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设计

2015-10-21 18:50周莹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周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要求与日俱增,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大家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微地形设计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地形是连接景观各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造园效果极其使用功能[1]。

关键词:居住景观设计;微地形设计;植物设计

0引言

居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態意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业主各种活动的需求,为业主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业主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是业主在居住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业主生理和心理对居住区的环境需求。

1中国园林中地形设计的溯源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将山水视为园林的灵魂,历史上的造园大师都把山水地形的设计作为造园工作的关键部分[2]。中国园林的圣经《园冶》中的就提到“园地为山林胜”,讲究山林地址的高凹、曲深、峻悬、平坦、推崇“自称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以及“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宗旨,即地形设计中的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造景原则[3]。可见,地形设计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现代景观设计师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启迪。

2居住区地形的概念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认为“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坡地地形就是山地地表外观。山地城市中的坡地包括复杂多样的类型,其中山谷、山峰、悬崖等地貌即属于“大地形”。在园林的范围内,坡地还包括山丘、斜坡等,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叫微地形。园林微地形是指在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广泛应用于居住区景观、城市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化等设计。微地形设计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层次,从而达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3居住区中的微地形设计与分类

居住区景观中地形的高度起伏变化较小,一般称为微地形或小地形。这个居住区内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山地、平底、坡地与台阶等高差处理的办法,丰富地形的变化。

起伏的微地形可以分为凸地形和凹地形。凸地形环境比周围高些,视线流畅且具有视觉延伸性[5]。其空间发散程度较高。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动态感与行进感,比较适合塑造在游览路线之中,而高度关系又使其本身具有支配性与焦点的特征,适合具有吸引力的标志性的景观设置于其上,凸显重要性。凹地形环境比周围地形低,视线较之封闭,空间集聚性较强。此类地形属于内向型,良好的视线汇聚力使其适合作为休息观赏点,其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性适合于私密空间[6]。

4居住区微地形的功能

4.1景观作用

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微地形的景观作用有三点。一,微地形成为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景观背景的依托,软景和硬景更加突出,形成较好的观赏效果,成为一张构图协调的风景画;二,可以通过微地形设计,控制游人的视线。即可以引导视线,也可以控制视野。这个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如利用凸地形顶部的视线的开阔性与凹地形视线的向心性可以强调某一处景观。通过组织地形与景物的关系,引导游人的视线,并将视线控制在重点景物处,重点突出。三,营造意境。通过和微地形的变化与植物的高度、疏密,形成开敞、封闭、半开敞等空间变化,增加景观的趣味性[7]。

4.2生态作用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设计,具有生态功能。首先微地形设计可以改善小气候。一定规模的地形可以改善日照、影响风向、隔音隔噪。在冬季,向阳的坡面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可以阻碍或减轻冬季寒冷的侵袭。在夏季,可以运用地形引导语汇集夏季风。改善通风状况,降低高温。如在当地夏季风的上风位置上建造水景或小型的湖泊水面,可以增加季风中的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微气候,在炎炎夏日可以带来舒适的感觉。[8]

其次,微地形可以增加种植面积,丰富种植品种和层次。如在高楼林立现代都市居住环境中,增加了绿地面积和绿化率。而且,在地库上面进行地形设计,提高了覆土厚度,土方量的增加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为后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态居住环境。

5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地形设计案例分析

5.1项目概况

宗地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南端,外环南路和友谊南路的交口处,项目规划总面积为56.97万m2。紧邻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与梅江会展公园,与周边的现有的居住区已形成一个“大梅江居住区”。宗地东临友谊南路,南临外环南路,西临梅江西路,北临梅江风景区公园。在这个人文环境气氛中,景观设计力争传承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发扬创新风格,不但要营造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生活小区,还要满足业主的归属感的彰显居住品质。

逸涛园为第一期开发工程。东侧为江湾路、南侧汇川路、西侧梅江风景区水面、北侧海波道。总占地面积7.34万m2,景观绿化面积为5.5万m2左右。

5.2项目规划布局分析

逸涛园的规划布局形式为轴线式布局。轴线布局是指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的常有线性的道路、水体、绿化带等构成,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聚集性,可构建出具有节奏性的空间序列。逸涛园的空间布局特征明显,属于具有明显可见性的空间轴线。两个入口之间作为竖向的主轴线,楼座之间块状的宅间绿地形成横向次轴线。

5.3排水设计

小区所属区域地势平坦,并无大的起伏。在小区出入口的标高设计中,依据东侧和南侧相邻城市道路的标高,平缓顺接,满足车辆进出小区的使用要求。小区内中间为地库和楼座,环路紧临小区围墙,即形成中间高环路低,高差约1.2m的竖向设计;在小区围墙北侧和西侧是属于二期未开发的地块,围墙与周边地形的标高设计综合考虑竖向设计(见图1)。

小区的排水的方式主要采用两种:一是地库上采用沥水层设计,雨水渗透到碎石层,由盲管汇集到地库边的收水井,再排到小区外的市政雨水井内。二是在环路上的收水井设计,每隔25-30m设计一个收水篦子,将地表的雨水汇集到环路上的雨水井。

图1地形分析示意图

5.4逸濤园的微地形设计

景观的微地形设计是在规划设计基础数据为前提的。为了在平坦的地形上,营造出起伏感比较明显的地形,特意把小区的微地形分成两大部分进行设计分析。第一部分是楼宇之间的微地形设计。虽然该地块呈狭长状,但是绿地空间比较宽阔。在主轴线和次轴线的微地形处理上,尤其是人流密集,也是客户敏感点的位置,多采用凹地形和凸地形结合的手法。凹地形收拢空间,集聚视线焦点;凸地形视野开阔,增加空间的延展性。两种手法适当结合,巧妙的增加地形的层次感和景观空间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环路两侧的微地形设计。基本采用的是凸地形设计。这种地形形式设置在环路两侧、步入宅前的台阶、坡道两侧,强调了地形的起伏感(见图2、3)。

图2环路两侧微地形设计

图3宅间绿地微地形设计

5.5与微地形结合的种植设计

种植与微地形结合设计,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改地块内全冠移植的成树约有2000余棵。均选自适合天津土壤环境的树种,如天津本地树种:千头椿、国槐、白蜡,姿态较好的五角枫、蒙古栎、合欢、法桐等;常绿树种:白皮松、雪松、油松、云杉等;大花灌木品种最为丰富,有八棱海棠、西府海棠、山杏、樱桃、山楂、石榴等;变色树种有金枝槐、紫叶李等。这些多样的树种,保证小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在宅间,种植设计与微地形的标高设计结合,进行立体绿化种植。结合凹地形和凸地形设计,安排种植的高度、冠形、色彩搭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化种植。在本小区内一都采用五层种植效果,这种种植手法增加小区的绿量和生态效果(图4)。在环路两侧,结合凸地形采用高大的乔木,如白蜡、千头椿,法桐进行序列式种植,形成庄重的仪式感。

图4微地形与种植结合

5.6居住区微地形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逸涛园小区的微地形设计经验,有以下几点:首先,排水设计。全局考虑大区的排水竖向设计,还需要考虑细部排水,如楼宇周围与微地形的衔接处理,雨水应向楼宇四周排走;其次,管线的路由需要与地形结合,保证管线交叉处的覆土深度。最后,小区的无障碍设计,更加要体现对人性的关怀。生活区无障碍设计要考虑充分到位,尤其是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地面材质的防滑处理,坡道的宽度、坡度、扶手等都需要满足人出行的需要。

7结语

微地形设计不但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形成丰富的种植层次,缓解视觉疲劳,而且还可以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营造业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北方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设计师把微地形设计——这一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晓舟.试论北京古典园林地形处理手法及空间效应.(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3]计成(明).陈植注释.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风景园林硕士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1

[5]彭海平.园林绿化中地形的营造.(J).北京园林.2009

[6] [7] [8]陈焰.居住区园林地形设计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