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王国的西绪福斯

2015-10-27 06:59李雪娴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画传蒂娜交响乐

李雪娴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音乐王国的西绪福斯

李雪娴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画传《贝多芬》坚持传记文学的原则,从创作上展现出历史事实的客观性。通过历史背景内容、情感生活故事、音乐表现、智者语录的增加这几方面体现了画传的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画传以彩绘图配文字说明的方式既体现了简明清楚的特点,也给人带来无穷的欣赏趣味。

贝多芬 客观性 丰富性 趣味性

贝多芬是“他是雷神,是丘比特,是天庭的咆哮者,是音乐的普罗米修斯”。[1]5在传记文学的世界里,对于这样一位与命运抗争的强者,为其所做的传记自然很多,最为人们所知的自然要数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里的《贝多芬传》,它采用评传的方式,抓住传主一生最重要的一些事件,特别是他的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加以突出评述,从而清渐地勾勒出贝多芬壮观的生命历程。在汗牛充栋的贝多芬传记中,画传《贝多芬》,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分析的,它不仅体现出事实的客观性、内容的丰富性、还给予读者阅读的欣赏性与趣味性。

一、事实的客观性

传记不同于小说和话剧,它要求关于传主一生的事实必须充满着可信,不能为迎合受众而歪曲事实的真相,它虽然不求照镜子,但是照模刻章的效果是必需的保证。画传《贝多芬》以时间为经,分别是贝多芬的童年、入仕、生病、晚年,再以他的爱情生活与创作成果为纬,讲述贝多芬“用痛苦换来快乐”[1]60的一生。

画传《贝多芬》坚持事实客观性的原则,从画传的一开始就用事实告诉我们贝多芬并不是什么附庸风流、柔情侠骨的骑士,而是个孤傲怪僻、桀骜不驯、不愿与贵族为伍、狂热追求永恒的浪漫派艺术家。很多关于贝多芬的传记说他是一个有着贵族情结,并总想挤入贵族社会的凡夫俗子,是一个有错误和劣迹的普通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流言止于智者。画传给我们援引了这样的事实“有一次,几个贵族幸运地请到贝多芬,一起欣赏他的钢琴演奏。起初,贝多芬的兴致还不错,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渐发现这些贵族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饭后‘装点门面’而已。于是贝多芬立刻盖上琴盖,怒气冲冲地留下一句:‘我没有兴趣对猪弹琴!’”[1]11

对于很多评传歪曲贝多芬热衷金钱和地位,迎合时尚,是低俗的音乐人,那绝对是并不真正的了解贝多芬,不知道穷孩子早当家的辛酸。画传图文并茂地告诉我们,在贝多芬三岁的时候,疼爱他的祖父去世,贝多芬无忧无虑的生活结束了。暴躁的父亲毫无家庭责任感,整天酗酒,满嘴胡话,让一贫如洗的家更加雪上加霜。母亲虽温柔慈祥,但忙于照顾幼小的弟弟,应付账单,也无暇更多关爱贝多芬。四岁那年,极具音乐天赋的贝多芬就开始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学习钢琴,在刚满七岁时候,贝多芬就走上舞台,公开演出赚钱养家。贝多芬不仅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最崇高的“人”,有着高尚的情感,他至高无上的音乐艺术,渗透着他的生命与血汗。著名的《第五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在给朋友魏格勒的信中,他就说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我已经决定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自己破灭。”[1]76画传在这里用严厉的口吻驳斥了那些悠悠之口:“贝多芬用生命讴歌欢乐,并在他生命最后一息攀登上他的思想与艺术的峰巅,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总结与终结,而且也是在当时欧洲封建黑云弥漫之际,他以热情的音符,唱出了时代的光明之声,实践了他的‘艺术只应该为穷苦的人民服务’的信念。”[1]78

虽然面容因为天花恶疾的破坏,但是这并不能阻挡贝多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追求。贝多芬在音乐的王国里是个永不放弃的西西弗斯,是一个希望把快乐带给世人的伟大艺术家,但是现实的生活中,贝多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有七情六欲、有凡夫俗子的天性。对于贝多芬这一面,很多传记隐晦不言或者干脆忽略。虽然本画传也有意避开它,极尽委婉地把贝多芬与贝蒂娜的相恋放在他与歌德友谊这一章中讲述,而不置于爱情生活篇里论述,这也许是出于对贝多芬人格的尊重,对艺术纯洁世界的净化,但是出于历史真实的一面,我们必须承认画传委婉地向我们标示出,1810年的时候,当与茜丽柴·玛尔法蒂的忘年恋还在继续的时候,贝多芬又与贝蒂娜相爱了,不解的是贝蒂娜那会儿也在爱慕着歌德——这个比她大三十多岁的男人,这种复杂的爱恋注定无缘得到上帝的祝福的。

二、内容的丰富性

画传虽不如年谱或者史记那样记事详实,但好的画传同样也是内容丰富,精彩有趣的。由秦海编著的《贝多芬》画传,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涵盖着丰富的材料内容,故事感人。

画传从贝多芬的童年开始记述,讲述贝多芬入仕、耳聋、爱情、创造,共分成十六小节来讲这几个人生的重要方面,又增加贝多芬语录和大事年表两小节来补充说明。

(一)历史背景内容的丰富

画传《贝多芬》以时间为轴来讲述艺术家贝多芬一生,必不可少的是对贝多芬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加以描绘。说起十八世纪,更多的人想到的就是“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3]这样一幅反抗灾祸连年的场景,但画传同时也告诉我们:十八世纪,当笛卡尔提出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时,被宗教束缚的人们开始觉醒,德国的狂飙突进之风吹遍了哲学、文学、音乐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领域。就是在这样的启蒙环境下,贵族们纷纷慷慨解囊,资助与帮助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由此,德国的古典主义音乐拉开了大幕。“席勒那饱含着政治责任的戏剧、巴赫的赋格曲艺术和亨德尔那种运用滑稽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将歌德的浪漫主义精神传遍了全国”。[1]8生于这一时代,又生活在维也纳艺术环绕的地方,“当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耳边萦绕时,谁会没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呢”?[2]贝多芬在十八世纪的横空出世,才华得到挖掘与展示,灿烂的民主思想火花始终照耀着贝多芬,让他的交响乐成为反映社会变革的音乐形式,成为表现出人民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二)情感生活故事丰富

首先,画传真实地向读者介绍了贝多芬一生中所遇到的多位女性,并且介绍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爱情的憧憬和幻灭。人生的初恋,却无缘再见的劳欣之恋;那首《月光奏鸣曲》曾献给一位叫圭恰迪妮的女士,优美的旋律犹如轻轻荡漾在月夜里的琉森湖上,一对年轻人的剪影在飘动的柳条中依稀可见……可是海市蜃楼需要空气和水分,贝多芬一见钟情的爱恋只能夭折;与茜丽柴·玛尔法蒂的忘年恋,虽有《致爱丽丝》的魅力,却没有它的源远流长;画传虽极尽委婉地把贝多芬与贝蒂娜的相恋放在他与歌德友谊这一章中讲述,这也许是出于对贝多芬人格的尊重,对艺术纯洁世界的净化,但是出于历史真实的一面,我们必须承认1810年的时候,当与茜丽柴·玛尔法蒂的忘年恋还在继续的时候,贝多芬又与贝蒂娜相爱了,不解的是贝蒂娜那会儿也在爱慕着歌德——这个比她大三十多岁的男人,这种复杂的爱恋注定无缘得到上帝的祝福的。在贝多芬去世后留下了一封情书,收信人是“永恒的爱人”。她到底是谁?画传介绍了影片《永恒的爱人》大胆地提出的三个假想,但是贝多芬这个永恒的爱人真的就是其中的某位女性吗,抑或者就是他的某部艺术作品?

(三)音乐表现上的丰富

音乐表现上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贝多芬创作了九首交响乐,赋予交响乐直接放映社会变革,田园之乐的独特魅力。其次是贝多芬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交响乐、奏鸣曲、歌剧、变奏曲等等,并且大大地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

当爱情一次又一次与贝多芬擦肩而过时,他日渐清楚地认识到“我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找到支持,在我的外表上,则是一无可取之处”。[1]46所以一次次的爱恋没有满足贝多芬对爱情的憧憬,但是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等就是在这一次次爱恋与失恋中被创造的。而最为著名的,含义最为深刻的要数他的《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以及《第六交响曲》。画传以手稿的彩绘图和作品体现的情感绘图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生动别致地向我们介绍了贝多芬作品的深刻内涵。被称为“英雄交响曲”的《第三交响曲》为人熟知的是贝多芬用新的形式和音乐思想的概括力量,着重表现了英雄为争取人类的未来幸福而献出生命的悲剧精神,同时贝多芬也用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礼的进行曲》寓言拿破仑的悲剧。《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是在1807年,遭遇耳聋的绝望,与“不朽恋人”的婚约遭破坏而创作的,该曲体现着贝多芬对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斗争主题的改革,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反映在他的交响乐中,他大声地喊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虽然没有《第三交响乐》的英雄气概,也没有《第五交响乐》中的强烈的旋律对比,但《第六交响乐》似乎用大交响在向我们讲述最平凡的景色和最朴实的生活。出于对人生自然美的追求,他创作了这部交响乐,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对幸福爱情生活、纯朴的民风、清新大自然的热爱。

(四)智者语录的增加

相比较于其他编著者的画传,秦海编著的《贝多芬》画传,增加了智者语录这一节,通过展示贝多芬写给朋友、学生、恋人的语录,让我们真正了解贝多芬深邃的思想。如:“没有一条规律不可为获致‘更美’的效果继而破坏。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1810年致贝蒂娜;“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明而把它的光芒撒播于人间。”——致舒潘齐希;“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致奥太子鲁道夫。[1]96从这些语录中我们可以知道贝多芬心中充满着对自由、平等、博爱、艺术的美、人性的美的追求,以及为穷苦的人民服务的理想。

三、阅读的欣赏性与趣味性

画传较于一般的传记与史记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展现大量重要的绘画材料以及对绘图必须的文字附加说明,色彩艳丽,结构完美,线条突出,生动逼真的彩绘图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给予我们视觉上的无穷享受感和心灵上的愉悦感。同时绘画材料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文本内容的附加说明。例如贝多芬创作《弥撒祭曲》时的油画作品。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在生活磨难之后的成熟与坚强。室内乐演奏图主要表现了一种和谐、浪漫的情调,使人在欣赏时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身心上的完全放松,体现了艺术服务于人类的最高境界。贝多芬室内创作图向我们展现了贝多芬工作的房间杂乱无章,将贝多芬奔放的天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画传《贝多芬》坚持着传记的客观性原则,在叙述贝多芬一生的故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不歪曲,不闪烁其词,把一个生动,真实的贝多芬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画传内容上也极为丰富,让我们深刻地了解贝多芬生活的历史背景,贝多芬的情感生活以及他的创作契机。最后,画传因为是传主的一生事迹与关于传主一生的彩绘图结合的,这就给读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和趣味。

[1]秦海.与命运抗争的强者贝多芬[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2.

[2]赵仲明.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中国语境中的贝多芬传记研究评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2).

[3]康啸.风暴中真实的自我——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的精神内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画传蒂娜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挂在秋天的窗户
挂在秋天的窗户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选自《陈忠实画传》
总是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