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类高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10-21 19:57梁箫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选课微生物海洋

摘要根据海洋类高校的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成绩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海洋类院校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非专业公选课的兴趣。

关键词海洋;公选课;微生物;人类生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86-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an Optional Course of Microbiology and Human Life in Ocean University

LIANG Xiao, LI Wen-juan, XU Dan et al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According to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universities, from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in optional course of Microbiology and Human Life were analyzed.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perfect teaching effect,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Key wordsOcean; Optional course; Microbiology; Human life; Teaching reform

作者简介梁箫(1983- ),女,辽宁大连人,讲师,博士,从事水产动物分子生物化学、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19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同时,微生物学也是给人类生活带来福利最多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在乳制品、酒类、抗生素、疫苗、维生素以及酶等的生产中的应用[1]。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正常存在于人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帮助消化、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防止病原体入侵,从而基本保证人类的健康;微生物强大的消化作用推动着地球上的物质循环,保证了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微生物在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微生物快速的繁殖以及变异能力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因此,笔者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从海洋类高校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作为公选课的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适合海洋类高校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公选课的教学措施,希望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1教學内容的选择

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教学大纲,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大相径庭。同时,它作为海洋类高校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选课学生的组成。在上海海洋大学,每学期约有100名本科学生选修该课程,其中国贸、社工、社保、会计、日语等文科专业学生占一半以上,其余为计算机、渔业、工程等理科专业学生。由于选课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学教育,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很有限,所以在讲授内容上也不能如专业课一般依据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来讲解,而是要在兼顾微生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的同时,侧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另外,作为拥有特色专业学科的海洋类高校,在综合教育模块课程中将与海洋相关的水产、生物以及食品三大主流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一直是该校的治学理念之一。为此笔者结合以上特点,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专题,通过历史事件、时事新闻等引出专题,再提出问题,从而加强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修改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理想的课程知识结构。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内容共分8个专题,突出“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这一主题,其课程安排见表1。笔者在16学时的有限时间里,本着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将8个专题归纳为4个环节,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生活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环节是绪论,通过介绍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等学者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事迹,以及他们忘我的研究精神,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建立的历史背景[1]。第二个环节是微生物作为人类敌人的表现,介绍了炭疽病、艾滋病以及疯牛病的病因、病症以及流行情况。通过介绍炭疽病再加以结合当今世界局势,引出细菌武器(生化武器)的危害;通过介绍艾滋病,让学生们懂得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要歧视艾滋病人,尤其是无辜的艾滋病儿童;通过介绍疯牛病,引出食品加工隐患问题以及青年人的饮食不均衡问题,为之后的第三环节做铺垫。第三个环节是微生物作为人类的朋友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食品、发酵、环境、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为了突出海洋类高校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主要侧重于水产食品加工产品的介绍,例如耗油的加工过程、海鲜酱类制品的发酵过程等。最后一个环节是关于海洋微生物的介绍。海洋微生物是以海洋水体为正常栖居环境的一切微生物,除了单细胞藻类外,还包括细菌、真菌及噬菌体等。海洋微生物中的螺旋藻曾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保健品热潮,而海洋细菌则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在课程内容设计中也着重于这两方面的介绍。尤其是海洋细菌这一微小生物群体,在海洋中形成微生物膜,从而使得很多污损生物,例如:贻贝、藤壶等附着于桥墩、水电站排水口等设施上,最终影响人类生活安全。通过实际事例引出“蝴蝶效应”这一理论,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小小的一个举动也许就能改变世界。

经过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告诉学生不起眼的微生物其实在就存在于人类周围,并影响人类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甚至是改变世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良

教学内容经过调整后,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以及出勤率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不是一门必修课,不涉及期末考试,所以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保证出勤率而来上课。虽然对课堂上的内容也很感兴趣,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只是幻灯片的简单播放,最终变成了教师讲教师的课,学生做学生的事。为了能在保证学生出勤率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课堂上,笔者在开课初期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EOL平台设置了课程问卷,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提出了10个问题。根据问卷结果,不断地在授课过程中调整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的几点局限性,如:微生物形态微小,肉眼难以观察,课时较少不易安排实验,学生普遍无系统的生物学基础,难以理解专业内容等,所以笔者在课堂上充分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声像随意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2]。通过功能强大的各种计算机软件把一些很难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影片,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微生物学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提高传授微生物学知识的效果。在课堂问卷调查中也有学生提出能够多看一些微观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能够形象化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的作用过程等建议。笔者根据学生的建议,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在课件中穿插了很多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图片以及视频,同时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去实验室实际观察单细胞藻类或者海洋细菌。在介绍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时,引用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如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日本动画片《萌菌物语》等等。这样的教学改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减少了课堂上的“低头率”,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但是,活跃的课堂氛围很容易让学生学过就忘,部分学生只对视频感兴趣,而不重视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笔者在教学方法上再一次进行改革,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EOL网络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在课堂上学生们观看视频的同时提出问题,学生课后根据课上视频所看、老师所讲来回答作业,下一堂课老师再利用几分钟时间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度,同时也让学生们懂得知识不仅仅是靠教师灌输的,也是要自己去寻找的。然而,千篇一律的问答题,让学生们感到很枯燥,很多学生看了题目就不想答,或者干脆到网上搜搜答案,草草作答。所以,在课后作业的形式上,笔者也进行了改进,如:在讲授微生物在食品方面应用时,笔者布置了一次课后作业,内容是:请与微生物食品来此亲密接触吧,上传一张与微生物食品的合影。这一题目的提出,立即引发了学生中的一番响应。学生们纷纷上传自己与蘑菇、木耳、酸奶、红酒等等的合照,作业提交率也明显上升。

笔者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增加了课堂以及课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同时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想要学习的知识。

3成绩考核

由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全校公选课的特殊性,笔者在最终考核成绩的组成上做了一番调整。成绩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60%,其中课堂出勤率40%、EOL平台作业10%、课堂表现10%;期末结课报告成绩占40%。期末的报告是不限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字数的。笔者希望从报告中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课程整体的建议。新的考核体系改变了过去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做法,让学生在平时将知识积累,也使授课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结语

在海洋类高校中开设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综合公选课,一方面要迎合海洋类高校的学科特点,普及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要迎合非专业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中的课程教学在更加贴近“海洋”这一特色的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主讲教师具有微生物相关的教育以及研究背景及海外留学经历,使得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不断地提高,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共同参与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韓素贞,侯成林,范黎,等.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5): 762-764.

[2] 梁箫,冯建斌,杨金龙,等.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2): 7685-7686.

责任编辑卢瑶责任校对李岩

猜你喜欢
公选课微生物海洋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