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对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评价

2015-10-25 07:41贾贻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2期
关键词:呋塞米利尿剂内酯

贾贻红 邵 波

(1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3;2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山东 济南 250021)

螺内酯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对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评价

贾贻红1,2邵 波2

(1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3;2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山东 济南 250021)

目的 探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时,采用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共600例,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螺内酯和呋塞米物联合治疗2~7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平均尿钠量不足5 mmol/d,采用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2~4周后平均尿钠量为50~180 mmol/d(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患者腹水消退率为89.17%(107/120),治疗7周后腹水消退率为98.33%(118/120)。结论采用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临床效果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1]患者若未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将会诱发不同类型的感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随着利尿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袢利尿剂[2]的使用,以及其他种类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药物的联合使用,为患者腹水的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将治疗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在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00例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研究目标,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有6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52例。所有患者都没有血吸虫病史,均为使用单一种类利尿剂治疗无效患者,患者腹水发病延续时间在1年之内的有25例,时长为2~3年57例,4~5年21例,反复出现5年以上有17例,患者平均腹围在85~110 cm。

1.2治疗方法:第一个疗程中,对120例患者给予螺内酯每天100 mg,分2次或3次口服,1个疗程后每天增加20 mg呋塞米,根据治疗效果可依据特定比例逐日增加剂量。

1.3观察指标:在治疗期间定期观察与检测患者体质量、腹围变化情况,判断腹水消退情况;每天检测排尿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各类观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t或χ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用量对患者尿钾、尿钠排泄量影响对比分析:本次研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均处于限盐条件下。根据患者每天尿电解质的检测可知,患者平均每天服用120 mg螺内酯,联合应用20~40 mg呋塞米,连续服用2~4周,每日尿钠量便可趋于正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指标比较情况见表1。

2.2不同疗程患者腹水消退情况:120例患者在经过2~7周治疗后,腹水消退情况见表2。

2.3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未出现男性乳房发育和生育期女性乳汁分泌增多的不良反应,没有并发氮质血症患者,有9例反复出现高血钾症皆由于肾功能明显降低所致,10例低钠、钾血症患者和平时进食量偏少且尿量大有关,这10例患者在并发症出现时明显感到疲劳和恶心。治疗前血钾比较低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肝性昏迷,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患者的肝功能与正常水平相差甚远,血清白蛋白数量[3]不断减少,患者都存在醛固醇[4]分泌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出现功能性肾衰,伴有电解质代谢紊乱现象,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极易导致肝性昏迷,所以不能单独使用排钾量过多的利尿剂。本研究使用的螺内酯具有利尿速度慢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血容量快速降低问题,防止功能性肾衰的发生,并且可抑制排钾量,提升体内钠的排出量,连续服用可获得较好疗效[5]。依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用量,促使每天排除尿钠50 mmol,部分患者体质量日减轻量为1 kg。临床实践证明,每天服用120 mg螺内酯,联合间隔使用呋塞米,可增强治疗效率。所有患者中只有极少部分每天口服螺内酯250~300 mg、并口服65~85 mg的呋塞米才能获的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腹水可在4周之内消退。尽管服用螺内酯使得患者排钾量降低,从而降低了患者体内每日可交换钾的总体数量,在排尿量增多情况下,依旧会导致负钾平衡,因此治疗时患者应多吃含钾量多的食物,以便达到体内钾平衡状态[6]。同时,由于螺内酯短期药效较为缓慢,因此患者每天应控制氯化钠的摄入量在0.5 g以内,降低腹水增加速度,逐渐消减腹水存量,提高康复效率。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若在腹水完全消退后还持续使用螺内酯,容易导致血容量降低,并发氮质血症,有时会导致一些肝性脑病,因此患者腹水消退后就要停止服用,不能将螺内酯当作避免腹水复发的药物[7]。

综上所述,采用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显著,二者的联合应用可以利用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改善患者肝脏功能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巫莹钢,龚庆丰.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50例[J].中国药业,2013,22(11):151-152.

[2]唐志立,彭贤东,谭正怀.替硝唑螺内酯乳膏的急性毒性试验[J].中国药业,2011,20(21):10-12.

[3]陈磊,吕志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3):205-209.

[4]龙璐,刘媛,段昭君,等.抗HCV抗体水平在不同HCV感染人群中的临床意义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4):244-250.

表1 不同用量对患者尿钠排泄量影响对比()

表1 不同用量对患者尿钠排泄量影响对比()

注:与治疗1周后比较,#P<0.05;与治疗1周后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ΔP<0.05;与治疗第3~4周比较,※P>0.05

观察指标 螺内酯服用量(mg/d) 呋塞米服用量(mg/d) 尿钠平均排泄量(mmol/d)治疗前 - - <5第1周 100 0 20~50Δ第2周 100 20* 50~110Δ第3~4周 120# 40* 50~180Δ第5~6周 150# 50* 50~170※

表2 不同疗程患者腹水消退情况[(n)%]

表3 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n(%)]

[5]高丽霞,张奉春,王立,等.不同方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1):851-854.

[6]贾继东.应重视肝硬化分期、预后判断及无创诊断的新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1005-1006.

[7]陈洁,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特征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2):153-155.

R575.2;R442.5

B

1671-8194(2015)22-0122-02

猜你喜欢
呋塞米利尿剂内酯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穿心莲内酯滴丸
高渗盐溶液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体重和血清肌酐水平的影响
服用利尿剂 更要护脚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80例观察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