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5-10-21 20:03楼松玲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护理人员

楼松玲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人员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的10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法师进行研究,对临床护理人员出现的意外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一年内共有45名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针刺伤,意外针刺伤发生率达到45%;针刺伤发生时机最高率为注射器用后损毁,占26.7%;针刺伤发生主要部位为手部,占53.3%;不规范操作28名,占62.2%。结论为有效降低临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发生率,需要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并注重进行职业防护管理,严格根据规范章程操作执行。

【关键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48-01

医疗护理岗位是职业性损伤的高风险岗位,而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因素随处可见。其中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它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针头、安瓿、手术刀片、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等其它锐器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发生针刺伤后,护理人员会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以血液传播为主的传染疾病[1]。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经常要暴露于各种锐器中,所以护理人员是医

院中锐器伤的高发人群之一,尤其临床实习护士锐器伤最为多见。为有效降低意外针刺伤感染率,需要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本组研究中对临床护理人员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有效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的10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的年龄介于20~42岁,平均年龄(27.2±2.4)岁;护龄2~24年,平均护龄为(5.6±1.2)年,其中护龄少于5年的有64人,所占比例為64%,护龄在5-10年的有31名,所占比例为31%,护龄大于10年的有5名,所占比例为5%。在护理人员的学历构成中,34例中专,所占比例为34%,50名大专,所占比例为50%,16名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为16%;职称构成为1名副主任护师,所占比例为1%,25名主管护师,所占比例为25%,26名护师,所占比例为26%,48名护士,所占比例为48%。所有护理人员中,有81名为病房护士,所占比例为81%,19名为门诊护士,所占比例为19%。经调查,所有护理人员中,已婚护士人数为67名,所占比例为67%,未婚护士为33名,所占比例为33%。具体情况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本文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针刺伤发生率:本组研究中,对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后,一年内共有45名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针刺伤,意外针刺伤发生率达到45%,其中,有25名护理人员发生一次刺伤,所占比例为20%。20名护理人员出现多次针(二次以及上)刺伤,约占20%,其中有13名发生二次刺伤,6名发生三次刺伤,发生四次及以上的共有1名。具体情况见表2.

表2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发生率统计(n/%)

发生针刺伤次数 一次刺伤 二次刺伤 三次刺伤 四次及以上例数 25(25) 13(13) 6(6) 1(1)经过原因调查,发生多次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导致出现针刺伤情况的发生;另外还有护理人员由于未做好自身防护;还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缺乏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有护理人员认为工作时间短,操作不熟练导致针刺伤。所以基于此,医院方面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争取在操作上将针刺伤的发生率将至最低;其次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如果有针刺伤的风险,应该做好自身防护,减少针刺伤发生率;另外医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最后对于实习的工作年限较短、操作不熟练的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专项培训,并令其勤加练习,争取减少失误。

2.2针刺伤发生时机:通过调查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在发生针刺伤的45名护理人员中,有4例发生在抽血时,所占比例为8.9%;有8例发生在抽取药液时,所占比例为17.8%;有10例发生在静脉给药时,所占比例为22.2%;有11例发生在拔针时,所占比例为24.3%;另外还有12例发生在注射器用后毁损,所占比例为26.7%。调查的结果表明,针刺伤发生时机最高率为注射器用后损毁环节。详细情况见表3.

表3针刺伤发生的时机(n/%)

发生针刺伤时机 抽血 抽取药物 静脉给药 拔针 注射器用后毁损例数 4(8.9) 8(17.8) 10(22.2) 11(24.3) 12(26.7)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在发生针刺伤的所有环节中,注射器用后毁损时发生针刺伤时间最多,占所有针刺伤的26.7%,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繁忙,所以在进行操作时会声调一些比较繁琐的程序,但是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发生针刺伤。

2.3针刺伤发生部位:通过问卷调查针刺伤发生的部位,在所有发生针刺伤的45名护理人员中,针刺伤部位分别为24例发生在手部,所占比例为53.3%;14例发生在前臂,所占比例为31.1%;还有7例针刺伤发生在其他部位,所占比例为15.6%。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针刺伤发生主要部位为手部。详细情况见表4.

表4针刺伤发生的部位(n/%)

发生针刺伤的部位 手部 前臂 其他部位例数 24(53.3) 14(31.1) 7(15.6)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发生在受不得最多,发生在前臂的次之,发生在其他部位的较少,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多为双手进行操作[3],有时针头裸露在外部,护理人员由于工作不细致、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针头此在其手部或者前臂。

2.4规范操作情况:经过对操作规范情况的调查,在所有发生针刺伤的45名护理人员中,规范操作的有17名,所占比例为37.8%,不规范操作得有28名,所占比例为62.2%。可见针刺伤多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见表5.

表5操作规范情况(n/%)

操作是否规范 规范 不规范例数 17(37.8) 28(62.2)从表中可以看出来,操作不规范更容易引起针刺伤事件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该自行规范操作流程,严守操作规范,尽力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针刺伤事件的发生[4]。

除此之外,调查对象在针刺伤发生后,有88.9%的人采取了措施,有10.1%的人未采取任何措施。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消毒伤口者为、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者占,护理人员主动核对患者检验结果的仅为26.8%,抽血查自身抗体的占28.5%,仅仅有3.5%的护理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打过疫苗。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发生锐器伤的护理人员中有小部分人知道患者是否具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另外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第一,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急需加强和提高。第二,护理人员在发生锐器伤后,对应该采取的处理措施掌握程度欠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面对不同种类的职业危害[5],意外针刺伤是其中比较普通、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刺伤主要包括医疗利器伤、划伤等。发生锐器伤后,依据《GBZ/T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原则》,应逐级上报,涉及到护理人员锐器伤上报流程,即护士长→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人员污染锐器伤后的感染,还可以将相关资料汇总分析,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准确资料,便于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本组研究中,通过对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管理部门不重视针刺伤:医院控制院内感染以避免发生医源性、病人交叉感染为主,没有制定有效的防止针刺伤措施;(2)护理人员防护意识不高:部分护理人员存在错误观念,认为针刺伤不能避免,进而对其不够重视,且认为针刺伤感染率较低;(3)操作流程不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更换未加帽的针头、回套针帽、配药、注射以及拔针等操作;或者操作后没有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2]。

为有效降低意外针刺伤感染率,要求采取以下有效预防对策:(1)首先,医院应建立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及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部门对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作中发现的违规操作等不安全因素及时纠正,逐步完善安全防范监督机制。其次,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制定报告程序,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制定完善的医院防护管理制度: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并制定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指导原则、职业危害暴露处理流程、合理用药制度、意外损伤报告制度以及意外损伤档案等[6];(2)增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匮乏,为职业健康埋下安全隐患,基于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教育和感染管理,尤其是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更是应该抓紧培训,可通过举办有关防护知识讲座,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防范技能,从而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另外还应该使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危害的因素、后果、防护措施以及防护规范章程等内容有足够了解,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鼓励护理人员尽量使用具有保护性装置的护理器械;护理人员禁止存在侥幸心理,如出现针刺伤后,要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处理,如锐器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并且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然后再使用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3)严格规范护理操作:医院制定统一、完善的防止针刺伤规程,保证标准操作规程与防范意外针刺伤的规范性;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有效利用防护设备用具,避免危险操作;另外,将不使用的针头放置到利器盒里面,避免随意丢弃,并将利器盒放到恰当位置,避免过多堆放[7]。除此之外,醫院还应重点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尽量避免操作环境过度拥挤,保证工作过程中光线充足,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锐器伤。其次,根据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另外,在此基础上,加强现有护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合理制定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根据不同时段工作强度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调配人员。

综上所述,为有效降低临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发生率,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护管理制度,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并注重进行职业防护管理,严格根据规范章程操作执行。

参考文献

[1]刘凤华,徐晓燕.预防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8):270-271

[2]戴玉娜.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13):198

[3]张培,金晓艳,郭韦维.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药前沿,2013,14(34):139-140

[4]林燕文,雷向华,许春婵.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5(3):32-33.

[5]曹丽娟.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致职业暴露的分析及对策[J].西藏科技,2013,12(5):56-57.

[6]姜莉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新进展[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738-739.

[7]邵聪文.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6):156-157.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分析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