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公园:几度浪潮,几经试错

2015-10-22 00:12骆晓昀张琰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9期
关键词:欢乐谷锦江锦绣

骆晓昀+张琰

2015年2月19日,在北京石景山游乐园“迎春洋庙会”上,几名外国演员参加盛装巡游

1955年,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开创了世界大型主题乐园的先河。由于主题公园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发达的各个区域,主题公园得到迅猛发展。

1983年,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大型器械游乐园的中山市长江乐园开业。而直到1989年,中国大陆才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题乐园——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些年来,中国的主题公园经历了起起落落,至今仍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

“与西方主题公园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实践并非一帆风顺,它出现过几次浪潮,每次浪潮的推动力不同,其结果也有所差异。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正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开发也趋于理性。”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无主题的游乐园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游乐园首先在一些老重工业城市和新兴加工工业城市出现,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广东省中山市。

1983年7月15日,规模巨大、设施先进的中山市“长江乐园”开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被誉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大型器械游乐园。

随后几年,全国各地争相效仿。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的石景山游乐园、上海锦江乐园、广州东方乐园、珠海珍珠乐园、深圳的深圳湾游乐场、香蜜湖中国娱乐城等。

1984年,上海锦江乐园试营业,当时从国外引进了18套游乐设施,引发万人空巷的盛况。30年过去后,锦江乐园的游乐设备不断更新换代,18个“元老”中最后完整保留下来的“超级秋千”也于2014年退役。

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当年由于锦江乐园门票销售火爆,团体票必须提前预约,甚至还需要单位开具介绍信。最初门票价格为5角,团队打8折,入园后各项目需分别购票。一趟玩下来也要超过一元钱,这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消费”。

1995年,上海地铁1号线开通,直达锦江乐园,使得锦江乐园迎来了游客量的巅峰期。在“地铁效应”的影响下,1995年全年游客量达到空前绝后的230万人次。

此后几年,上海环球乐园、美国梦幻乐园和福禄贝尔科幻乐园先后在上海和苏州开业。它们与锦江乐园一起构成了上海第一代主题乐园的中坚阵容。

到了21世纪初,上述四大乐园只剩下了锦江乐园。据说,1995年后,锦江乐园开始走向下坡,逐年亏损。如今,其工作日游客量在千人左右,周末能达四五千人,节假日高峰期约有上万人。

在保继刚看来,以锦江乐园为代表,这一时期建设的游乐园大都为无主题包装的游乐园,投资规模小,主要满足儿童和家庭市场的娱乐需求。这些乐园并不注重产品更新,因此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以广东省为例,这一时期建设的19个游乐园或微缩景观有18个亏本,勉强经营。

“早期主题公园的选址都远离市中心,当时的个人交通设施又没有普及,公共交通网络覆盖密度低,随着市场需求的变迁,没落成为必然。”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沈祖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锦绣中华现象

中国大陆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是深圳的锦绣中华。

1989年,由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的锦绣中华开业,引起了轰动,1亿元的投资当年就已回收。

以其滚动收入开发的民俗村于1991年10月开业,一年半后便收回投资。此后,投资额为5亿?8亿元的世界之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锦绣中华是中国主题公园第二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角色。

“这段时期内,中国主题公园产业掀起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世界文化展示的风潮。”保继刚告诉本刊记者,开业的前几年,锦绣中华接待的境外游客比例达15%左右,1991年更是高达17.17%。

深圳“锦绣中华”以“投资少、收益大、回报快”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并引发新一轮主题公园的建设热潮,各地以中国古典名著、民俗文化和世界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微缩景观迅速发展——西游记宫、大观园、三国城、民族园、世界公园之类的微缩景观比比皆是。

杭州宋城新春庙会进行预演,一位演员“从天而降”

据相关统计,当时仅深圳上报给市旅游局待批的主题公园项目就达62个之多。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锦绣中华现象”。

但由于没有大规模市场需求的持续支撑,加上大多数项目盲目模仿、粗制滥造,许多主题公园开业不久便门可罗雀,甚至倒闭。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的创始人符奕斌在海南省琼山县开发了海南省第一个主题公园——民族风情园。这个公园规模并不大,仅3000多平方米,属于当地一个景区内的附属设施。但其30元的高价将许多游客挡在了门外。

“可能我的观念有些太超前了,不能被当时的消费者所接受。”时隔多年,符奕斌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反思道。

到了90年代中期,海南地产的泡沫破灭。1996年,符奕斌的民族风情园在艰难支撑了三四年后,也以亏损倒闭而结束,他所挣取的第一桶金几乎全部赔了进去。

欢乐谷热潮

中国主题公园的第三波发展浪潮以1998年深圳欢乐谷的开业为标志。这一阶段开发的主题公园开发理念新、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主题化程度高、类型趋于多元化。

1995年,华侨城在长沙开发世界之窗,却没能延续深圳的辉煌。经过对环球乐园和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研究,华侨城发现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无非两种:其一,向更加现代的影视制作方向发展;其二,向有故事包装的器械游玩项目发展。

华侨城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后者。于是,欢乐谷诞生,成为一个给华侨城带来转机的主题公园。而它的面世,也让华侨城告别了复制世界之窗的模式,开始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深圳欢乐谷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连续8年居国内第一,并连续4年荣膺亚太十大主题公园。2014年,其入园人数达330万,再创历史新高。

在深圳欢乐谷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上海环球乐园、美国梦幻乐园,苏州的福禄贝尔、苏州乐园,杭州的杭州乐园,广州的飞龙世界、世界大观、航天奇观等主题公园均在1996年前后开业。

然而,这次以效仿欢乐谷兴起的主题公园发展浪潮也并没能持续多久。

游客们在深圳欢乐谷游玩

1997年9月,苏州福禄贝尔在开园不到一年后便倒闭,这对当时的国内主题公园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2001年前后,上海周边的三大主题公园也相继倒闭。

即便不断遭遇挫折,主题公园的建设脚步一直未停。

有数据显示,仅2015年,中国共有21座主题公园开园,另有20座主题公园正在修建,其中包括上海迪士尼乐园、韩国乐天世界、东方好莱坞、环球主题公园等8家超大规模的世界级主题公园。

南京猎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给《瞭望东方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山车、摩天轮、4D影音设备在2007年的进口额为1969.11万美元,2014年达到22340.45万美元,2015年仅1~7月就有13741.57万美元,其8年的增长为11.34倍;而水上公园滑道2007年的进口额为1363.08万美元,2014年为6522.28万美元,8年增长了4.78倍。

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印证着中国主题公园的又一轮投资和建设热潮。

香港迪士尼需要“堤内损失堤外补”

2009年,经过30多年的市场培育,上海迎来了迪士尼。

在保继刚看来,从香港迪士尼的筹建开始,就已经预示着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来临,这也是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香港迪士尼的思路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实际上,香港迪士尼在2012年以前一直亏损的原因,是其过高的投资。

资料显示,在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案例中,园区加上外围基础设施建设,特区政府投入的资金约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90%,但只拥有57%的股权,而且,香港迪士尼乐园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属于美国迪士尼公司。

香港如此热衷一个看上去“不平等”的项目,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追求综合效益。具体而言,香港是期望迪士尼乐园建好后对周边土地的增值以及人气的聚集、城市旅游形象的改善有带动作用。

“国际品牌的进入对于本土的主题公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一定区域内它会刺激一部分本土主题公园优胜劣汰,而这种市场选择的结果,将从根本上促进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发展。”保继刚说。

猜你喜欢
欢乐谷锦江锦绣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晒一片锦绣
常锦绣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漫画欢乐谷
欢乐谷
欢乐谷历险记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