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丝绸文化”教育在“对话”中走向精彩

2015-10-21 19:30孙碧华
学子 2015年4期
关键词:师幼丝绸幼儿

孙碧华

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相互沟通、理解、体会的过程,也是在“对话”过程中的一种共同建构。真正的“师幼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幼儿通过语言进行争鸣,而且还包括师幼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它要求师幼彼此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对方,是一种双向的对话,也是一种彼此的倾听。

反思过去我园“丝绸文化”教育活动中师幼对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组织和完成其教育活动。师幼对话明显带有重规则性、多问题性、少情感交流等特征,这类师幼互动的对话形式势必会影响幼儿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因此基于《指南》所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必须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织转移到对幼儿的发展的关注,这种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促使我们在优化师幼对话艺术上应不断加以反思,开始更多的崭新而有效的尝试。

“丝绸文化”教育活动具有地方性、随机性、开放性、自主性,使教师在指导活动时存在着诸多困惑:怎样面向全体兼顾个体?怎样适时介入有效推进?怎样把握师幼互动节奏、方向与策略?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丝绸文化活动,笔者从优化师幼对话入手,让师幼一起带着问题走进对话,通过对话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并同时引导幼儿在对话中把问题的解决引向深入,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积极回应幼儿的请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在丝绸文化课程实施的初期阶段,幼儿常常会萌生好多的问题,而此时教师应该蹲下身走近幼儿,关注他们在观察、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疑惑和请求,及时给出回应。记得第一次“养蚕”活动,当我拿着蚕卵进教室的时候,便引来很多小朋友的关注,他们七嘴八舌的猜测着“这是什么?”“老师这是谁的大便啊?”“老师这是小虫子吗?”“老师你不是说要我们要养蚕吗?在哪里啊?”虽然他们的问题让我哭笑不得,但是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对我手里黑黑的小东西是无比的关注。我神秘地说“这就是我们要养的蚕宝宝。”话音刚落,又引起了一阵骚动,引来了更多的小朋友。“什么?什么?这是蚕宝宝,老师骗人?”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了,但是我感受到孩子们的提问是对活动的关注,他们在向我发出请求,想要得到更多相关的知识。面对孩子急盼的样子,我放下了蚕卵打开电视,微笑地说:“别急,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观赏《蚕的一生》,看看蚕宝宝究竟有多神奇好吗?”孩子们欢呼雀跃,通过观看纪录片,解开了他们很多的谜团,对蚕的认识也更近了一步。

其实,类似上述例子我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碰到,那是孩子们发出的请求是他们抛向我们的球,我们不仅要接住他们抛来的球,还要引导他们跟我一起玩球。因此,面对孩子兴趣点的突然萌发,一位细心的老师是不该加以忽视的,更不能错过这样有效施教的机会。

二、适时使用支持性、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深入地学习

在丝绸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热情、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更是一位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所以,活动中教师的启发性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过程中对幼儿加以引导,督促,使学习更加深入。

(一)教师的语言要适时适当,鼓励幼儿大胆地学习和表达

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对某一行为有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适当地启发鼓励和引导,使孩子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在班级组织一次角色游戏“我是盛泽小导游”,那天班里正好有位小朋友在丝绸服装店里打扮成了老太太。孩子开始讨论“奶奶也来参观盛泽的景点了,奶奶好,往这边走,这是思博园。”为此,我马上灵机一动:“这位奶奶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你们要将盛泽本地话。”并鼓励幼儿“请导游用方言为奶奶服务吧!”很多幼儿非常踊跃,用方言为老奶奶讲解,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地发现学习兴趣点,有效地加以语言引导,让幼儿调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启发,有效地挖掘幼儿的学习和表达潜能。

(二)教师要善用开放性“提问”,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提问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过程,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幼对话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用问题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学习和思考。根据我的工作实践,觉得老师向幼儿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开放性“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所以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的、有质量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学习的重要一环。通常提问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如:“丝绸漂不漂亮?”“你会养蚕吗?”“是不是啊?”其答案是限定的,唯一的。这种模式在教学中逐渐失去价值。而另一种是开放式的,没有限定的答案,如:“你觉得什么样的丝绸漂亮?”“你想怎么养蚕呢?”等等。因此教师在组织丝绸文化教育活动时,应更多地采用扩散幼儿思维的开放性“巧提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不断克服主观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升幼儿运用的经验

在丝绸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克服自己的主观想法,不要担心孩子们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更不能去包办代替。譬如,在“美食节”期间,我们准备开设大量的特色店铺,让幼儿招待客人,尽量把自己制作的美食全部卖光。很多幼儿都是急性子,没等我交代便说“老师,我会做面点师、营业员、服务员的。”我刚想制止和传授经验的时候却停住了。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验证呢?”于是我答应由他们自己去实施美食节活动。“美食节”开始了,有的幼儿能很好地介绍自己做的食物“这是盘龙心,盛泽的特产,我放了很多蜜枣,白糖,甜甜的很好吃,你要买一块吗?”卖了很多东西,客人也喜欢。有的幼儿则对客人的提问一问三不知,只会说:“这是糕、这是面,快来买,快来买。”光顾的客人少,卖的东西也比较少。中场休息的时候,老师引导幼儿们开始讨论自己的买卖经验,这一讨论,幼儿便发现了很多更好的推销经验,原来对自己买的东西了解得多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克服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还发展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提升了相关的学习经验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幼儿形成了良好对待事务的态度。

随着对《指南》不断深入的理解,我们对教育的价值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正因为有了对教育价值观的重新选择,才有了我们对优化师幼对话的思考。因此在丝绸文化教育实践中,我们只有真正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们和孩子的对话,才能真正把幼儿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并让丝绸文化教育走向精彩。

猜你喜欢
师幼丝绸幼儿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