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建筑语境下的安置房设计研究

2015-10-29 07:36邵九愚
建材与装饰 2015年7期
关键词:通廊户型景观

邵九愚

(中冶南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基于不同建筑语境下的安置房设计研究

邵九愚

(中冶南方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首先,本文以上方山开发项目为例,对基于城市文脉的安置房设计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指出应注意在总体规划中打造理想的视线通廊、在户型设计上应符合居民原有的家庭结构以及在立面造型设计上沿袭传统;接下来,又以城南家园项目为例,对农业人口城市化载体的安置房设计进行了研究,包括在规划上应强调城市感的营造、在交通规划上达到人车分流的目标以及在景观打造上应体现出均好性这三个方面。

安置房;征地开发;城区改造;建筑设计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城镇用地面积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保证城市化过程的顺利开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高度重视拆迁户的利益问题,对其进行妥善安置,积极兴建大批安置房屋,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城镇地区的生活条件,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商品房相比,安置房所面向的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从而在规划设计中体现安置房的功能作用。本文将以上方山及城南家园项目为例,对安置房的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1 基于城市文脉的安置房设计

1.1在总体规划中打造理想的视线通廊

在城市安置房的设计方案当中,应在不破坏原有视线通廊的前提下,满足开发设计要求和总体规划方案。在上方山项目当中,为了与居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相符合,应考虑到从地块直达上方山的最高峰处,体现出原有的视线通廊。结合周边的道路情况,可在地块的东西两侧位置,分别设置小区的出入大门,这样出入大门之间就可呈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独特的景观带。除上方山的最高峰之外,其景区内的楞伽塔也能构成另一视线焦点,这样就可享有四条视线通廊,景观带正好与四条通廊相交,形成三个组团中心,三个组团面积均等,共占面积约有12万m2,围绕共有的核心分布,这样规划的目的在于打造“四轴”、“三心”、“三组团”的规划效果[1]。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项目开发范围较小,因而规划设计过程会受到较明显的制约,在并不理想的用地条件下,项目的规划方案通过巧妙的空间收放,不仅满足了间距标准等常规要求,使建筑能够具备退距、消防及日照等基本功能,同时也留有适当的空余,并将其建设成景观休闲场地,不仅美化了小区环境,还能为人们提供理想的锻炼、休息空间。同时,在四条视线通廊的位置,居民可远眺上方山,将上方山的秀丽景色收进小区的整体画框之中,强化小区的审美功能。

1.2在户型设计上应符合居民原有的家庭结构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对拆迁住户的人口构成、家庭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查和了解,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不同功能的三类户型,60m2,90m2,120m2,A户型面积为60m2,采用1+1式设计,重点突出客厅及主卧的空间,适合老人及单身人员;B户型面积约为90m2,采用2+1设计,适合年轻夫妇居住;C户型面积为120m2,空间宽敞,适合传统的核心家庭居住。考虑到拆迁户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户型设计上应尽量遵循居民的原有生活习惯,对住房空间尺度进行合理分配,在结合拆迁分配方式的基础上,打造单元内的户型搭配方案,如在同单元楼层内进行A户型与C户型的拼接,可照顾到住户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从而延续其生活习惯,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如图1所示[2]。

图1 上方山项目户型图

1.3在立面造型设计上沿袭传统

由于上方山项目的开发区域位于苏州的石湖风景区内,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留传统的审美风貌,应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设计风格上可采取原有的江南水乡风格,在融进粉墙黛瓦等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装饰性元素,如青砖、木材及窗格等,从而拉近新建筑与居民间的心理距离,使居民产生认同感及亲近感。同时,通过与上方山风景区的环境相协调,也能够提升小区的宜居品质,突出其绿色生态的环保优势。

2 作为农业人口城市化载体的安置房设计

2.1在规划上应强调城市感的营造

与上方山的城区改造项目不同,城南家园项目是针对农村征地而设立的集体安置方案,因此在其规划中,应意在突出城市感的营造,使小区居民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生活氛围,取得新的身份认同。为了营造城市生活氛围,应扩大社区服务用房规模,布置更多的商业设施,其核心在于公共配套用房集中布局的设计要点。地块的北侧道路,应规律性地安排两个商业建筑,一个幼儿园,以及一所社区配套用房[3]。同时,在小区入口处的设计上,应与北侧地块相照应。可利用道路的合适地段,设立两个小区车行通道,一个礼仪式人形通道。在道路的两侧,可同时设置五个出入口,从而能够对商业区的客流量进行调节。同时,通过实施道路断面,强化景观设计,还可有效控制道路行车速度。这样,在居民的日常活动的带动下,如休闲、购物等,可广聚人气,减少次街上行人与车辆间的冲突,使其和谐共生,提升道路活力。通过这样的方案设计,能够加快小区及周边环境的生活节奏,打造充满朝气的生活空间,因而可以实现营造城市感的既定目标。

2.2在交通规划上达到人车分流的目标

在道路系统的设计上,可采用“三环并联”的布局结构,使内部道路之间形成有效的贯通,并使其与各个方向的各个出入口得以连接,从而便于内部车辆的疾驰穿行。在快速路上,可设置少量的开口,使其能够与次级车行路相通,而多层区则应划出相应的支路,使其直达每家每户。通过高层区的人车分流,可使步行系统更加科学,充分体现其完整性[4]。在景观道路的指引下,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可快速进入各组团形成的空间,在方便交通的基础上又综合体现了景观游路的优势,不仅具有独立性,同时也具有完整性。

2.3在景观打造上应体现出均好性

在小区内部的景观设计上,应结合入口广场,分别打造主次两条景观轴,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景观轴相交,形成自然的中央景观地带。在其中央景观带内部,可采用若干组团式的景观设计,以绿化场地、人行通道、中心广场为依托,进行沿线布局,形成规则的景观轴线,不仅能为居民活动提供方便,完善其聚集功能,还可以强化不同景物间的互相渗透,从而使景观体系更加连贯,做到风雨连廊,开放了景观的空间,形成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通过亭台楼阁的布置和穿插,也能够造成收放自如的空间效果,使空间次序更加丰富立体[5]。由于南侧正好面向自然河流等水体面积,因而又可享有怡人的沿河风光带。而对于高层组团而言,由于其空间相对完整,因而可将其有效利用,打造成大面积的绿化场地,也可设置其他休闲活动场地,这样各个组团空间就能够享有更为均匀的景观资源,体现出景观布置的均好性。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基于不同建筑语境下的安置房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指出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城市化进程得以顺利进展,应当加强对不同建筑语境下的安置房设计和规划。本文不仅对基于城市文脉的安置房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旧城区改造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也对农业人口城市化载体的安置房设计进行了论述。

[1]李曦,白璐.基于宜居理念的公租房小区设计实践——以商丘市平安花园公租房小区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4,12(04):209~210.

[2]张晶.城区安置房的设计分析——以晋安新城鹤林片区安置房工程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4,23(06):177~178.

[3]宋明星,魏春雨.宜居·生态·节能——长沙市芙蓉生态新城廉租房设计[J].住区,2014,12(01):165~166.

[4]武文霞.宁夏固原市朝阳欣居保障性住房工程设计浅析[J].江西建材,2015,02(02):72~73.

[5]祝志根,唐烨,徐飞.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蒋村地块公共租赁房项目介绍及由户型设计引发的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9(04):29~30.

TU241.92

A

1673-0038(2015)07-0017-02

2015-1-26

邵九愚(1983-),男,助工,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通廊户型景观
景观别墅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带式输送机封闭通廊火灾特性研究
侨城一号A&E户型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特殊环境下某大型跨铁路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通廊拆除工程的施工
钢结构大跨通廊施工挠度较大原因分析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