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萨贺芬

2015-10-28 00:51撰文梁璐璐
中国新时代 2015年4期
关键词:伍德颜料趣味

撰文>>>梁璐璐

孤独的萨贺芬

撰文>>>梁璐璐

萨贺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艺术训练,也正是这一点,让她不受任何艺术法则的束缚,形成技巧单纯,形态独特的一种具有智雅童真的清新美。

习惯了美国大片紧凑的情节和宏大的场面,很少有人会耐着性子看一部法国浪漫文艺片。习惯了表现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想象,也很少有人会关注天生自然、原始纯真的“素朴艺术”。

于是,如果不是在第34届法国恺撒奖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在内七项大奖的电影《花落花开》(Seraphine),很少有人知道法国还有这样一位“素朴艺术”的代表画家,她叫萨贺芬(Sé raphine Louis,1864-1942年)。

生于19世纪末的萨贺芬到了中年是一个身材臃肿,样貌无奇的下层女佣。擦地、刷碗、洗衣、打扫,日复一日辛苦繁重的劳碌压得她喘不过气,也被剥夺了自由的时间,可是萨贺芬依然执着于上帝和绘画,似乎与世无争。世俗压弯了她的白天,但她有属于自己的夜晚。

每一个夜晚,买不起颜料的萨贺芬在家独自画画。用她白天偷来的猪血、野外采来的草叶,甚至教堂里偷来的蜡油自制出天然颜料,虔诚地坚信有守护天使在保佑她,画出一幅又一幅自然、纯真,风格独特的画。萨贺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艺术训练,也正是这一点,让她不受任何艺术法则的束缚,形成技巧单纯,形态独特的一种具有智雅童真的清新美。

如果不是遇到雇主的房客,德国艺术收藏家威尔汉姆·伍德先生(Wilhelm Uhde),萨贺芬也许只是一个女佣,过着她永远不被人知的生活。但伍德先生像伯乐一样欣赏她的画,并且鼓励和经济支持她,让她坚持作画。这一时期的萨贺芬可以有新的齐全的颜料、画布,甚至有自己的房子。只是好景不长,由于战争的爆发和经济的危机,伍德先生自己也难保生存,这使得生活刚刚好起来的萨贺芬又陷入生活的窘迫。

这种巨大的生活起伏带给萨贺芬难以解脱的痛苦,她陷入了精神错乱、被害妄想症的幻觉世界,被安置在一间精神病院里。

生活本身是了无趣味的,它总是在那里存在着,趣味是一种情绪,是个人的体会,是个人的创造,与风景无关。

1942年12月18日,萨贺芬孤单过世,伍德1947年也在法国西南部逝去,但他在去世前成功地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在1945年,他终于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为萨贺芬举办了个人画展。萨贺芬也被人所知道,成为“素朴艺术”的代表人物。

“素朴艺术”指纯朴天真的艺术,也被称为“现代原始艺术”。创作者以直觉将他们的思绪所及、观察到的事物画进画布,处处充满天真浪漫的魅力,弥漫着原始的味道,在人类与世界之间进行着最自然朴素的交流。

这是一部和主人公一样沉默,拥有“素朴艺术”美感的电影,没有太多对白,也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似河流般静静淌出生活的厚重和辛苦。

生活本身是了无趣味的,它总是在那里存在着,趣味是一种情绪,是个人的体会,是个人的创造,与风景无关。

所以影片的色彩基调基本采用兰、绿、灰等冷色,不但忠实于生活原貌,也有利于和萨贺芬色彩极端丰富的画作产生极大反差,既避免了影片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过度介入,又充分突出了重点,那就是萨贺芬画作于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这些完全出自天然的绘画方式表现出了惊人的感染力和暴发力,独特的视角,复杂的图案,粗糙的色彩运用,纯粹表现情绪而非细节写真,都是萨贺芬内心最丰富的情感体会以及对生活直白的记录。

多年之后,通过伍德先生,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知道了萨贺芬,才了解了那些未经雕琢的源自内心的真实有多么的绚烂和美丽。

只是,几个世纪过去,那些伴随萨贺芬一生的孤独,我们至今仍然无力摆脱……

人生如花,开过,之后就枯萎了,消逝在无人知道的时间荒原上。

花开花落,孤独依旧。

猜你喜欢
伍德颜料趣味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打瞌睡的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国王
伍德时
午睡的趣味
颜料抹在了脸上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