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足月新生儿呼吸

2015-10-21 18:45周亚玲
延边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特征

58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周亚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310003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作者所在医院的116例足月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治疗组与珂立苏治疗组,两组人数均等各58例,对两组患儿采取的诊断与观察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对对照治疗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珂立苏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其珂立苏进行治疗。结果: 珂立苏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治疗组更高,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各项观察数据对比珂立苏治疗组均占优势,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应当加强临床观察与诊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足月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予以珂立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特征;诊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term newborns,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Methods 116 cases of full-term 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Ke Li Su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treatment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herapy, of Calsurf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to be further Calf pulmonary surfactant for injection treatment. Results Ke Li Su therapy treatment group with total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gas indexes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xygen therapy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lso than the control treatment was shorter, the observed data comparison of Calsurf treatment group had an advantage and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ritical condition, should strengthen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diagnosis and application of Ke Li succ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words: term neon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eatu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临床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观察与治疗该病。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58例足月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严密的观察并给予珂立苏进行治疗,最终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1月到2014年8月以来,作者所在医院一共收治了足月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1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对照治疗组与珂立苏治疗组,两组人数均等各58例。分组后对照治疗组男28例,女30例,平均体重(2126.8±352.6)g,PaO2为(36.8±11.3)mmHg,PaCO2为(62.5±15.8)mmHg,pH为(7.1±0.2)。珂立苏治疗组男29例,女29例,平均体重(2127.2±353.7)g,PaO2为(36.4±11.1)mmHg,PaCO2为(62.9±15.9)mmHg,pH为(7.1±0.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保持一致(P>0.05),具有充分的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与相关临床检查进行诊断,诊断标准为:第一,起病急,出生后不久出现呼气呻吟、鼻扇、呼吸急促、发绀以及吸气性三凹征等症状;第二,症状进行性加重;第三,胸部 X 线表现为双肺普遍性的透过度降低,呈毛玻璃样的细颗粒状、网状的弥漫性阴影,支气管充气征,重症呈“白肺”,由专业放射科医师及更高职称的医师共同阅片;第四,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患儿存在酸中毒、低氧血癥;第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患儿呼吸窘迫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对照治疗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例如机械通气、吸氧、心电监护、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等。对珂立苏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其珂立苏进行治疗,剂量为40~100mg/kg,用药前首先将珂立苏预热到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然后在无菌操作下经口气管插管, 确定复苏气囊正压通气没有异常以后注入珂立苏,进行呼吸机治疗。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主要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血气指标。

治疗效果评价参考以下标准:患儿胸片检查以及呼吸情况完全恢复正常,不需要呼吸机支持,为显效;患儿胸片检查有一定好转,呼吸情况可见改善,呼吸支持强度下降,为有效;病情进一步恶化,呼吸支持强度提高,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患儿例数+有效患儿例数)/患儿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通过观察发现,两组患儿均表现出了一致的临床特征,如:起病非常急,肺部有水泡音,胸部X线检测双肺可见密度增高,密集小点片状阴影增加。

2.2 治疗效果

珂立苏治疗组中治疗总有效率98.27%,对照治疗组中治疗总有效率89.6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表1 珂立苏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3 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基本保持一致,治疗后珂立苏治疗组的PaO2、PaCO2、pH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治疗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2)。

表2 珂立苏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血气指标对比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早产儿,不过足月新生儿中也时常可见。它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因素引起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壁至终末支气管壁的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导致新生儿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的一种严重综合征[1]。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临床必须要加强对该病的观察、诊断与治疗。

在诊断中,既要仔细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特征,又要结合胸部 X 线与血气分析等检查手段,共同作出准确的诊断[2]。珂立苏是一种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仅能气管内给药,主要用于治疗经临床和胸部X 线等检查诊断明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从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对足月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其珂立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覃安志,郑志勇,曾美红,许擎宇.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8(44):85-86.

[2]王成虎,张新华,刘克战,李海.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58(05):571-573.

[3]王小丽.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242-243.

猜你喜欢
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INSURE技术与常频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治疗中的效果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