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8何白梅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何白梅

【摘要】 目的:探讨颞三针配合挛三针针刺疗法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选取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颞三针配合挛三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痉挛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FCA、NDS、FMA量表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SI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颞三针配合挛三针针刺疗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缓解痉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痉挛性偏瘫;针刺疗法;挛三针;颞三针

【中图分类号】R682.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31-01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因中风后患有侧肌群的肌张力升高,导致运动阻力增加,导致运动协调性受到影响,若未及时控制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关节挛缩、患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也是导致中风后常见残障表现[1] 。采取中医针灸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治疗,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临床大量开展,疗效得到肯定。但是在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主要强调取穴,拮抗侧取穴、痉挛侧取穴等,对于针刺手法有所忽视[2] 。颞三针是对卒中后失语、偏瘫等开展的针灸治疗方案。挛三针是一种根据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肌肉萎缩等症状,进一步完善颞三针形成的针灸治疗方案。在本组研究中,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行颞三针、挛三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4例为观察对象,男性159例,女性145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66.5±4.9)岁,病程15-159d,平均病程(42.5±6.8)d,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症状,符合西医《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中医《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脑外伤、心脏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血压、血糖控制及血脂调节,同时行对症治疗、并发症预防及营养支持等措施。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肌张力缓解训练、步行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及上肢控制能力训练等,1次/d,30min/次。观察组与康复治疗基础上行三针配合挛三针针刺治疗,随症取穴:上下肢挛缩严重者加开三针,手指足趾挛缩严重者加腕三针、踝三针,患者取仰卧位,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后进针,颞三针取病灶侧,采用快速进针、快速小捻转间断平补平泻方法,共留针30min,1次/d,挛三针:极泉穴进针时注意避开腋下动脉,直刺30-35mm,以上肢出现抽动为度,尺泽、内关均直刺15-20mm,以手指末端抽动或麻木感为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综合功能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患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痉挛改善情况,同时记录相关量表评分,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FCA及FM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D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现代医学中尚无明显的治疗方案进行根治,采取肌松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是经治疗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症状,导致患者难以耐受,治疗效果缺乏稳定性[3] 。行局部肉毒素注射液治疗与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禁忌症,且并发症较多,具有应用局限性。康复治疗为目前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基础治疗方案,其方法较为复杂,也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治疗师必须具有高水平治疗技术,为普及带来一定影响[4]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治疗,其经验丰富,许多中医世家均有许多针灸法,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中,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医中有言:“中风后半身不遂者,穴百会,耳前发际,神效”;颞三针为主穴,其主要位于头颞部,为足少阳胆经分布之处,能起到疏肝活络之效,平肝熄风潜阳,鼓舞少阳生发之机,清肝泄胆,能有助于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5] ;中医认为[6] ,下肢痉挛是阴阳跷脉脉气失调,引发肢体阴、阳侧、拘急、迟缓等不平衡状态。而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将张力,可起到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转化,为临床治疗的焦点[7] 。挛三针根据以上理论选穴、手法。挛三针主要以尺泽、极泉、内关作为主穴,行提插捻转泄法,作强刺激,对上肢内收肌张力;足挛三针主要取阴陵泉、鼠蹊、三阴交为主穴,取提插捻转平补平泄手法,对内外侧肌群肌力进行平衡,三阴交取提插捻转泻法,缓解肌张力,解除肌肉挛缩与关节僵硬、畸形情况[8] 。

本组研究中,挛三针配合颞三针加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在治疗7d后缓解患者症状,显著优于单行康复治疗患者,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采取联合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利于远期预后结局。

参考文献

[1] 齐江敏,郝重耀.针灸与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6):155-157.

[2]颜武,刘芹,邵华强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18,120.

[3]李永红,王小兵.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17-118.

[4]李芳玲.針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5]辛昕,李艳明,吴昊明等.三种针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优化方案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1):80-82.

[6]黄东挺,庞声航,周成华等.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对50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其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18-20.

[7]吴常征,丁一,焦杨等.头皮针加体针透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2例[J].光明中医,2013,28(11):2269,2276.

[8]褚丽丽,邢艳丽,孙德娟等.应用伸肘位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