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汇率制度改革扩大内需

2015-10-21 19:58董玉迪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国债

【摘 要】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权货币理论与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问题,提出了改革浮动汇率制度,促进扩大内需的措施。要加快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加市场化,真实反映外汇市场供求;逐步建立“国债—货币”的发行模式;理性看待外资,加大对西部和农村的金融支持。积极运用政府支出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汇率制度;扩大内需;主权货币理论;国债

一、引言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的外需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沿海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由于订单锐减,出现了利润下滑甚至倒闭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出口创汇的发展战略,这种经济模式非常依赖欧美日等国外市场。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租金,加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极具价格优势。长期依赖外需市场的结果,是忽略了国内市场的培育,内需不足的问题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愈发凸显。

二、文献综述

Backus & Smith(1993)通过对OECD8个成员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消费增长率和实际消费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即著名的消费—实际汇率悖论,又称为B—S难题。Corsetti等(2002)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和消费的相关度非常低,甚至存在为负的情况。Benigno & Thoenissen (2008)將假设修正为不完全金融市场,以更符合现实情况,发现实际汇率和消费存在负相关关系,系数为-0.09。傅章彦(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存在消费—实际汇率悖论,实际汇率的升高并没有带来消费的显著增长。徐炜,裴平,王亮洁等(2011)运用2005 年至2010 年的月度数据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主要动力。赵英杰、徐增文等(2010)考察了1980—1990年日本汇率波动与内需转型状况,发现日本通过财政投资、鼓励房地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措施刺激了内需,但也出现了资产泡沫、产业空心化等问题。

综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汇率与就业、消费的关系上。虽然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汇率变动对就业、消费的影响,但这种研究仍然是基于国际贸易的角度。随着金融跨国交易的便利化和去监管化,国际货币更多是以资本形式流动。研究汇率对内需的影响,不能忽视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包括投机性质的快进快出,对汇率波动产生极大干扰,如果为了追求汇率的固定,势必被动地“迎合”国际资本流动的节奏,结果是削弱甚至丧失了货币主动权,更进一步是无法主动运用财政政策调动国内资源,扩大内需。因此,基于主权货币理论,探究如何从汇率安排的角度扩大内需,为解决内需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三、主权货币理论与当前汇率制度问题分析

所谓主权货币理论,是指主权政府有权发行自己的主权货币,该货币即是中央政府(包括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政府首先通过支出的方式释放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并且承诺或强制规定必须用该货币缴纳税收,居民用商品和劳务交换中央政府的货币,然后用该货币缴纳税收。从流程上看,政府创造货币在前,居民使用该货币缴纳税收在后。因此政府使用本国货币任何形式的支出并不存在资金约束。政府支出的真正边界,是本国真实的资源约束。当所有资源被调动起来,额外的政府支出只能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可知,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自身支出满足国内任何数量的货币需求,这种需求必须是内生的有效的。当国内需求不足时,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支持有成长前景并且吸收就业的产业部门,从而拉动就业、增加收入,刺激内需。因此,货币是中央政府调动国内闲置资源、调控国内经济有效的主动的手段。这种手段是任何主权政府都可以具备的。但由于各种其它经济政策影响,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主动性会受到限制。

我国发行人民币实际上是以外汇作为担保,而外汇是受别国控制的主权债务,这样就等于把我国货币发行的主权交予别国,更进一步,我国丧失了运用货币发行调动国内资源、发展经济的主动性。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当前并非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储备大量外汇,进而需要增发人民币以购进外汇。其二,关键是我国没有建立起“国债—货币”的发行模式。基于国债的货币发行模式,不仅使我国完全将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政府支付刺激国内经济,扶持相关产业,增加就业,这也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途经。

四、改革浮动汇率制度,促进扩大内需的措施

“外汇-货币”的发行模式,已经使我国丧失了货币发行主动权,结果是无法主动运用增发国债的方式解决国内资金需求问题,使实体经济受制于资金约束无法扩大投资,吸纳就业、增加收入,以致无法扩大内需。因此,为了更好扩大内需,必须对当前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加快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加市场化,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当前央行的外汇储备已具备汇率市场化的需要。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太完善,风险抵御能力有限,央行必要时也需要对国际投机资本加以防备,完善对国际热钱的监管,防止汇率大幅波动。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与其说汇率导致国际贸易失衡,不如说是各国资源禀赋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导致了贸易不平衡,进而决定了汇率。

第二,逐步建立“国债—货币”的发行模式。理论上,中央政府是不存在资金约束的,以外汇作为货币发行担保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基于国债发行货币。我国建立基于国债的货币发行制度,一方面掌握了货币发行主权,另一方面可以主动利用政府支出调控国内经济。政府发行国债获得货币,可以将资金投入到有真实需求的行业中。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政府支出首先要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教育、科技、医疗、住房等领域。其次,政府支出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比如高铁建设极大便利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但巨大的建设成本和超长的回报周期,使高铁建设背负了巨额债务。如果出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和引进外资,但只从偿还债务的角度看,政府支出完全可以满足高铁建设的资金需求,而且铁路关乎国家安全,更没有因为债务问题而停滞甚至被外资控制的需要。最后,政府要着力扶持高科技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甚至成为未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比如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但由于处于初创期,风险也高于传统企业,融资困难,因此急需政府资金扶持。

第三,理性看待外资,加大对西部和农村的金融支持。由于我国禁止外币流通,外资进入我国后仍然要兑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归根到底,外资只不过是我国货币发行的担保。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国债政策,满足西部和农村地区对资金的需求。

五、结语

扩大内需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必经之路。当前的汇率制度,以及由此引致的“外汇—货币”发行模式,使我国货币主权受到削弱,无法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刺激国内需求。基于主权货币理论,以本币计价的政府支付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资金约束,要逐步建立“國债—货币”的发行模式,充分利用政府支出,满足各行业真实的内生的货币需求,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参考文献】

[1] Backus & Smith(1993), “Consumption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in dynamic economies w ith non-traded good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5.297-316.

[2] Corsetti,Dedola & Leduc(2002),“Consumption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with goods and asset markets frictions”, http://www.philadelphiafed. org.

[3] Benigno & Thoenissen(2008),“Consumption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with incomplet e markets and non-traded good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7.926-948.

[4] 刘新华,白玫.主权货币理论视角下引进外资探论:以西部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2.2.

[5] 傅章彦.消费-实际汇率悖论在中国的实证检[J].经济评论,2008.4.

[6] 徐炜,裴平,王亮洁.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7] 赵英杰,徐增文.汇率波动与内需型经济转型:1980-1990年日本经济史的考察[J].日本研究,2010.4.

【作者简介】

董玉迪(1988-),山东郓城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政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国债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财政部进行首次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基于扩大内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个人税收负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