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理会计思维建构大会计格局

2015-10-29 05:47
新会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前瞻性会计人员战略

传统上,会计人员的形象特征是棱角分明、自我封闭、独来独往、唯我独尊。身处业务财务交织融合、生产经营和信息传递基于互联网环境、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现代经营环境,一个特立独行的会计人员、一个不能成为企业价值创造链条有机一环的会计部门,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或者换个角度说,会计怎样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怎样才能凸现会计工作应有的价值呢?

国内外会计实践反复证明,如果会计仅满足于当账房先生、数豆者,会计人员的职业前途必定暗淡无光,会计部门必将日益边缘化。

会计人员怎样才能融入企业价值创造链条、怎样才能不断拓展职业领域?会计团队怎样才能凸现其核心价值?用管理会计思维建构大会计格局,是提升会计价值的不二选择。

那么,什么是大会计呢?大会计应该是融合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学科内容的会计,是渗透、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与价值创造的会计。CIMA和AICPA联合发布的《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甚至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均纳入管理会计领域。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真正的大会计了。

当然,讨论所谓“大会计”问题,必定涉及学术界讨论的管理会计边界问题。肯定有人争辩说,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有诸多区别联系,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但是,身处实务一线的会计人员,千万不要让学术上的争论束缚创新的手脚,因为没有哪个企业分别设置“管理会计部”与“财务管理部”。

什么是管理会计思维呢?管理会计思维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呢?

管理会计思维应具有系统性和全局观。大格局的会计,不仅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局外人,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有的公司提出并实践“经营财务”,将业务与财务有机融合,财务不再仅仅是事后算账的账房先生,而是重心前移,积极参与到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具有系统性思维、全局性观念和包容性胸怀的会计,才有可能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会计要实现这一目标,沟通至为重要。《全球管理会计原则》甚至认为“管理会计始于沟通,止于沟通”。这两句话看似平素无奇,实则触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是对“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小会计观的否定。

管理会计思维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观。传统的小会计向后看,秉持历史观。大会计则是向前看,将前瞻性和战略导向内化于所有会计活动。战略规划的制定、财务架构的设计、资金筹集和投资策略的确定、预算控制和内部控制的设计、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与实施,都特别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思维。缺失了前瞻性和战略观的会计,只能是亦步亦趋、处处被动、掣肘企业发展的会计。

管理会计思维应具有价值导向性。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围绕价值增值这一目标展开。换言之,没有增值的作业就是无效作业,理应减少或者消除。尽管会计人员不是生产一线员工,但会计人员却可以通过优化决策、控制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战略税收筹划等为企业价值增值作出应有贡献。会计人员体现的不是直接创造价值,而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日常运营支持、资源分配与整合、战略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面体现会计的价值。会计人员体现的是管理价值,创造的是管理效益。

本期“管理会计”发表的管理会计论文,内容广泛、视角新颖,既有管理会计工具的集中展示,也有特殊行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还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颇有启发,值得一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躬身探索实践,力推会计转型,让大会计的美好蓝图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猜你喜欢
前瞻性会计人员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战略
战略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