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名校+新校”新模式探索

2015-10-29 16:48孙寅
关键词:集团化名校校区

孙寅

采荷中学作为杭州市唯一一所省级城镇示范初中,一直以“面向全体师生,促进人人发展”为办学理念,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为了推进 “名校集团化”战略,采荷中学教育集团应运而生,2004年底,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由采荷校区和濮家校区构成的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在原采荷中学的基础上,实践和探索集团化办学“名校+新校”的新模式。集团以“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形成“采荷”特色。集团办学规模的迅猛发展给采荷中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倍增的挑战。如何应对“牛奶稀释”的困惑,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以“生活德育”和“意义教学”为抓手,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形成“采荷”特色的集团运作模式。集团通过对名校品牌的不断经营、大胆探索优质资源的扩张和兼容再生的过程,实现回报社会的目的。集团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共享、均衡、优质、高效”为主线的名校新校共同体”运作模式。

一、名校新校共同体:共享是集团的内涵

集团以《章程》为管理基础,制定完备的评优评先制度,实现组织重构,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注重名校新校的同步发展,通过人、物、财一体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有效的共享。

(一)遵循六统一原则,实现制度运作共享

集团化办学,如何保证学校的整体发展,体现母体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首先必须是在学校精神和文化上相统一。

集团管理力戒人治色彩,强化普及规则意识,以制度说话,按制度办事,照制度奖惩。遵循“领导、编制、财务、管理、教学、待遇”六大统一的原则,让制度一统集团的江山,让两校区共享集团的智慧,并最终形成集团的共有特色。如濮家校区成立后,就全面移植集团母体采荷校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与采荷校区统一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活动,统一的评价标准、导向机制等,使科学的学校制度全覆盖……就连班级名称也是两校区统一命名,如濮家校区从1班到8班;采荷校区就从9班开始到20班。多方面的统一,使濮家校区迅速染上了“采荷”的色彩,最短时间内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认可。

(二)实行集团化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名校对新校师资和管理的输出,在管理上主要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集团采用总校长室决策,学校总校长室由1名总校长和4名副校长组成。新校由1名校级正职和2名校级副职负责决策,统一调配资源,全力支持新学校的发展。在操作层面由校长、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分管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等工作,确保教学管理实施质量的一致,使新学校尽快成长起来。

集团化发展,规模扩大,必须规范操作程序。集团加强办公处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减少部门间、个人之间协调的次数和难度。集团内部从教育教学、工作执行等方面制定了各项质量标准,对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都作了统一,以保证质量标准实施的客观性。

二、名校新校共同体:均衡是集团的关键

集团正确处理母体和子体间人才输出与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关系,讲求干部的梯队培养,教育教学质量能够高位攀升。多渠道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分配制度统筹安排,实现利益均衡,使集团内的全体教师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一)优化教师素质,保持教师资源均衡

集团化的发展使得教师数量逐年增加。要保障学校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群体素质必须优化。采荷中学校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学校进行“初中自主实践教育体系研究”,构建了“在行动研究中体验、在教育叙事中建构、在团队学习中分享、在专业实践中表现、在认知学徒制中成长”为主要操作举措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培养了一批有教学特色的教师。集团办学要充分发挥采荷校区优秀教师的力量,让他们担任指导教师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快速培养人才,同时集团国家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行与操作研究》已结题,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让新教师体验采荷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让母体发挥熔炉的作用,成为学校新一轮校本培训的基地。濮家校区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春蚕奖”获得者1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教坛新秀6名、区名师4名,并有2位老师获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二)张扬学生特长,实现教育质量均衡

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已产生明显成效。集团创办至今,濮家校区的整体学科教学水平已与采荷校区基本持平,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成绩显著。在艺术特长方面,采荷校区的张秀华等同学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比赛一等奖;干沁怡同学有五次在五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上获奖;“环保小卫士”曲易获“浙江省十个最感人故事”;陈为谦同学助人为乐的故事在《钱江晚报》报道,濮家校区的沈泽宁同学在全国车辆模型比赛中获得冠军;胡炳同学在全国航空模型比赛中获得亚军;严瑜涵等同学获得杭州市陶艺比赛一等奖。

三、名校新校共同体:优质是集团的品牌

濮家校区凸显母体名校品牌价值,注重子体的文化培植。采荷精神“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早在采荷校区培植得根深蒂固。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母体在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教师输出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文化的输出与培植,两校区逐步形成兼容、民主、开放的集团校园文化。

(一)重视科研兴校,追求集团品质

干部师资队伍在整体调配中实现高效共享,注重优秀教师的引进,建立人才库。采荷中学教师已初步树立教科研的观念和意识,学校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大部分教师能承担科研课题,形成国家、省、市、区科研网络。目前,我校承担六项省级以上课题,分别《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体验、建构、表现、分享——基于“实践知识”积累和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实践》《基于课改教学平台的特色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实践研究》《走进多彩的“读图时代”,搭建快乐的学习平台》《建立家庭教育档案 开展家庭教育会诊——基于学校教育的家校结合式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等。因此,学校被评为省教科研百强、省教科研先进集体。endprint

(二)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教育品位

本着“合作创优,整合创强,跨越创新”的教育合作理念,与国际、国内兄弟学校合作交流,努力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品位,全方位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注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新元素。集团开拓了师生国际交流途径,4次带领学生赴德国与巴伐利亚州布鲁克缪尔学校进行友好访问,交流基础教育过程中两国共同关心的德育、教学、教师教育等热点问题。

学校积极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品位,今年开设了德国“国际班”,为帮助学生以德国一流重点高中录取的考量标准作为提升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尺度,这样的特色试验体现了新时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育创新精神。

四、名校新校共同体:高效是集团的灵魂

集团的发展,是不断探索核心资源的过程,“高效” 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完善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机制和质量督导机制等,以推进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一)推行“生活德育”, 实现“意义课堂”

学校倡导在生活中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的“生活德育”,以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与素养。通过晨读规范、交作业规范、课堂规范、出操集队规范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来明确学生应承担的职责和需遵守的规范。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对七年级新进来的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始业教育,并开始为期1年的英雄中队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评比中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到八年级学校还将带学生去长乐营地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巩固行为规范,为整个人生打下基础。

同时开展“构建优质学风”系列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对班级纪律进行定期定时检查,发现认真上课、专心学习的学生,给予记录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向这些学生学习,从而整体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优良班风和校风建设。

通过“生活德育”“意义课堂”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孩子学得开心并且学有所成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积极探索如何让孩子在获取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获得学习过程带来的幸福感和创造幸福的基本能力,真正实现“想学、能学、会学、乐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张扬校区“特色”,拓展教育空间

追求集团内两校区发展的个性化和风格的多元化。校区的地域特点造成的生源差异,使集团内的两校区在办学风格、办学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集团充分承认并引导这种差异的存在和发展,鼓励集团内部的个性和特色发展。

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也为集团自身开拓了更深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空间。我集团借此契机,大力发展采荷校区篮球、田径、科技等德育特色;濮家校区注重发展陶艺、英语和小班化特色教育,已初步形成特色教育品牌。濮家校区结合自身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优势,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尝试。集团办学成绩喜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团化名校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名校介绍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