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运作研究

2015-10-21 19:23王志彬
当代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运作投资

王志彬

【摘要】 有效的投资运作是促进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良性发展的关键,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受组织结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在投资运作中呈现净资产额小,投资收益低,投资渠道狭窄等特点。提高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作效率需通过组织结构重构,建立激励机制,明确投资目标,拓展投资渠道,构建投资评价体系以及建立自律和监管机制等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 高校教育基金会 投资 运作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由高等院校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其宗旨是争取国内外捐赠和支持,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服务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建设,推动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自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无论在注册数量上还是净资产额上都有快速的发展。但高校教育基金如何有效投资运作,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运营目标,已成为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教育基金投资运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基金有快速的发展,但与国外高校教育基金相比,在投资运作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体看,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运营表现出净资产额相对较小,投资收益整体偏低,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等特点。

从基金会中心网得知,2013年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净资产额最高的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其净资产最高为32.2亿元,排名第十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其净资产额为3.04亿元。同年,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净资产额排名第一的是哈佛大学教育基金会,其净资产额为323.34亿美元,排名第十的是诺特丹大学基金会,其净资产额为68.56亿美元(详见表1)。消除货币比值的影响,单纯从数字上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净资产额只有哈佛大学基金会净资产额的十分之一,同样排名第十的诺特丹大学基金会净资产额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净资产额的32倍。

同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投资方面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从基金会中心网可知,少数地处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知名高校在2014年投资收益明显增长,如投资收入排名全国第一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2012年首次投资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13年的投资收入接近1.9亿元人民币;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收益从2011年的299万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9198万元,投资收益增长超过30倍。同期,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几乎没有任何投资收益。此外,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仅是账面现金流的管理或是简单的定期存款以及普通的银行理财。尽管个别高校已经借鉴国外大学基金會的投资经验,开始涉足债券和股票的投资,但由于受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教育基金安全投资的首要投资目的制约,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并未启动对有价证券的投资。

二、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运作的因素

1、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从理论上讲,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非营利性法人。但现实中,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组织结构上隶属某个高校,甚至可以说是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带有较深的行政色彩。从目前情况看,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教育基金会挂靠在学校发展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有些与校友会等单位合署办公,同高校其他部门一样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而设立。同时,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尽管在不同高校略有不同,但多数都设有理事会、秘书处,然后根据高校自身情况不同设有不同事务部。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实践中,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尽管具有投资功能,但这种极具行政职能色彩的组织结构,在投资运作方面难以发挥美国大学公司型的组织结构优势。如美国哈佛大学采取公司型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的委员会以及管理层(见图2)。尽管说,美国大学基金会的具体设置情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基金会都有专门负责投资运作的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制定资产配置、投资限制等政策,监督和审查基金的投资与投资风险水平的测评等。

从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和外部组织结构看,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尽管是独立法人,但其职能还处于传统的行政职能,在具体投资运作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激励制度,难以招募和吸纳优秀的投资人才,由此导致我国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仅限于简单的银行存款,难以实现美国知名大学投资的多元化而陷入投资运作困境。

2、资产规模小,投资机制不健全

一般而言,投资运营状况与资产规模有密切的关系,资产规模越小越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从而难以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收益。如排名第一、第二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其投资收益高于其他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收益,原因之一就是这两所高校的教育基金会资金额相对较大,有利于实现投资规模效益。但其他高校,如非985的高校以及地处中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其资产规模多数处于百万级别,资金规模相对较小,难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

同时,当前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营情况,除受其组织结构及管理主体职能设置影响外,还受其投资机制影响。在投资运营中易出现投资目标不明确,投资策略不清晰,在投资运作中无法很好地对风险与收益进行组合,特别是资金规模越小的高校教育基金会越重视风险的规避,有些高校教育基金会甚至认为“没有先例和领导的支持,不敢开展投资”、“投资风险太大,不敢进行投资”等,这种投资运作理念导致我国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的资金运作以存银行和购买债券为主。在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投资运作行为不仅无法实现教育基金的增值,甚至出现资产不断贬值的状况。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高校内部层面看,教育基金会资金的筹集主要是依托校友资源,资金的筹集及投资运作平台通常设立为高校层面。目前高校教育基金会与各院系是相对独立的、相同级别的组织,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筹集没有充分调动院系的力量,在高校、院、系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另外,高校教育基金会还存在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作人通常为高校的职工,其薪金通常按高校普通行政职员的薪酬标准发放,投资运作人员投资收益与个人薪金没有直接联系,使得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难以招募职业的资金投资人,更谈不上构建专业的投资团队。其次,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建立相应的激勵制度,但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激励机制的瞄定性较弱。一般而言,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激励对象有不同类别的工作人员:一类是秘书处的一般工作人员,其工作内容相对单一,与基金投资决策和实施没有直接关联;另一类是具体负责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投资运营的、具有较强的工作强度的专职投资运作人员。这两类人员从激励机制设计上应有所区分,但目前即使有相应激励制度的高校,其分类激励的针对性也相对较弱。

此外,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还缺失健全的约束、被监督等负向激励机制,其中特别是被监督机制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作。从基金会中心网看,全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净资产排名前两位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基金透明度分别为74.8分和62分,离完全透明度100分还有不少的距离。

三、提升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运作水平的建议

1、通过组织结构重构,强化教育基金会的投资管理主体地位

从高校层面而言,提升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运作能力,首先必须改变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强化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主体的地位。由于我国不同高校的教育基金会规模不同,投资运作能力也不同,每个大学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组织管理结构,特别是可以借鉴国外知名高校基金会的设置,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都通过成立独立的投资管理公司,打破了组织结构给基金会投资运行带来的束缚,实现了大学基金会的良好运作;也可以借鉴以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为代表的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管理,并指派首席投资官负责投资事务的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重构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现有的组织结构,突出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管理的主体地位。

2、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专业投资运营人才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营必须聘用优秀的投资运作专业人才,如耶鲁大学1985年聘用大卫·斯文森执掌其基金会的运营,2013年耶鲁大学基金会资产规模达207亿美元,与聘用大卫·斯文森密不可分。当然,通过上述组织结构的重构,可以改变以往高校教育基金会薪酬结构的限制,通过使用激励性薪酬,建立绩效制度,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因此,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必须打破现有的薪酬制度,通过采用激励性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吸引专业投资人才。

3、明确投资目标,优化投资策略,拓展投资渠道

一般而言,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投资运作中应树立的投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最大化长期总回报;其次,在长期保本的前提下获取合理可预测的收入;最后,在最小化风险的情况下,维持并增强资金的真实价值。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投资运作、在投资目标的指引下,应结合我国当前投资市场环境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拓展投资渠道,具体而言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缩小持有现金的比列,适度增加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比例,也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P2P融资平台和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提高流动资金的收益;其次,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通过持有商业房地产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实现资金中长期的投资收益;最后,对部分具有相对投资运营经验的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借鉴美国大学基金会的经验,积极开拓私募股权、大宗商品等“另类资产”的投资,逐步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的优化运作。

4、构建投资评价体系,建立自律和监管机制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成立时间长、资金规模较大的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相对而言有着较丰富的投资经验,但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投资运作中都缺乏投资经验。因此,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借鉴欧美知名大学基金会的投资运作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确定资产配置比、风险控制指数等指标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评价体系,定期进行投资运作的再平衡和再评估,确保与投资目标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完善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内部会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以及项目责任人制度等建立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自律机制,定期发布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财务信息,提高基金会的透明度,接受捐赠人的咨询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建立高校基金会的自律和监管机制,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翔、杨颿:顶尖大学的发动机 欧美大学基金会如何运作[J].新财富,2014(4).

[2] 陶继东、丁苗苗、刘锐军:高校基金会激励机制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 于红:高校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2(1).

[4] 丁安华、赵勇:美国大学捐赠基金投资运作研究[J].武汉金融,2011(1).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运作投资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及创新
煤矿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探讨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初始成本会计处理刍议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