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成因及其治理策略浅谈

2015-10-21 18:50陶锐杨相志文安琪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陶锐 杨相志 文安琪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种“城市病”集中凸显与爆发,频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提升面临的现实障碍与治理难题。它不仅威胁城市的健康和安全,也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防涝成为城市安全的新命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其次,剖析引发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反思城市各个层面不合理之处;然后,借鉴国内外经典防涝策略的经验,对我国城市防涝有所启示:最后,试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视角提出城市防涝解决措施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市内涝 受涝原因 应对策略

1 引言

2010年,住建部曾在调研全国351个城市,发现在2008-2010年的3年间,有62%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近年来,武汉、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2011年,“到武汉看海”成为流行词;2012年,北京“7?21”大雨让77位市民遇难,暴雨淹城的景象不断上演。面对频现的暴雨,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国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现有排水系统的问题。

2 受涝原因分析

2.1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的不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大量出现,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各种原因滞后。城市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或者排水设施建设规划不受重视,久未实施;或者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普遍的问题。

2.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設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1-3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3-5年的重现期标准。而早期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执行的标准较低,很多省会城市是1年一遇,地级城市则更低,这就意味着,每年允许城市发生1-2次不严重的积水。近年排水系统标准有所提高,达到1-3年一遇,但在局部地段,遇到超强降雨,仍会发生较严重积水。如北京城区排水设计标准是1-3年一遇,2004年暴雨,基本在排水设计标准以内,但仍有多处发生严重积水;2011年6月暴雨,超过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造成多处内涝。

2.3 排水系统老旧

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设计和建设标准都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成片积水。

2.4 雨水调蓄能力小

城市河湖水面是调蓄雨洪的主要设施,可有效降低和延缓雨洪峰值到达时间,缓解排水系统压力,解决排水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河湖水面经大规模改造,雨水调蓄能力急剧降低,已基本失去调蓄作用;新建设中又疏于建设相应设施,一旦遇到降雨量超过排水设施能力,只能形成内涝。

2.5 排水系统管理不善

对排水设施长期疏于管理也是城市雨水设施不达标的原因。很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排水管沟多是合流制系统,易造管道淤塞,即使是分流制管沟,降雨初期也有大量污物沉积,形成淤塞,排水量骤减。这种现象在旧城区中较明显。

3 排涝对策探讨

3.1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需要通过法律、行政、工程等综合性手段,才能确立其的地位。一些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是因为在法律、资金投入、运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均衡的机制,甚至上升到法律高度。如美国、日本、德国就有防范城市内涝的法律。我国近年来也有城市开始尝试研究相关法律。

3.2 适当提高排水管沟建设标准

提高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国外城市较少出现大面积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采用的排水标准比较高,如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我国早些年间年发布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较短;2006年发布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也是0.5-3年,重要地区为3-5年。虽然标准有所提高,但实施水平较低,多数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仍在1年上下,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故在新规划中应提高和落实排水设计建设标准。

3.3 改造旧排水管沟

改造老旧的排水管沟,使这些排水管沟具备应有的排水能力。最好结合旧城改造系统地开展,通过市政专项规划按照系统性原则,统筹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设计建设符合相应地区要求标准的排水设施,落实排水工程项目,形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3.4 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以蓄排结合的方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法规,限制雨水直排与流失,鼓励雨水贮存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如日本把城市防涝作为重要建设项目,提出雨水蓄存设施建设要求;德国在建筑中设计雨水利用设施;美国在新开发区强制性地实施雨水贮留设施。国内一些城市通过河道整治,发挥河道、湖泊的调蓄水作用,也取得较好效果,如成都市对20多条中小河道进行整治,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对城市排洪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增加绿地规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加强雨水下渗,也是调蓄雨水的重要措施。

3.5 提高排水应急处置能力

由于受城市自然和资金等因素制约,提升城市排涝标准较困难,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必须要考虑效费比,排水建设标准不可能按极端降雨情况设定。为避免强降雨侵害城市,还需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制定相关排水应急方案。

通过信息发布,将降雨预报、道路积水、交通拥堵的情况及时通知市民,让大家避开受灾地段,减少因暴雨带来的社会问题;加强低洼易涝地段的排水巡护,预备机动排涝设备;强降雨前排水薄弱地段事先准备好抽排水设备,以应对紧急排洪需要。

3.6 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管理

城市排水设施管理是设施效能的重要保证,城市排水管沟要正常运行,经常性的维护清理必不可少。如我国长三角地区有些地势平缓的城市,将排水管沟的清掏作为管沟维护的基本工作,保障了排水管沟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还应在设计中考虑防堵和便于清理。如国外有的城市为避免下水道入口被堵,在雨水篦子下面加设一个铁篮子,拦截冲入杂物。清理时,提出铁篮子,倒出垃圾,就能快速清除进入杂物。通过加强日常管理,管道畅通得以保证。

结 语

城市内涝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迫在眉睫,但只要重视问题,认真分析内涝成因,采取适当的对策措施,在短期内就可得到有效改善甚至解决。

城市管理部门应以市政专项规划为指引,将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组合发挥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措施的作用,使城市内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戴慎志.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同济大学[M],2008-08

[2]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J],2013-02-09

[3]耿莎莎.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内涝防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05-01

[4]胡盈惠.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内涝治理.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J],2011-06-15

[5]张莉莉.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中华民居(下旬刊)[J],2014-03-25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