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应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5-10-25 07:41付艳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2期
关键词:肌松硬膜外剖宫产

付艳秋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剖宫产术应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付艳秋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疗效

相对其他手术而言,剖宫产手术时间较短,对产妇和胎儿可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对剖宫产手术麻醉剂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十分关注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问题,其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是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两种麻醉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实践证明,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效果好,较小干扰循环,脑脊液回流明显,麻醉成功率高,硬膜外麻醉则常因麻醉平面局限,出现阻滞不全现象,术中牵拉反应明显。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应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结果表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较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近期接诊的80例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23~37岁,平均(中位)年龄为30岁;身高平均值为161.5 cm,体质量平均值为70.1 kg,孕周平均值为37周;产妇均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ASA分级在Ⅰ~Ⅱ级。按照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40例,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周和ASA分级构成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和手术观察用药情况: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后,先按常规建立静脉通道,为产妇置入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 L/min),静脉滴注用乳酸钠林格液。遵医嘱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指标,并记录产妇在术前的血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数值。

硬膜外麻醉组产妇的麻醉方法:应用18G硬膜外针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头端留置导管4 cm,产妇采用仰卧位,应用5 mL的2%利多卡因或3%氯普鲁卡观察5 min,如果产妇没有出现全脊麻的现象,则增加剂量8~10 mL,局麻药在手术过程不再追加。穿刺成功后,需要以10 mL/(kg·h)的速度注入羟乙基淀粉(130/0.4)。

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方法:应用16G硬膜外B-D针单点穿刺法在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在到达硬膜外腔后,使用25G笔尖式腰穿针刺穿硬膜外,并进入蛛网膜下腔,当能看到脑脊液后,注入8~15 mg丁哌卡因。使用药物后需要拔出腰穿针,并将硬膜外导管置入产妇头侧3~4 cm,之后取平卧位。结合手术的实际情况,对麻醉平面进行合理调节,使其保持在T6以下。

要密切观察产妇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并测量和记录平均动脉压的最低峰值,如产妇的血压下降幅度超过本底值的30%,需要适当加快输液的速度,并静脉滴注15 mg麻黄碱。产妇的心率如在50次/分以下,则需要静脉滴注0.25 mg阿托品。两组产妇均不使用其他药物。

1.3观察项目:两组产妇的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MAP最低峰值、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血压变化、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以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寒战等为主)、麻醉效果满意度、肌肉松弛程度评价。

1.4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和肌肉松弛程度评分标准: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产妇下肢运动阻滞效果。0分表示无运动阻滞;1分表示髋关节无法运动,大腿不能抵抗中立,膝和踝关节能够运动;2分表示双膝关节以及关节以上部位不能运动,踝关节能够运动;3分表示髋、膝以及踝关节均无法运动。

麻醉效果的评分标准:0分表示没有疼痛感,麻醉效果较好;1分表示存在轻度疼痛,没有使用辅助药物;2分表示有明显疼痛感,需要使用辅助药物;3分表示疼痛感明显,辅助药物无法满足麻醉要求。

肌肉松弛程度评分标准:1分为优,表示产妇复辟松弛无抵抗;2分为良,表示能够进行手术,但是腹壁松弛度不够;3分为差,表示肌肉存在抵抗感,手术野暴露差。评分不低于2分表示肌松效果满意。

1.5统计方法:MAP、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和Apgar评分等数值变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麻醉效果满意程度、不良反应状况、血压变化以及肌松效果等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2 结 果

2.1两组产妇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两组产妇MAP(kPa)、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分)和Apgar评分的检测值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产妇MAP、麻醉显效时间和阻滞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Apgar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两组产妇在麻醉效果满意程度、不良反应状况、血压变化和肌松效果的比较见表2。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和肌松效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压变化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表2 两组产妇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

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1],产妇对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式和要求也有所变化,产科麻醉一般较急,要求肌松好,镇痛好,关系到两条生命,要求高责任重,麻醉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疼痛情况等为产妇的关注问题[2]。硬膜外阻滞效果不佳特别是骶神经阻滞不完全,对有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3],常为了快速娩出胎儿,而在阻滞还未完善时即开始手术,给产妇带来一定痛苦。同时,该方法麻醉阻滞不完全,约10%产妇因为阻滞不全出现疼痛或肌松不好,但在胎儿未取出之前加辅助药对胎儿有影响;麻醉诱导时间长,10~15 min才能起效,不利于急诊剖宫产手术;当产妇紧张,测平面时不能得到客观的回答,少数民族因语言障碍,无法沟通,麻醉师无法判断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保留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具有起效迅速、镇痛完善、肌松完全,可控性强,并可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能迅速解除临产妇的痛苦,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时间,可以在产妇平卧后即可开始消毒手术,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为手术快速娩出胎儿赢得了时间,而且PDPH发生率低,减少了产妇的痛苦,用药量相对较小,明显减少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更适合于剖宫产手术[4]。应用中一定注重腰麻后的血压波动,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关键在于把握好药物的剂量、浓度、注药速度和时机。注药速度控制在15~20 s,应避开宫缩期,必须注重头高位后平面仍可升高2~5节段这一因素,阻滞平面达到胸10即改头高位(15°),阻滞平面以控制在胸6左右为好。另外注药前应适当扩容,以代偿脊麻后迅速出现的前负荷下降,避免低血压。一旦出现低血压,应将子宫向左推移或将手术床调整为向左倾斜15°,同时使用少量麻黄素[5]。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时应注意:①对于低血容量及休克患者禁用。②麻醉后的观察认真仔细,出现问题后要积极处理,麻醉记录单到血压平稳后再记录。③准备好急救药品。④控制好麻醉平面,以不超过胸6为好,超过胸6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大出血(麻醉平面高于胸6,除子宫颈肌肉松弛外,子宫体的收缩也可能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收缩,阻滞使血压降低过多,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收缩乏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产妇MAP、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和血压变化情况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Apgar评分、麻醉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和肌松效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以,只要严格的掌握好腰硬联合麻醉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在术中认真操作,认真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是比较安全和实用的。在有效控制血压和其他干扰条件的条件下,将大大提高麻醉效果的满意率,提高效率,减少麻醉医师的负担,腰硬联合麻醉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式。

[1]林琼,郑楚銮.近十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25.

[2]吴大胜,孙洪河.多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74.

[3]顾晨桃,朱秀敏,王亮.不同麻醉方法在胎窘时施行急症剖宫产对脐动脉血气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2,30(7):399-400.

[4]任利兵,王义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580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8-89.

[5]陈小琳.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1):75-76.

R614;R719.8

B

1671-8194(2015)22-0104-02

猜你喜欢
肌松硬膜外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