校去行政化理论路径探索走在了世人的前面。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了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思考,到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教授坚持“去行政化”,表示该校的校领导坚决不进入学校学术委员会,到王冀生教授提出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学校自治、教授治学、校长治教、科学管理”2无一不体现对高校改革的迫切愿景。与此同时,国家也颁布的相关的规定抑制高校行政化趋势;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3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4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去行政化的战略定位。

一、高校去行政化的外部支撑

1、完善高等教育相关立法,细化高校自主权

要推进高校去行政的步伐,首先要理顺的就是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完善高校筹建和运作的大方向原则,用立法来限制弄权者干预高校内部事宜。从中央到地方要明确区分几类高校的不同对待区别,首先,中央直属高校由中央直接管理财政事务,由中央统一拨款,在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只制定宏大的教育方针定位,保证马克思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不做具体的教学科研安排;其次,省部共建或者地方性大学,由地方政府进行把控,只对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进行任命,由各个学校自己推选,不提前拟定任命名单,只把握大局,不针对高校事物实际性管理,一旦发现有政府官员干涉高校建设,建议用《公务员法》处罚,绝不姑息;最后,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要完善董事会制度,我国政府对于这类高校要放开管理力度,董事会对自己负责,政府此时不干涉高校财政预算,只通过检查评估一种手段,在高校宏观路径上协调路径问题。

2、逐步剔除政府“官本位”行政干预,简政放权

笔者认为这个将会是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往的高校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政府统一调控,高校变成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后花园,高校的自主权变成了空谈,从高校的上层建筑开始,无一不强调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殊不知,高校的学术治学时间大量的花费在上级检查,上级调配中。

未来的去行政化下的高校应该是减少行政控制,从大学校长开始就应该是公开选举,学术造诣应该是校长任命的衡量标准,让全校的教授和专家从出类拔萃中选举出来,政府只需要考评民主推荐的校长的德行和品质鉴定,一旦符合要求,那就毫不犹豫任命。鼓励校长把中心放在树人育人上面,而不是向政府机关解决各种行政麻烦,留给高校一片净土。

3、高校去行政化不等于直接取消高校行政管理

在我国推进渐进式高校去行政化探索中不乏出现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歪曲高校去行政化的大政方针。少部分异议人群强调高校去行政化岂不是让大量行政人员失业。這种观点其实是没有看到去行政化的精髓,《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理顺关系,逐步取消行政化,不仅是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规范行政权力。重新配置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使二者有机结合为高校事业服务。

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的组织里面的,除了教学治校以外的辅助部门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在高校去行政化进程中,不仅不能取消行政管理,还应该在大力倡导高校自治,增加学术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行政管理高校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高校去行政化的内部改革

刘尧教授曾经概括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大学理念缺失、大学精神缺失、大学教师理想缺失、大学独立缺失、大学制度缺失、大学行政服务缺失、大学教师话语缺失、大学特色缺失、大学学术评论缺失、大学信任缺失”5,为了真正的构建高校去行政化的面貌,结束束缚高校多年的泛行政化困境,解决中国大学的十大缺失,在外部环境突出重围后,在去行政化后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教育体制,实现王冀生提出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也是急需前瞻性眼光探索的。

1、完善高校董事会运作模式

借鉴西方高校的运作模式,参照董事会建设高校,董事会在章程下运作,董事会的设立、董事会董事的任免都在我国公司法等有关部门法规下有序建立,高校的董事负责制定高校的发展战略、审议每个年度的高校预算和决算方案、重大高校管理人员人事任命。

高校董事会可以与公司董事会略有不同,允许各类有针对性的代表进入董事会,包括教授、任课老师、管理岗老师、学生家长、学生等,尽量覆盖高校运作的大类,把高校董事会变成真正的民主决议。

2、学校、学院、专业、三级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是具有三级管理框架。学校的各个机关是整个高校的最高权力部门,学院是二级的,专业是学院的子部分,学院的科研经费与日常开支经费全部由学校统一拨款及财务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学院并无实际经费控制权,无法利用经费做大做强教学科研,此时往往受到部门资金均衡化现状和人才引进相关类问题限制。

探索三级管理模式的前瞻性准备即是理顺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牢牢把握统分结合的方法,才能具体实施三级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涉及到高校综合治理涉及学校稳定的工作一定要由学校层面统一控制协调,张弛有度的限制自主权;涉及到教学科研、教师引进及其他教学工作由学院自主把握,学校不干涉,只做具体实施备案工作;涉及到学科专业发展,学院不强加综合类工作,放开权利,鼓励学科交流与学习,鼓励大部分老师校外求学及吸取海内外知名学府学科教学经验和学科研究前沿。

3、强化学术权力,完善教授治学地位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作为企业,核心竞争是产品;作为慈善机构,核心竞争力是科学透明的慈善计划;作为教育行业,核心竞争力是教书育人,那么作为教育行业的一份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学科建设,高校是培养学生从青年到成熟的标志性阶段,完善职业专业技能,参与社会竞争,那么高校就应该牢牢把握此,完善学科建设,强化学术权力。

目前,普遍高校的现状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驾齐驱,笔者认为并不是要忽略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当然行之有效,而且是不可获取的。在高校去行政化的历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强化学术权力,凸显高校教授地位,完善教授的福利待遇,完善教授治学地位,营造高校良好的治学之风。

参考文献

[1]周慧梅.图解中国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

[2]王冀生.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J].高教探索,2002(1).

[3]陈金圣,钟艳君.大学行政化:内涵、生成与矫治[J],山西师大学报,2010.(9).

注释

1周慧梅.图解中国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版本

2王冀生.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J]高教探索。2002.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7月29日

4《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11月.

5陈金圣,钟艳君,大学行政化:内涵、生成与矫治[J],山西师大学报,2010.9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高校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去行政化论要
大学“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维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