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肿瘤中医病机及其转化探析

2015-10-21 18:44洪声姜昌明郭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病机

洪声 姜昌明 郭伟

关键词:口腔肿瘤;病机;脾;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33

中图分类号:R2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9-0114-02

中国古代医籍虽未明确记载口腔肿瘤病名,但对“舌岩”“舌菌”“口疮”“茧唇”等病证描述详尽,对其发生、发展及病因病机也多有阐述。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认为脾虚痰湿是口腔肿瘤的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发展全过程,而气阴两虚是口腔肿瘤术后病机的演变趋势,且不同病程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兼证,现分述如下。

1 脾虚痰湿是口腔肿瘤基本病机

《圣济总录·口齿门》载:“足太阴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胃之经,手阳明大肠之经,其脉并夹于口。”《明医指掌·杂科》谓:“上齿隶于坤土,足阳明胃脉贯络也……下龈属手阳明大肠脉贯络也。”脾胃二经均循口齿而过,审察口齿病证,可循病之所归,从脾胃而治,可显效,即“各审其证而治之,无不验也”(《明医指掌·口齿证二》)。可见,口齿疾患与脾胃二经关系密切。《太平圣惠方》云:“夫口齿者,为脏腑之门户,呼吸之机关,纳滋味以充胃肠,通津液以润经脉。故口为脾之应候,齿作骨之荣华,在乎一身实为大要。”认为口唇为人体脏腑的重要门户,乃“脾之合肉也”。脾胃健运,则知五味,纳水谷,滋养其窍;脾升清善运输,喜燥而恶湿。

生理状态下,口窍得以濡养,完成纳食、泌津、助化等生理功能,乃饮食、呼吸、发语之始,显感应传导之效。病理状态下,若口唇失司,水谷精微纳入受阻,轻者脾胃健运功能失调,久之水湿内生,痰湿聚停,重者脾气衰败,气血失荣,口唇之疾加重,有“唇痿不收,脾气绝也”(《医寄伏阴论》)之论,或“脾病者唇黄,脾绝者唇四面肿”(《经络考·唇》),《口齿类要·茧唇一》予以归类,探究其因,或心火,或浓味积热,终以伤脾为主要因素,初期见实,日久虚之。因此,“痰随火行,留注于唇,初结似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甚则作痛”(《外科正宗·茧唇第六十三》);见其传变,痰湿中阻内蕴,热毒日久上熏,或糜烂,或腐溃,或肿痛,或痰包,终成结块。临床多见有面色苍白,咽喉痰液黏稠,胸脘痞闷,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或胖大,苔白腻,脉濡缓或滑等。表明脾虚是口腔肿瘤的基本病因,脾虚痰湿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临床上,凡见有脾虚痰湿证候的口腔肿瘤患者,均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大法,可首选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方中人参为君(可易党参)健脾养胃、大补元气;白术、茯苓为臣,健脾渗湿助脾运;半夏、陈皮辅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佐以木香、砂仁理气行滞;甘草甘温调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化痰湿之效。

2 气阴两虚是口腔肿瘤术后病机的演变趋势

由于口腔肿瘤病变部位的特殊性,经手术、放射、化学药物等一系列创伤性治疗,直接造成口腔局部的生理功能及结构破坏,极易出现咀嚼功能障碍,或进食困难,甚则无法吞咽,极易造成脾胃失司,水谷不盛,久之水湿内停,聚结成痰,形成与术前相同的基本病机——脾虚痰湿。

肿瘤一旦产生,多为邪毒之物,助火化热,痰瘀互结,耗气伤阴。此外,中医认为放疗、化疗属于外界邪毒侵袭,治疗期内不间断地耗损正气,导致火毒蕴积,元气渐衰,津液亏竭,水液输布失常,周身气阴匮乏,临床多见气虚懒言、口干灼痛、咽燥欲裂、乏力气短、面色萎黄、自汗盗汗、舌红少津或干裂、苔少或光、脉细数等。众所周知,手术、放疗、化疗等创伤性治疗,必然侵害人体的正气,导致正虚邪盛,气血损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溃退,加之外毒侵袭,灼伤津液。洪氏[1]通过对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术后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50.86%),其次为脾虚痰湿型,兼证也以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为最多。同时根据临床分期不同,通过对口腔肿瘤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互关系探讨,发现Ⅰ、Ⅱ期患者以脾虚痰湿型为主(46.29%),其次为气阴两虚型,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分级增加,其证型由脾虚痰湿逐渐向气阴两虚转变,期间可出现兼证及变证[2]。可见,口腔肿瘤术后的病机演变趋势是由“脾虚痰湿”转向“气阴两虚”。

因此,对口腔肿瘤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为先,兼顾健脾化湿基本治则,方用增液汤(《温病条辨》)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增液汤中重用玄参、麦冬、生地黄,旨在养阴增液在先,重在滋阴润燥散热结,而非攻下;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举清阳,陈皮理气行滞。全方重在治气虚之本,提下陷中气,通过补中益气,调和脾胃,使水谷精微生化有源,摄纳输布有力,使气虚自升,痰湿解化。

3 口腔肿瘤的传变和兼证

古医籍对口腔肿瘤常用“舌岩”“舌菌”“舌萎”加以描述,归属于“积聚”范畴。对其发生及临床传变,《口齿类要》载“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虽病位在口,三焦经络传变途径却不同,临床出现的病证亦不尽相同,或实热,或虚寒,或阴火。《灵枢·百病始生》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本病传变多由脾虚痰湿内生,痰毒互结,邪毒流注于脏腑脉络致络脉受伤,气血离经移至它处,稽留而成结。从辨病论,口舌唇病多由上焦心肺经、中焦肝脾经所病,病及心肺肝脾诸脏;从八纲论,“当辨内外表里虚实而治之”,实证以清心泻肺热,虚证以补脾滋化源。

《口齿类要·茧唇一》记录一“妇人怀抱久郁,患茧唇”病案,初期投消食清热降火之剂,使“虚症悉具,盗汗如雨,此气血虚而有热也”。此因误治出现变证,见气血亏虚,兼有热证。因妇人善怒,见有肝郁气滞兼证,“寒热耳痛,胸膈胀闷,唇肿甚”,亦有“劳役怒气,饮食失节,发热喘渴,体倦不食,下血如崩,唇肿炽甚”。郁而化火,热毒内阻,脾虚而不固摄,迫血妄行,各种兼证显见。现代文献也报道,随着临床分期不同,口腔肿瘤中医证型呈现出不同的兼证,出现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热毒壅阻、气血亏虚、气阴两虚等证型合而为病,各有相兼[1]。因此,初期应以健脾化痰为治法,中期以行气、活血、清热、消结等诸法辨证合用,晚期以益气养阴生津为主[2]。薛己《口齿类要》也阐述了口齿病的辨证原则,遵从“大要审本症察兼症”,明察口腔病的局部症状同时需兼顾全身体征。

4 小结

作为综合序列治疗口腔肿瘤手段之一的中医药,只有认清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转归,才能有的放矢立治则、理方药。笔者认为,脾虚痰湿作为口腔肿瘤的基本病机,贯穿本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全过程,而口腔肿瘤术后病机呈現出由脾虚痰湿向气阴两虚演变的趋势,且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出现不同的变证和兼证,因此,治法也有所不同,应以健脾化痰为基本治法,结合行气、活血、清热、养阴、消结等诸法,辨证施治,把握其“痰湿-气滞-血瘀-热毒-阴虚”临床特点[2],虽不同病程的病理机制不同,治法也各有侧重,但均应从“脾”论治,立健脾胃、化痰湿为基本大法,并贯穿治疗始终。

参考文献:

[1] 洪声,周阿高,叶为民,等.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24-25.

[2] 洪声,周阿高,郭伟,等.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关系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5):36-37.

(收稿日期:2014-08-13)

(修回日期:2014-09-23;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病机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