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中山港口海事处

2015-10-29 05:21胡素青
珠江水运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协管海事处海巡

胡素青

中山港口海事处开始崭露头角,源于2012年广东海事局全局范围内开展的“五精”海事处建设。

2012年2月,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在深入调研海事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山海事港口海事处(以下简称“港口处”)规范的管理感触尤深。于是,思维的种子迅速破土,他在海巡艇上现场提出未来广东海事发展“五精”海事处的建设构想,即“精干的队伍、精湛的业务、精良的装备、精细的管理、精美的文化”。

但陈毕伍同时又表示,这是他理想中的海事处模型。如果以100分为满分,目前能达到90分的少之又少。于是,作为‘五精海事处战略构想发源地的中山港口海事处,开始励精图治,朝着90分、也朝着争当“五精”海事处的目标进军。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港口处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据了解,陈毕伍多次在会议中对中山局“五精”海事处的建设给予表扬,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记者一行深入中山港口海事处,来了一次不期而遇的采访。

30年的办公楼

甫一下车,映现在记者眼前的就是一座有着30年楼龄的小楼。楼层不高,墙面略显破旧,如果不是门前络绎不绝的办证人群和“中山港口海事处”的牌子,会误以为是藏于幽巷的居民楼。

据了解,港口处是中山海事辖区唯一没有自己办公楼的海事处。这栋小楼,还是1984年中山客运口岸开放时,地方政府提供给他们的办公地点。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同时期在周围办公的口岸单位都已经搬入新的地方,只有港口处依然在孤独地坚守。

如今,楼还是那栋楼,人员却已经从当初的3个增加到如今的25人编制。地方不够,只好在后面的院子里搭建了两间简易的办公室,一间用于船舶监督科人员的办公,一间用做会议室。记者采访当日恰逢雨天,雨水滴在简易房的房顶上,噼噼啪啪的声音不断响起。坐在同一张办公桌对面的两个人,说话要很大声才能听清。

去年,广东海事局成立工作小组,发布了“五精”海事处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指南。港口处根据各项指标对照自查,并与广州南沙海事处、佛山顺德海事处等兄弟海事处对比后发现,队伍、业务、管理等指标与这些处相比不遑多让,甚至略微领先,但是装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工作环境一项拖了不小的后腿。

但就是从这样一座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楼里,走出了一批批的海事精英,他们从港口处走向中山海事局,甚至广东海事局,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中山海事局局长程锦潮至今对那里念念不忘,“院子里的芒果树还是当年老一代“港口处人”栽下的。”那时正值1991年,他曾在此工作,彼时担任港口港监站站长。

港口处前一任处长夏丹,如今已经是中山海事局副局长,作为当时系统内少有的女海事处长,她“巾帼女英”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港口海事处是我们局的人才培养基地,很多人才都会放到这里培养锻炼,从这里走出来的也都没有‘孬兵。”中山海事局政委罗银华对港口处的工作也是十分认可。

注重人才传帮带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句话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就在于它的一语中的。各行各业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历来是一顶一的大事。而被视为中山局“人才培养基地”的港口海事处,自然也有着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法。

采访中,港口处的几个青年小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的文质彬彬,有的知性健谈,也有的“其貌不扬”,但都给笔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到现场还能进行船舶安检等执法检查,党建共青团的工作一样不落下,都做得让人称赞。

据了解,因为人多监管任务重,港口处职工大多锻炼出了一岗多能的本领,他们将这总结为“块状管理”。块状与条状相对,条状是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而块状意味着多种知识技能均有涉猎。这样的管理,让每位职工在多个岗位均得到历练,成长为全能型人才。

而且,港口处特别注重通过品牌创建来培养人才。例如港口处的招牌——高速客船品牌建设,这个项目主要是中山局船舶处、港口处船舶监督科在做,但参与成员又不完全出自这两个部门,而是尽量吸收一些其他岗位的、年轻的人来参与其中。“把这些人放到一个课题组,通过这样一个组研究,也是对这些人的一个培训、提升。”在港口人的观念里,通过品牌业务的创建,把所有涉及高速客船管理的业务集中进行学习和理解,还可以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制度进行总结、提炼和提升,完善业务工作的同时,还培养一批该业务的专家。他们称这种管理模式为“班组式”方法,是该处队伍传帮带建设的重要途径。

他们告诉记者:“培养人才最好的方式,不一定是手把手教他怎样做,而是让他跟你一起做。”港口海事处就是这样,让整个团队参与到业务研究工作中来,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监管对策,以此作为培养岗位能手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山市已被国家列为一类口岸城市,虽然还没有正式实施,港口处已经开始进行港口国监督检查官等人才的储备。港口处处长施建伟告诉记者,一旦口岸开放,辖区外轮进出港数量会面临一个增多的局面。届时会对辖区PSC检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未雨绸缪很有必要。

中山局的“半壁江山”

早在2008年,港口处曾首创协管船舶监管模式,聘请6艘集装箱班轮、6名船长作为中山港口海事处的“水上交通安全协管船舶”和“义务监督员”,共同维护通航秩序。当时,共聘请了22艘船舶作为水上交通安全海事协管船舶,他们被称为“流动的海事眼睛”,全天候、流动地协助海事部门监督水域通航环境、通航秩序,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持续稳定。

在很多人眼中的创举,其实是不得已的行为。施建伟告诉记者,当时的情况就是十几个人、七八条(视频)枪。在监管任务和执法力量、执法手段眼中不相称的情况下,港口处只能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据了解,中山港区地处河海交汇处,港口处身兼内河与沿海的双重监管重任,是广东海事辖区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基层海事处:此处水域情况复杂,业务种类齐,有签证查验、安检巡查、危货审批等业务;监管船舶杂,有高速客船、渡口渡船、集装箱船、危险品船、施工船、砂石船和渔船等。陈毕伍在此调研时,用了18个字概括港口处的特征——“监管水域交叉、监管对象复杂、监管任务繁重。”

可以说,这是中山海事辖区众多海事处中业务量最大的海事处,总量占据全局的“半壁江山”。据港口处黄锐华介绍,该处2014年船舶进出签证量近6万艘次,集装箱年吞吐量80多万TEU,危险品运输量90万吨,高速客船旅客120万人次,渡运70万人次。据了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喂给港,集装箱船舶运输量很大,其中港澳航线船舶居多。同时,其监管形势也最为复杂。该处负责中山港口岸、火炬开发区、南朗镇、民众镇、三角镇通航水域以及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洪奇沥水道、横门出海航道等300余公里通航水域的水上安全监管、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和中山港客货运口岸海事管理工作。

监管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现场监管效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就成为港口海事处一直研究的方向。

“水上交通安全协管船”办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港口处首创开来。这项创新后被广东卫视等媒体大为报道,大赞这些“协管船”是“流动海事眼”,在水上安全活动着发挥着“协己护人”的作用。香港海事处对挂有“水上交通安全协管船舶”的船舶给予了好评,称此做法节约了行政成本,弥补了监管资源的不足,增强了船员的守法意识,促进了水上交通安全公众参与意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了解情况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协管船”从此成为港口处的招牌在中山海事局全局范围内推广开来。

同时,为了保障重点航线重点船舶航行安全,港口处每周都会不定期在夜晚开展集装箱船舶开航前检查,重点检查船舶开航前配员、集装箱系固绑扎、助航设备特别是AIS的配备使用、危货集装箱管理、船员事故应急能力等。

在人手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监管任务也丝毫不放松。也正是通过这20来人的努力,撑起了中山海事辖区的“半壁江山”。

执法装备“武装到牙齿”

如今的港口处,类似“协管船”这种小米加步枪式的虽然没有淘汰,已然被新的现代化的监管手段所取代。因为这种简单粗放的监管方式,远远无法满足港口海事辖区水上监管的需要。转型升级,将海事处打造为一支现代化的水上监管队伍,才是适应新时期监管要求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样的思路,港口处开始加强执法装备保障,甚至“武装到牙齿”:现场执法全程录音监控;海巡船上设有多个视频设备,可监控船舶四周,还可与局指挥监管中心进行视频连线;另外,航道沿线设有无线网络WLAN,通过它可与海事内网互联互通,顺带将办公室拓展到海巡船上,实现了现场移动办公。

这些诉求,都得到了上级单位中山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五精”海事处建设以来,海事处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就中山局来讲,80%左右的财力和资源都在向这里倾斜。而港口处近年来分别引进、定制了搜救应急拖轮“中山轮”、海巡09384海巡船,配强现场执法记录仪。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巡09384船上多处布视频监控设备,不单船舶周围的场景一览无余,执法人员的政风行风表现也都“一览无余”。同时,船舱室内监控更与中山局智管中心相连,可在船上召开视频会议指导现场工作。

另外,辖区实现了重点码头、干线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海巡船配置3G无线视频传输终端,运用信息化执法手段,逐步实现现场信息无线查询、移动办公功能。无线视频传输终端安装之前,每年交给运营商的的网络费高达七八十万。如今,借助无线网络便捷良多,执法人员查到现场违章违规行为可立即立案。港口处执法大队执法人员介绍,以前处理此类事情需要两三天才能给船方回复,这主要是到固定办公地点一来一回耽误时间,如今无线网络连接海事内网,当场就解决了,不仅提高了的工作效率,也节约了船方的时间。

据了解,中山局智管中心当前也在研究切实可行、安全保密的方法,实现内网与外网的“无缝对接”。如此,现场执法时,可直接调取船员、船东信息,安全、航道以及服务等信息,将海巡船打造为局里行政相对人最近的移动签证点。

同时,港口处还充分发挥指挥分中心的作用,将现有的渡口渡船、水域视频监控资源和辖区重点码头企业视频监控力量全都有效地整合到民众办事处的指挥分中心,尤其是今年通过电信‘全球眼平台接入的危险品码头视频监控,更是提升了危险品码头、船舶的危防预警效能。施建伟告诉记者,通过该平台监视危货码头及其附近水域的动态情况,海事人员可以在港口处指挥分中心视频监控显示终端实时掌握各危险品码头船舶靠泊及作业的情况,同时利用平台的高清性能,再结合VHF,就能够实现远程核对船舶配员、远程监督围油栏布放等监管任务。这项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海事的监管效能。

可以说,近年来致力于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能力的港口海事处,留下了“直属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全国海员工会工人先锋号”、“人民群众满意单位”等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在加强海事处建设的旅途中“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协管海事处海巡
海巡06
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现状分析
创建安全协管服务新模式筑牢矿井“亲情安全防线”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