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10-26 16:47衡文平傅琼
老区建设 2015年18期

衡文平+傅琼

[提 要]农科研究生具有高深的农学理论深度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他们与“三农”息息相关。运用SPSS软件19.0对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5所农业大学的乡村创业意愿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探讨不同因素对农科研究生创业的作用机制。发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禀赋、家庭期望、学校创业教育引导、创业倾向、社会舆论的引导等因素对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影响甚大。为此政府方面:拟定颁布乡村创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乡村创业的顺利开展;社会服务机构方面:加强校企对接来满足创业的需求,利用多元媒介的宣传,从而营造创业氛围;学校方面:发挥创业课程优势和师资力量,提高乡村创业意愿;家庭方面:利用家庭的组织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促进乡村创业的展开;农科研究生自身方面:夯实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引,培养乡村创业能力。

[关键词]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扶持机制

[作者简介]衡文平(1985—),女,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傅 琼(1972—),女,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社会学。(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及扶持机制研究”(YC2013-S129)

一、引言

据悉,近五年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就业形势日益紧迫。毫无例外,农科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亦趋严峻。如表1所示。

农科研究生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整体数量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他们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此外,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处在求贤若渴的时期,所以农科类研究生既肩负着改变自身命运的压力,又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在就业领域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工作目标,这对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的开展,无疑是锦上添花。创业已然上升到了政府工作的高度,并且对高校和相关社会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从事与农科理论、农科技术相关的农科研究生,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以所学专业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投入乡村创业的浪潮中。由此,对农科研究生回乡创业的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二、样本描述

(一)模型设计

模型的函数形式为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F(X1+X2+X3+X4+X5+X6+…Xn)+随机扰动项。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并通过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参数进行估计。

(二)因变量描述

因变量是对农科研究生进行乡村创业实践的意愿大小的测量,采用是否选择乡村创业为指标,其结果通过“工作地点选择”、“您是否有乡村创业的意愿”的设置,通过“是”或者“否”来进行判断;“工作地点选择”包括“农村”、“家庭所在地”、“一线城市” 和“西部地区”,选项赋值依据选项顺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赋值即为4、3、2、1;“是否会选择乡村创业”通过“是”、“否”来体现,赋值为2、1。

(三)自变量描述

农科研究生的乡村创业意愿受内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需要从内在力和外在力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其构成,才能完整把握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的动向。因此,将自变量因素的内力操作化为体现个体禀赋的个人因素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变量的外在力操作化为政府行为导向、社会组织机构、学校创业教育引导以及家庭创业期望四个维度。在考虑具体化的因素时选项设置分别从小到大,即1、2、3、4;在做回归分析操作时为区分选项的差别,选项赋值则选择从大到小,即4、3、2、1。如:在考量家庭因素时,从现实出发将父亲作为家庭期望因素的基本。将父母职业操作化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者、打工务农,分别赋值为4、3、2、1。父母学历大学、高中 初中、小学及以下,分别赋值为4、3、2、1。家庭经济收入分为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同样赋值为4、3、2、1。

三、研究假设

假设1:内在力因素与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本文将自变量因素的内力操作化为体现个体禀赋的个人因素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个体的特质禀赋与企业创立和企业成功密不可分。笔者将个体的性别、民族、年龄、读研学校类型、专业性质、学干职务、个人社交人数作为个人背景进行考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因为人们在发挥自己最大作用的同时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寻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获得自身继续向前的动力。因此将论文发表、资格证书、社团创业活动、单位实习、专业相关工作、工作地点作为此假设的考察因素。

假设2:外在力因素与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外在力操作化为政府行为导向、社会组织机构、学校创业教育引导以及家庭创业期望四个维度。

首先,“从教育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家庭背景是家庭提供的一种机会,即由于家庭的地理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地位、家庭的经济状况等主客观因素而生成的‘代际转让机会”。[1]代际转让包括文化资本、组织资本和经济资本,代际转让的过程中父母通过自身的文化资本、组织资本和经济资本来影响农科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因此,本文将父母职业、父亲学历、关系网络、经济收入作为考量家庭期望因素的标准。

其次,作为学生与社会的重要承接者——学校,以创业教学内容的丰腴以及研究生培养体制——导师制给予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影响。因此本文将学校类型、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导师职务、职称作为考量学校因素的设置项。

再次,“创业环境认知在影响创业意愿上作用是显著的。越熟悉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创业意向越强烈”。[2]可见政府创业政策对创业意愿的作用。因此假设:政府行为导向和社会环境与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呈正相关。

四、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析出与结论

(一)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经课题组甄别,共获取250份真实有效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0%。因此问卷调查切合了大样本的调查标准,可进行调查研究。在250个调查对象中,女性108人,占据了全部问卷的43.2%;而男性142人,占据了问卷的56.8%。具有创业意愿的人仅仅为14.4%,从整体数据来看农科研究生创业意愿普遍较低。问卷结果通过整理核实后统一进行编码并录电脑。本研究对调查资料的处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取置信度95%,并得出结果。在处理数据时,相关程度0.05以下,说明该问项是总和评分尺度的一个好的组成成分,所以把多相关性的平方大于0.05作为删除题项的依据。经效度分析,删除相关性较低的问项,同时,B检验的值达到显著,说明总变量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影响因素析出

乡村创业意愿导致乡村创业的行为。乡村创业意愿的有无、意愿的大小影响着农科研究生回乡的热忱。究竟哪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哪些因素支配作用明显?这里我采用logic回归分析对创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表2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得知,对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产生正向影响的因素中回归系数分别为0.175、0.025、0.096、0.652……,其显著度分别为0.016、0.006、0.015、0.013……,显著性水平均均<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知内外在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科研究生的乡村创业意愿,所学专业的应用性越强越有利于指向创业。

(三)研究结论

经过回归分析验证可知:

1.由性别、本科学校类型、学干职务、专业类型构成的个人背景与乡村创业意愿呈正相关假设成立。由于专业、性别、院校、个人特质的差异造成个人背景因素的不同,致使乡村创业意愿大小不同。

2.论文发表次数与奖学金获奖次数越多的研究对象,乡村创业意愿越低,论文发表次数与奖学金获奖次数与因变量呈反向相关。而社团活动、全职工作、单位实习以及专业相关工作与因变量呈正向相关。因此假设成立:个人价值观实现对因变量有影响。

综上所述内力作用对乡村创业意愿有影响。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禀赋不同,因此在开展创业引导与创业教育和在构建扶持机制时要有针对性,要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展开。

3.家庭期望对乡村创业意愿有影响。其中父母职业、单位、学历与其成反比:父母的单位性质越好,职业越优越,学历越高,其子女所表现的乡村创业意愿就越低,相反则越高。与人际关系网络对乡村创业意愿造成的正向影响一样,家庭月收入以及父母影响与乡村创业意愿也呈现出正向相关的变化。由于父母因素易造成就业意愿差别,因此应加强对父母的教育与创业引导。

4.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对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的影响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扶持机制构建过程中,应加强学校的引导作用。

5.国家政策导向对因变量——乡村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此外作为国家政策的有益补充,社会服务组织弥补了政府的财政空缺,同时起到了发挥创业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发挥了社会组织机构的余热。

综上所述,外在力对农科研究生乡村创业意愿有影响,因此在建立扶持机制时需要有效组织,发挥外在力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4).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