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例12~25岁青少年胃镜检查结果的分析

2015-10-25 07:41胡江涛王思颖赵海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2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病胃镜

胡江涛 王思颖 李 娜 赵海峰*

(1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省戒毒劳教所,山西 太原 030001)

581例12~25岁青少年胃镜检查结果的分析

胡江涛1王思颖2李 娜1赵海峰1*

(1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省戒毒劳教所,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通过581例12~25岁青少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青少年胃病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内镜中心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胃镜检查的青少年胃病患者581例,其中581例成功接受了全程胃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类型、部位,病变部位与年龄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581例受检者中男性316例、女性265例,年龄12~25岁,检出正常人数54例(9.4%),慢性浅表性胃炎351例(61.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2例(10.8%)。从数据中明显看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发病总人群的72.1%。随年龄增长,溃疡阳性率患者的比例增多。结论慢性胃炎是青少年人群高发的胃病,今后应重视青少年人群的饮食健康教育,从而减少胃肠病的发生。

青少年;胃镜;饮食

近年来,从消化科门诊患者中,发现青少年学生患胃病比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个时期正值青少年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孩子面临着身、心两方面的成熟。探索青少年人群胃病形成原因,进而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首先要了解青少年脾胃病的分布特点,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年间12~25岁人群共计581例进行胃镜检查,研究对象均为胃部有不适症状,包括,胃痛、胃胀、厌食、消瘦及胸骨后不适等症状的青少年人群。

1.2方法

1.2.1性别与年龄:统计最终符合研究标准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分布情况。

1.2.2胃镜检查:所有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青少年均有胃部不适症状,其中243例接受在丙泊酚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详细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在内镜下的影像,分别用食管相、胃相和十二指肠相代表各部位在内镜下的表现,并进行完整记录。检查中如发现溃疡及息肉,则记录其大小、个数、部位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不同年龄和(或)性别的疾病构成比的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方法是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12~15岁青少年人群疾病和人数分布表

表2 12~15岁不同性别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比较

表3 16~18岁不同性别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比较

表4 19~22岁不同性别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比较

表5 23~25岁不同性别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比较

图1 12~15岁青少年人群疾病和人数分布表

2 结 果

2.1性别年龄分布:581例患者中,男316例患者(53.8%)、女265例(46.2%)。581例患者分为四个不同的年龄段:12~15岁者37例(6.4%),16~18岁者98例(16.9%),19~22岁者204例(35.1%),23~25岁者242例(41.6%)。

2.2胃镜检查结果:受检者中,男316例、女265例,年龄12~25岁,检出正常人数54例(9.3%),慢性浅表性胃炎351例(60.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2例(10.7%),其他疾病,人群分布少。此外,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有恶心肿瘤的患者。

2.3胃镜结果分析

2.3.112~15岁青少年人群疾病和人数分布,见表1及图1。在581例病例中,胃镜下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均正常人数为54人,占9.3%;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数为417例,占71.8%。图1为各年龄段男、女疾病分布柱状图(图1)。通过柱状图可见浅表性胃炎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男女人数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

2.3.2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比较见表2~5。表2数据经χ2检验,P=0.354>0.05,尚不能认为12~15岁男女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有差别。表3数据经χ2检验,P=0.07>0.05,按α=0.05水准,尚不能认为16~18岁男女青少年胃镜下表现有差别。

3 讨 论

通过数据分析,近年青少年慢性胃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行胃镜检查的人数增加和疾病种类增多的分布特点,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持续、强烈的社会、心理应激改变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同时也引起了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抑制了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了胃肠道消化液及胃肠激素分泌释放功能异常,是青少年慢性胃炎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首要和主要因素[1]。

究其原因,除医师重视程度提高及诊断手段进步之外,日益增加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如学习负担过重、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慢性胃炎时,不仅需要积极应用临床手段,还应辅以充分的日常调理,才可保证有效的疗效[2]。饮食方面是这个年龄段造成消化疾病的重要原因,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干预,有利于胃肠疾病的预防和恢复。

[1]刘艳萍,王明月.青少年慢性胃炎危险因素分析38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3(15):1921.

[2]熊淑仟.青少年慢性胃炎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2,6(10):41.

R573

B

1671-8194(2015)22-0148-02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病胃镜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
治疗胃病的三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