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的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探讨

2015-10-21 17:12董永强张慧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7期

董永强 张慧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流组成及各自特点,提出在機非交通流冲突最为严重的道路交叉口处,应采取一定措施对非机动车进行合理组织,减少交叉口机非冲突。同时提出在交通组织中应给以非机动交通更多的重视,在制定交通政策、道路设计时提高非机动交通的地位。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交通地位

部分资料表明,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三分之一以上都发生在交叉口,二分之一以上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交叉路口。分析其原因,在交叉口处,非机动车交通流得不到合理有效组织,与机动车交通流交叉干扰十分严重,这正是交叉口交通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探索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流的组织方法,对于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机动车交通流特点:

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都是由机动车、非机动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与机动车相比,非机动车具有以下特征:

非机动车在道路交通参与中不是主体地位,具有以下交通流特征:

1与机动车不对等性:非机动车无论是体积、速度、安全保护措施,还是道路资源都和机动车有明显区别。因此车流受机动车影响很大,交通流易被隔断;

2群体性:交叉口停止线处由于红灯大量聚集,绿灯时成群涌入交叉口且不按排队顺序,且由于从众心理,在红绿灯信号相位交替时,经常发生抢行现象,对机动车干扰很大;

3不遵章性:非机动车驾驶者的心理状态是图省力省时间,抄近路和逆行现象很多。其速度较快且方向不规律,对交叉口交通影响很大。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法

交通组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渠化、交通信号控制等各种交通组织方式将存在冲突的机非交通流在平面上和时间上进行分离,从而保证相交道路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个方向交通流安全、快速地通过交叉口。

根据非机动车在交叉口处的行驶特征,本文将交叉口非机动车流按行驶方向不同分为左转、直行和右转交通组织分别进行组织。直行和右转机非交通流的冲突不大,左转机非交通流是交通组织的关键。

2.1左转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2.1.1二次过街

二次过街即先直行至道路另一侧,待另一通行方向为绿灯时再直行。通过两次直行实现左转。见图1

图1

此种方案增加了左转非机动车的绕行距离,但消除了左转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干扰,有利于交通安全。

该交通组织方式适用于道路等级较高、道路宽度较大、交叉口面积足够、渠化清晰的新建及已建成交叉口。

2.1.2停止线提前设置

根据非机动车启动快,急于通过交叉口的特点,可将非机动车停止线画在机动车停止线之前适当距离。见图2.

图2

此方案需要配合设置相应的信号灯相位,使非机动车稍微提前于左转机动车行驶,避免非机动车主流与机动车同时过街,减少互相干扰。

此种组织方式中右转机动车流应受信号控制,右转非机动车流可不受信号控制。

2.1.3开辟左转待行区

由于非机动车等待红灯时,容易在停止线处聚集形成膨胀区,影响右转车辆通行。因此,可将人行横道线适当后退,在其前方设置左转待行区。见图3。

图3

此方案左转非机动车可与左转机动车采用同一相位,但进入待转区域时存在问题。会与直行车辆产生一定冲突。

2.2直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直行非机动车主要和右转机动车产生冲突。此类冲突无法避免,可以在进口道比较明显的位置设置交通设施,提醒右转机动车礼让非机动车,缓解此类冲突。

2.3右转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右转非机动车主要是前面等待信号灯的直行及左转非机动车堵塞非机动车道,导致后面的右转非机动车无法右转,都堵塞在非机动车道上。

对于非机动车道狭窄,人行道宽度较宽且行人不多时,可压缩人行道宽度,拓宽非机动车道宽度。或借用人行道右转,即人行道做成斜坡形式,方便非机动车上下。见图4。且非机动车右转后应及时回到非机动车道,避免长时间占用人行道。

图4

以上交通组织方法均是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实现机非分离,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通行安全。如道路条件不允许,无法实现机非分离,则应加强对交通流的管理,保障环道内非机动车的安全。

三、结语

由于各种原因,各种道路设施的建设首先考虑的是机动车的通行,然后才是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交叉口设计与交通管理中,也往往是以机动车为主体,忽视了非机动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然而,非机动车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尤其是交叉口交通的影响十分巨大。

本文主要以非机动车的角度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组织方式,针对目前非机动车在通过交叉口时提出了几种组织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在道路设计、交通政策制订时都全面考虑不同交通参与者的意见,特别是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的意见,不能一味的站在“车”的角度。只有当交通参与者在交通活动中的权益得到保证,自己产生认同感时,他们才能在交通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交通安全才有保障,交通设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交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孙明正,杨晓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空间规划设计方法[R].城市交通,2006。

[2]金莉.混合交通流下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