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

2015-10-21 17:26刘晓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诊断冠心病

刘晓平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员52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 两组受检人员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等检测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人员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检测值变化能够反应出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根据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检测值变化可判断患者预后,因此,血液检测指标对冠心病发生、发展、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测指标;冠心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冠心病为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血管腔阻塞或狭窄,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性疾病[1]。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相关资料报道[2]: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每延误1 h,死亡率上升25%,因此,探寻能够及时反应患者病情发生、发展、预后的检验指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选取冠心病患者与同期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液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员52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4±2.7)岁。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2.6±2.9)岁。排除标准: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感染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入选标准: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人员。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取两组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2100型)对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等指标进行检测;采用P-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E-170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全自动分析仪对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进行检测。标本诊断由临床医师完成,血液抽取后在1 h内完成相应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检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等检测值

比较

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等检测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值比较

两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内分泌功能低下、高龄等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证实[3],血液相关检测指标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激活与聚集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血小板在人体内常以静止、圆盘状形态存在,但随着血小板激活其形状也从圆盘状改变为矛状,血小板体积随之增加。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反应血小板大小、活性的重要参数[4]。肖刚等人研究表明[5],血小板体积越大,其活性越强,机体出血时间相应缩短。血小板活性增强是导致血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红细胞计数上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发灌注损伤。因此,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增高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

随着检验科学发展,心肌特异性因子,如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现今已成为预测心肌损害的金标准,因正常受检人员机体内不含有上述指标,故心肌特异性因子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可做为冠心病诊断标准。

综上所述,血液检测指标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参考依据,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程度可对疾病发生、发展、预后起到预测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及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少兰.冠心病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32(25):87-88.

[2] 曹亦军.8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10):1576,1647.

[3] 韦 勇.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8(8):127,129.

[4] 李国杰.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测[J].医学信息,2014,05(23):206.

[5] 肖 刚.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4,21(16):51-5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诊断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3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