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义化建筑人义设计及实现研究

2015-10-21 19:08陈洪根张道贺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蚌埠

陈洪根 张道贺

【摘要】文章通过对“蚌埠城市文化中心工程”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特点,设计兼顾传统,追求创新,顺利实现了建筑设计意图表达,充分体现了城市建筑的人文设计理念。

【关键词】蚌埠 文化建筑 人文设计

1 引言

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7300年前的淮河流域人类文明双墩文化遗存的发现,丰富了我们民族的历史;4200年前,大禹治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2200年前,垓下悲歌,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着余音;被誉为“东方芭蕾”,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花鼓灯艺术代代传承。人文价值是城市综合建筑的灵魂,它虽是无形,但它带来的社会价值却是有形的,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名城蚌埠,这一点尤为突出。

2 工程概况

蚌埠城市文化中心工程是蚌埠市“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是蚌埠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项目位于蚌埠市东海大道南侧,北接城市公园和市政府,南临龙湖路,占地148.3亩,总投资7亿元,设计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建筑设计由国内十大建筑设计师之一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担纲挂帅。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68302.43m2,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3936.19m2,设有一层地下室,主要用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5层(另加小屋顶),主要用于办公楼、展厅、陈列厅及博物馆中庭;规划馆及档案馆建筑面积为34366.24㎡,局部地下一层,主要用于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6层(另加小屋顶),主要用于展厅、库房、办公室及环形走廊。

3 当代城市文化现象

城市文化,是一种有信息社会特点、能体现人类文明生活的主体形式和人类自身价值观最高水平的区域性文化。

城市的生活方式越趋于同一,人们对更深层的价值观,即宗教、语言、艺术和文学的追求也就越执着,在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的情况下人们将更加珍视从内在衍生出来的传统的东西。另一方面,全球化使世界各主要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文化的创新、包装与传播,成为提升城市经济地位、扩大城市知名度争夺城市发展主导权的一种新的竞争手段,并由此催生出众多新型产业如媒体产业、网络产业,使城市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机制趋于多层次与复杂化。

4 文化建筑

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发展潮流的背景下,当代城市文化建构也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文化被视为一个动态的积累与更新过程——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和习俗的集合。随着现实的变化和思想的交流,人们质疑、调整并重新定义他们的价值观和习俗,从而文化也得到不断的创新。在另一方面,对文化独特性的追求更加突出——文化表达形式与特定城市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城市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功能。

然而,随着人们对文化“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文化建筑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从当代城市文化的产生与传播机制来看,所有与城市文化创造进程相关的空间都应被视为文化空间,其中既包括为市民服务、传统意义的文化、娱乐消费型空间,也包括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和产业化的文化生产空间,如文化产业园区等。

5 文化定位

蚌埠城市文化中心工程虽然是公共文化类建筑,但由于临近蚌埠市行政中心,决定了本项目的特殊性:其设计既要有中正的布局和庄重的政治形象,又要有公共建筑开放性、亲民性的表达。

设计的策略首先是引入平民化的公共活动,消减政治的严肃性。设计将建筑布置在地块南侧,在北侧完整的退让出城市绿地,在两栋建筑之间置入城市广场,以满足当地大型民间艺术“花鼓灯”的表演以及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同时凸显出行政轴线,开启直通新城市政公园的城市山水景观轴线。

东西两栋建筑均采用正方形的建筑空间布局,在此主基调下,遵照功能逻辑,强调中正、理性、纯粹的形式语言,以差异化设计为原则,形成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建筑体量。博物馆立面效仿岩层断面的肌理,形成层叠的质感;深色GRC人造石材和条形透明玻璃虚实对比,形成雕塑感、厚重感的方形体量。规划档案馆的屋面弯曲倾斜,中央矗立圆筒状核心空间,展现出独特的建筑轮廓。立面处理上银灰色穿孔铝板的使用,形成与博物馆截然不同的建筑个性。设计兼顾了传统,追求创新,将成为蚌埠市的新名片、新地标。

6 文化定位的建筑实现

6.1太极两仪—和谐共生(城市设计寓意)

博物馆承载着城市的往昔、规划档案馆昭示着城市的未来。它们如同太极图中的阴与阳一般,相互生存,相互渗透。这里能满足当地大型民间艺术“花鼓灯”的表演和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这里将是龙湖新区新事物的发端,对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将产生长远影响,并且生生不息。

6.2大禹劈石(博物馆寓意)

4000年前,大禹劈山治水,会诸侯于涂山。博物馆取意“大禹开山劈石”,深厚的历史文明在這个起点展开,缓缓述说起蚌埠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在被劈开的缝隙中隐约可见博物馆的核心中庭——“时空立方”。之中悬挂起尺度惊人的空中廊道,仿佛历史长河的飘带从空中落下,串联起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遗迹,让人徜徉在绵延不绝的历史画卷中。

博物馆采用回字型的空间布局,并向东侧广场敞开,流畅的把广场的活力引入室内,广场也成为展览空间的延伸和补充。主入口空间与中庭空间相连,斜撑支柱支撑起36m*36m的井字桁架屋顶,五折的蛇形廊道通过10米左右跨度的拉杆从屋顶悬下,并通过斜拉杆形成超静定结构避免晃动。在光的中庭中,吊桥既是一个空间雕塑,又是重要公共空间;中庭也不再是空白的视觉空间,而成为一个城市客厅。

6.3船头花鼓(规划档案馆寓意)

规划档案馆以“船头”屋面形象寓意蚌埠的城市建设迎风破浪,一路前行。船头中央矗立着的铜色圆筒,由蚌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转化而来,寓意文化和建设同行,传统和发展并重。“船头花鼓”展现的正是蚌埠市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

规划档案馆由公共性较强的规划馆和相对私密的档案馆组成。设计根据两馆的特性在空间组织上进行了区分。西侧紧邻广场部分设置规划馆,通高的公共空间连通广场空间,增强建筑的公共性。设计改变传统的沙盘观景模式,以大跨的圆形柱网支撑起铜色圆筒,圆筒下即为规划馆的沙盘区,游客可通过缓缓上升的螺旋坡道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观看蚌埠市模型的全貌。建筑东侧临近城市道路部分为档案馆,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建筑南侧设置两馆的办公空间,保证了良好南向采光。

7 结束语

本文以蚌埠市深厚的文化背景为基垫,结合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大禹劈山治水”和当地特色民间艺术“花鼓灯”,根据“蚌埠城市文化中心工程”建筑设计时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特点,设计兼顾传统,追求创新;既包含中正、庄严,也具有开放、亲民,充分体现了城市建筑的人文设计理念,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何川.探讨城市文化的建筑表达[硕士].重庆大学.2012.05.01

[2]夏新锋.洛阳城市建设研究[硕士].华中师范大学.2012.05.01

[3]李春生.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设计策略研究[硕士].华南理工大学.2013.06.01

[4]宋海英.城市文化中心建筑设计研究[硕士].浙江大学.2013.04.01

[5]王凌.大型文化建筑集聚区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期刊].规划师.2012.01.31

猜你喜欢
蚌埠
蚌埠,从零开始
花影
独白
茶叶罐
茶叶盒外观设计
小院系列之二
两袖清风
小院系列之一
茶叶罐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