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珂立苏早期应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分析

2015-10-26 02:45刘学明朱文达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病死率低剂量早产儿

刘学明 朱文达

(宿迁市钟吾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低剂量珂立苏早期应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分析

刘学明 朱文达

(宿迁市钟吾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低剂量珂立苏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证明低剂量珂立苏在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可行性,以此为临床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2例疑似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013年1月至10月34周以内早产儿3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34周以内早产儿32例为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仅予吸氧、拍背、俯卧、持续心电监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呼吸支持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滴入珂立苏20~50 mg/kg。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与对照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比较有明显高出,治疗组患儿的PaCO2数值远远低于对照组患儿的PaCO2数值,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为9.4%,病死率为3.1%;对照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为23.3%,病死率为13.3%。治疗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低剂量珂立苏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治疗后早产儿各项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患儿血气情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降低了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和早产儿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珂立苏;低剂量

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还有一个名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具体在于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不足。在早产儿身上较为常见,具体可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为10%~16%,胎龄在28周以内者发生率更高,范围介于60%~80%,是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笔者旨在探讨早期应用低剂量珂立苏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情况分析比较()

表1 两组患儿血气情况分析比较()

注:1 mm Hg=0.1333 kPa

组别 治疗前后 PaCO2(mm Hg) PaO2(mm Hg) PaO2/FiO2对照组 治疗前 50.8±10.6 45.7±15.3 70.8±22.3治疗后 47.4±12.3 54.8±14.4 103.2±29.2治疗组 治疗前 50.2±11.4 45.4±13.9 70.9±22.9治疗后 40.2±9.3 66.2±13.4 116.5±35.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62例疑似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其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孕周在34周以内,出生体质量1300~2500 g,头围在33 cm以下。其中23例为剖宫产,39例为自然分娩。临床具体表现为发绀、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三凹征、呼吸衰竭等一系列症状,X线胸片表现为典型的RDS病变42例,20例患儿有明显的呼吸窘迫表现。排除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膈疝、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或宫内感染性肺炎等疾病。将所有患儿分为两个组别,选择2013年1月至10月34周以内早产儿3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34周以内早产儿32例为治疗组。对照组男22例,女8例,胎龄29~34周,体质量1300~2500 g。治疗组男24例,女8例,胎龄29~34周,体质量1350~2500 g。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年龄、胎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患儿出现相关症状后且经X线胸片证实后,开始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仅予吸氧、拍背、俯卧、持续心电监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滴入珂立苏20~50 mg/kg,在生后2 h内及时用药。具体用法:应用前先对药品外观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变色,将2 mL注射用水加入瓶内,将药品复温到室温(可在室温放置20 min或用手复温),将其轻轻振荡成均匀的混悬液,如果存在少量泡沫属正常现象。按剂量抽吸于5 mL注射器内,以细塑料导管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插入深度以刚到气管插管下口为宜。总剂量分4次,按平卧、右侧卧、左侧卧、半卧位4种体位方式顺序注入。每次注入时间为10~15 s,注入速度不宜过快。每次给药间隔加压给氧1~2 min,注药全过程约15 min。由2名医务人员合作完成给药操作,注药过程中需对患儿的呼吸循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肺部听诊如果有一过性少量水泡音,没有必要进行特殊处理。给药后4 h内尽可能不要吸痰。并使用新生儿监护仪对患儿的心电、血压、呼吸、体温等参数进行同步连续监测,使用床边摄片机摄片。呼吸机选择新生儿菲萍呼吸机,合理设置相关参数。

1.3观察指标: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所发生的变化。对两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病死率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血气情况分析比较:治疗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与对照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比较有明显高出,治疗组患儿的PaCO2数值远远低于对照组患儿的PaCO2数值,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病死率的比较:治疗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生3例,发生率为9.4%,死亡1例,病死率为3.1%;对照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7例,发生率为23.3%,死亡4例,病死率为13.3%。治疗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病死率的比较

3 讨 论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早产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发的一种特发性疾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是早产儿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如何预防并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在现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疑似肺透明膜病患儿,肺发育不成熟的婴儿在产房生产后2 h内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待肺透明膜病发展迹象出现后再补充治疗非常关键。

珂立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是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具体由磷脂、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少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B和SP-C)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有效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保持肺泡稳定,避免发生肺不张,特别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3]。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掌握此药的使用时机非常关键。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低剂量珂立苏在防治疑似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已彻底消失,患儿的血气情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降低了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和早产儿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4-9]。

[1] 郑爱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科学美容,2011(12):57-58.

[2] 卫雅蓉,丁扬,李怡.珂立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应用初探[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6):91-91.

[3] 王宝平.珂立苏早期应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35-3636.

[4] 唐军.早期应用珂立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76-77.

[5] 康银霞.珂立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80-81.

[6] 雷月娥,孙东辉.珂立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22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147-148.

[7] 王宝平.珂立苏早期应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35-3636.

[8] 黄艾芬,李凤莲.珂立苏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不同方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177-178.

[9] 汪晓波,刘光辉,尹传高,等.珂立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J].安徽医学,2014,35(10):1366-1368.

R722

B

1671-8194(2015)24-0170-02

猜你喜欢
病死率低剂量早产儿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