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靛青·蓝夹缬

2015-10-26 16:47卢子越
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黄檀印染温州

卢子越

黄檀硐村隐藏于家乡乐清城北乡的一个山旮旯里。走进这个号称“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的中国景观村落,穿过一座座用石头砌成的古香古色的房屋,来到龙游溪边,几个圆形的大约有2米深的大坑正静静地蹲在那儿,像是刚被人用过。坑中还盛满了蓝绿色的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就是黄檀硐村民打靛青用的天然水缸。

靛青,是一种生产纺织物印染原料的蓝色植物。在20世纪初以及更久远的年代,黄檀硐村就因种植靛青而闻名一时。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在最鼎盛时期,黄檀硐的靛青种植面积达到两百多亩。靛青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那时一亩靛青叶可以酿两缸靛青,一缸靛青抵得上500公斤稻谷,比种水稻、番薯获得的利润高出六七倍。靛青使处在山旮旯的黄檀硐人很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到解放初期,全村100多户人家中,就有地主富农42户,他们大多都是因为种植靛青而致富的。

在还没有化学染布技术的年代,黄檀硐村民就是利用这一缸缸优质的靛青,印染布料,染织出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纺织物,染织出了一幅幅别具特色的布艺品。最著名的还要数蓝夹缬,夹缬是靛青印染工艺中的一项,也叫夹花,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气息,被誉为“蓝花布上的昆曲”。做蓝夹缬是用两块雕刻同一种图案的花版夹住白布,用铁环箍紧,再来印染。花版上可以刻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情节,如《西厢记》《白兔记》《拜团员》《打八仙》等。因为花版上的染液无法渗透花纹凸出部分,却能通过花版凹进部分进行染色,所以染出的图画蓝白相间,朴素中流露出古典之美。如此印染的锦、绢等织物就叫蓝夹缬。它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手工制品。

蓝夹缬形式多样,用途广泛,是当时温州民间女儿出嫁时不可缺少的用品,所以,黄檀硐的蓝夹缬经常被城北附近的村民们一抢而空,甚至还有温州其他县市的人们前来购买,极为畅销。

黄檀硐的靛青为何这么出名?据村中的老人说,因为黄檀硐“山高、水好、风凉”,为种植靛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黄檀硐村民凭借自己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一段古老而又崭新的靛青夹缬时代。

今天,行走在村中,你或许还可以在一些老人的家中寻找到以前做的蓝夹缬。村中一名老人还收藏着一条印染着“百家姓”的一米多长的蓝夹缬带和一些夹缬被,这编制缬带的棉纱就是利用靛青巧妙印染的。几年前,有位加拿大客人随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到黄檀硐调研靛青印染工艺时看到这条蓝夹缬带,爱不释手。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现代印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些掌握印染工艺村民的不断外迁,曾经给黄檀硐带来财富的靛青,渐渐种得少了。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座座热闹的染坊不见了踪迹,村中的靛青味儿淡了许多。过去家家户户种植靛青,家家户户印染夹缬,而如今,种植靛青的农民屈指可数,这种独特的靛青技术也接近消失。

2010年5月,包括黄檀硐蓝夹缬在内的温州蓝夹缬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黄檀硐村为了能让靛青技术传承下去,不在村民们的心中留下永久的遗憾,决定恢复蓝夹缬制作技艺,让旧染坊重整旗鼓。自此,每年的冬天,村子里都会飘来久违的靛青味儿。

去年冬天,在黄檀硐村,我也亲眼目睹了打靛的过程。制作靛青染料的第一步,就是打靛花,老人们用靛耙反复地敲击融有靛青的水。慢慢地,圆形的靛缸里便浮起一层圆圆的如花瓣般厚厚的泡泡,蓝盈盈的,它们由深到浅自然渐变,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静止在空中的波澜,格外美丽。然后再在蓝汪汪的泡沫中加入适量菜子油,耐心而又有序地搅拌。不久,靛缸里的泡泡不见了,呈现出一个个柔若丝绸的大漩涡。

经过几个小时的沉淀之后,放去靛缸里多余的水,将余下的靛青水舀入竹管,竹管另一头,由一名老人摇着筛子过滤靛青液,而后,经过过滤的靛青水流入靛缸,这就是印染蓝夹缬的染料了。

靛青之水,源远流长。希望蓝夹缬制作这道特有的工艺,能在家乡这个古老质朴的村落永远流传!

(指导老师 王 敏)

猜你喜欢
黄檀印染温州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印染书香
难忘九二温州行
降香黄檀扦插技术研究
HPLC法测定印度黄檀中黄檀素等3种成分含量
降香黄檀人工促进心材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