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中的应用

2015-10-25 07:41叶文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2期
关键词:息肉多普勒彩色

叶文琳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思明分院B超室,福建 厦门 361004)

高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中的应用

叶文琳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思明分院B超室,福建 厦门 361004)

目的评价高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使用在胆囊底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与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高频与低频超声在发现病变方面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发现病变45个(95.7%)、低频超声发现病变36个(76.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发现胆囊底部病变上优于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有临床应用价值。

高频;彩色多普勒;胆囊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和管四部分。在胆道系统疾病检查中,多普勒超声检查已被公认为首选的检查方法[1]。在胆囊超声常规检查过程中,通常只采用低频探头进行检查,而很少使用高频探头,结果导致一部分胆囊病变被漏诊,特别是胆囊底部病变。本文通过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诊断中的差异,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检查的胆囊病变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90岁,上述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共发现胆囊底部病变47个。

1.2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3.5~4.0 MHz,线阵探头频率7.0~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必要时变换体位检查,如:膝位、坐位等,先纵切后横切检查,在常规低频探头检查的基础上,对于胆囊底部显示不清的患者采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查,记录胆囊的大小、形态、囊壁、囊腔及胆囊周边情况,并结合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病灶的血供状况。

1.3观察指标:比较单独使用低频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高频联合低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频率超声发现胆囊底部病变的比较:见表1所示,40个病例的47个病灶中,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病变36个(76.6%),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病变45个(95.7%),经比较,2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不同频率发现胆囊底中病变对比

2.2胆囊底部病变的超声表现:在47个胆囊底部病变中,胆固醇息肉31个,炎性息肉3个,腺瘤1个,腺癌1个,腺肌症5个,分隔胆囊并腔内结石6个。胆固醇息肉平均直径0.4 cm,炎性息肉平均直径0.4 cm,腺瘤直径0.6 cm,腺癌1.2 cm×1.0 cm,腺肌症0.8 cm×0.7 cm~1.0 cm×1.5 cm。

胆固醇性息肉体积小,高频超声检查时多为强回声表现,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有蒂或是基底较窄,CDFI一般检测不出血流信号。炎性息肉在声像图上多表现为乳头状、不规则形或团块状结节,基底较宽,一般直径大于胆固醇性息肉。腺癌病变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腺肌症内均未见血流信号,高频超声检查则可清晰显示局限性增厚的胆囊壁中的小囊性暗区,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分隔胆囊患者,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强回声的位置、强回声与胆囊、胆管壁的关系及其后方的“彗星尾”征。

3 讨 论

3.1胆囊底部超声诊断特点:首先,胆囊底部临近结肠肝曲,后者可以覆盖胆囊底部,由于肠道气体及十二指肠球部对胆囊病变的诊断干扰,常规超声检查常遗漏胆囊底部病变[2]102-103。另外,少数胆囊内可见分隔,当胆囊底部出现小的分隔时,常规低频超声检查经常漏诊病变[3]。

3.2低频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诊断中的极限性:在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中,通常只采用低频探头,探头频率为3~5 MHz,低频超声具有穿透力强、探查范围广、深度深等特点有利于探查病变部位及范围,但低频超声由于近场的混响伪像,胆囊底部的病变易漏诊。如腺肌症在常规超声检查时仅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其内弥漫分布的小囊性暗区低频超声难以显示,改用高频超声检查则可清晰显示局限性增厚的胆囊壁中的小囊性暗区。

3.3高频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在发现微小病变方面,高频超声有优势。超声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近场分辨率越高,且不受混响伪像干扰,能清晰显示胆囊底部病灶的形态,内部回声及胆囊壁的连续性。如:高频超声能清楚显示隆起性胆囊底部病变的形态、蒂、基底部及其与胆壁的关系,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内部的血供状况。其次,频率越高,能探测的血流速越低,当胆囊出现病变,高频探头能探测到低频探头不易测到的低速血流信号。

但是,超声探测深度与频率呈反比,因此,高频超声探测深度较浅,如:高频探头对胆囊下垂、移位、肥胖者不易显示,因此有其局限性,本文中,有2个病灶由于位置较深,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不满意。高频超声检查的理想显示深度为距体表10~55 mm,在此适应范围内高频超声可以作为常规低频超声检查的补充,明显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4]。

总之,在胆囊底部病变,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高频超声能弥补低频超声在胆囊底部检查的不足,能提高病灶检出率,提高诊断,防止漏诊误诊。

[1]曹海根,王金镜.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40-242.

[2]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

[3]武敬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中的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5):276-278.

[4]马芝倩.高频超声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荟萃,2010,25(23):2050.

R445.1;R575.6

B

1671-8194(2015)22-0178-01

猜你喜欢
息肉多普勒彩色
彩色的线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有那样一抹彩色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彩色的风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