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的方法

2015-10-21 18:34潘家珍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引导大学生方法

摘要:引导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初步探索了引导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新型劳动者   方法   引导

一、观念引领

作为“新型劳动者”——文明的现代公民,应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为核心价值观,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为劳动观,以孝老爱亲为人伦观,以“莫以善小而不为 ,莫以恶小而为之”为善恶是非观,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公德观,以及奋斗成才、有作为、敢担当等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成长为合格的现代新型劳动者。

二、制度规范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矩,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者行动准则。虽然制度管理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和最终阶段,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它仍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行为养成过程。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必经阶段。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作为保障,学生不可能形成自觉的行为,只有经历一个长期严格遵守制度的过程,学生才能把约束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自然。

三、环境熏陶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于耳濡目染中熏陶人,于潜移默化中教育人。

学院把“点亮人性之美,发掘潜在之能,打造蓝领精英,奠基幸福人生”的育人理念渗透到建设校园环境的方方面面。如从校舍的格局到设备的摆放,从亭台石块到一草一木,无不融入了学院的文化精神,营造出安全和谐、文明舒适、积极入世、阳光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才,也有利于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技能、有教养的现代公民和新型劳动者,为现代经济建设服务。

四、行为引导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指说话要谨慎,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践行学院人“方向、安全、动力、速度”的品质追求;第二层意思是指行为机智、迅速,反应快,能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第三层意思是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只有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作为,创新、创优、创先,才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首先,学生要养成积极向上、追求优秀的品质。学生只有追求“方向、安全、动力、速度”的良好品质,才会追求做事的質量,追求产品的质量过硬。

其次,学生要有平而不凡的追求。教师应要求学生承认平凡,但拒绝平庸,用平常心去面对世态人情;要求学生做平凡的人,但做不平凡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建树,创造不凡的业绩,争做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要求学生过平凡的日子,但追求出彩的人生。

第三,学生要形成知行合一、少说多做的风格。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行动,在行动中丰富思想,不盲目跟风,善于思考;少说废话和没有建设性的话,多动手实践,做实事、做好事。

第四,学生要养成做人豁达、做事认真的品性。做善良人,包容明理,不小鸡肚肠、鸡鸣狗盗,善解人意、助人为乐,认真地对待工作、对待人生。

作为学生,以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公民为基准,响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的号召,追求“方向、安全、动力、速度”的品质,在成长过程中,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长辈的劝诫、朋友的忠告,及时反省自己日常行为习惯中的偏差与不足,迅速改进;在实践中,勤于动脑动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长为受企业青睐的员工,成长为有修养和素质的文明公民,成长为踏实靠谱、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只有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信心,开足马力,从“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努力修炼成为有修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本文系2015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引导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的途径和方法》,立项编号:2015-159,主持人:潘家珍。

(作者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猜你喜欢
引导大学生方法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