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的MRI诊断分析

2015-10-27 05:06王振宇包钢医院放射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关键词:心包炎室间隔心包

王振宇(包钢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缩窄性心包炎的MRI诊断分析

王振宇
(包钢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 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MRI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2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人25名,设为对照组。将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MRI诊断,可见平均心包厚度为(5.07±1.72)mm。具体表现为不规则局限性增厚与弥漫性增厚,前者为12例,后者为13例,共计25例。结论 针对缩窄性心包炎,MRI为最佳的诊断方法,不但可清晰呈现心包厚度,还可确认室间隔摆动情况。

缩窄性心包炎;MRI诊断;疗效

缩窄性心包炎与限制性心肌病十分类似,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病理生理变化;(2)临床症状。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二者虽然具有相似之处,但落实到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视作两类疾病进行诊治。本文现挑选经我院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MRI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2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人25名,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7.6±24.2)岁。临床症状:表现为端坐呼吸3例,心悸8例,胸闷13例,下肢浮肿19例。

1.2 诊断方法

对两组受检者均行MRI诊断。

诊断仪器概述:(1)超导磁共振成像仪(1.5T);(2)梯度最大值为45 mT/m;(3)最大梯度切换率:200 mT/mms;(3)4通道体线圈两个;(4)脊柱相控阵线圈单元2个;(5)无线矢量心电门控(MRI兼容);(6)扫描方法:头先进仰卧位屏气法。

扫描内容包括:(1)自旋回波序列。选择2 D半傅利叶,显示横轴位以及矢状位,以获得单次激发自旋回波;选择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抑脂序列、T1WI、T2WI等四序列,以显示四腔位,继而获得心包厚度。(2)电影序列。采集技术真实稳态自由进动,敏感度编码技术。(3)心肌灌注显像、延迟显象。于前臂注射马根维显,另加20 mL生理盐水。扫描层面:多个心室短轴切面、两腔心以及四腔心。初次灌注完毕后,再次添加0.1 mmol/kg体重剂量,5 min后,采取T1WI扫描[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MRI诊断,可见平均心包厚度为(5.07±1.72)mm。具体表现为不规则局限性增厚与弥漫性增厚,前者为12例,后者为13例,共计25例。病变部位:右室游离壁7例,右侧房室沟8例,右房外侧壁6例,左侧房室沟3例,左室侧壁1例。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左、右房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现象,且右房扩大程度较大。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右室均有受压变形现象产生,共计25例:11例变形较大,10例为一般变形,4例变形较小。影像序列上可见室间摆动17例(68.0%);心包可见少量积液3例(12.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定量分析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定量分析结果对比(±s)

组别 LAAP(mm) LVDD(mm) LVFW(mm) LVEF(%) IVS(mm) RAAP(mm) RVDD(mm)对照组 29.64±6.44 46.07±4.52 6.32±1.56 63.41±9.73 9.84±2.18 37.71±6.32 35.59±6.43观察组 36.19±10.97 36.97±4.12 6.40±1.69 60.08±9.71 7.62±1.31 49.78±8.75 37.62±6.77 t 2.57 7.44 0.17 1.21 4.36 5.59 1.0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缩窄性心包炎经正确诊断和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出现诊断偏差,将导致病情延误,患者最终有可能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反观限制性心肌病,目前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若盲目行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较大。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诊断分析无论是对缩窄性心包炎还是限制性心肌病,或其他疾病,行临床诊断十分必要。

当下,我院针对缩窄性心包炎主要采取MRI进行诊断。MRI诊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软组织分辨率高;(2)多参数成像。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见清晰的心包厚度。通过观察健康人的心包可知,其T1WI序列上呈现环绕心脏的菲薄线样低信号;而心包外的纵隔脂肪呈现高信号;心外膜下脂肪呈现高信号,心肌呈现中等信号。若由健康心包病变为纤维性心包增厚,或钙化性心包增厚,则在两处可见低信号,即SE T1WI、T2WI序列以及影像序列。MRI诊断还具有视野宽阔的优势,在MRI视野下,清晰可见心包增厚以及部分心包积液。经MRI诊断,可在T2WI序列上详见低信号的少量积液,在电影序列上却转化为高信号,另外,当心跳频率改变时,信号强弱也随之改变。若行CT扫描,无法区分心包增厚和少量积液。在MRI影像序列上,可呈现于超声十分相似的室壁与房室瓣运动的动态观察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看到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表现为心包僵硬以及心室舒张,最终引起室间隔摆动上升到68.0%。此现象目前在国内尚未见诸报端。根据国外报道显示,呼吸与室间隔运动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呼吸是导致室间隔耦合现象产生原因。MRI之所以能有效诊断室间隔耦合现象,关键在于,健康人心包内不会产生心室舒张早期室间隔变平(反向运动),而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心包内极有可能产生以上现象[2]。

综上所述,针对缩窄性心包炎,MRI为最佳的诊断方法,不但可清晰呈现心包厚度,还可确认室间隔摆动情况。

[1] 苏 坚,陈晓荣,胡红杰.缩窄性心包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01(04):925-926.

[2] 陈 超,黄抒伟.MRI在心肌病中的临床运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4,05(04):924-926.

本文编辑:李 豆

R445.2

B

猜你喜欢
心包炎室间隔心包
心室短轴切面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应用价值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18F-FDG PET/CT在心包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分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效果分析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雏鸭浆膜炎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案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