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苹果 绿色品质

2015-10-30 08:03崔明理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洛川县洛川果园

崔明理

金秋十月,正是洛川苹果成熟的季节。洛川苹果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风味浓郁、营养丰富,出色的品质让洛川苹果倍受海内外客商青睐,“洛川苹果”品牌还曾在2014年以52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央视评选的“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榜单”,展现了巨大的品牌价值。

红红果皮下,是绿色的品质。小苹果之所以能成为大产业,成为百姓致富的“金苹果”,离不开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强力助推。

苹果之乡产好果

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塬面宽阔,海拔高度、黄土层厚度、年日照时间、无霜期、平均气温、昼夜温差、降雨量等条件都特别适合苹果的种植。“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苹果生长的地方。”洛川人自豪地说。

自1947年从河南灵宝引进以来,苹果逐步成为洛川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地政府把苹果产业放在经济工作之首,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洛川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近几年来,洛川县以绿色苹果生产为发展目标,以果畜结合为基本形式,以绿色品牌创建为基本核心,以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为基本保障,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力量,不断增强果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苹果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果畜结合、企业主导、品牌引领、标准保障”的绿色果业发展之路。

“洛川苹果带皮吃”

历任洛川县委书记都是洛川苹果的“代言人”。“洛川苹果带皮吃”,正是时任县委书记拓平提出的响亮口号。

据科学研究显示,苹果将近一半的维生素C存在于紧贴果皮的部位,对人体有益、膳食中容易缺乏的锌元素,以及对预防糖尿病有益的铬元素,果皮中的浓度含量都是果肉的4倍。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远远高于果肉。

然而,即使知道苹果皮是个宝,消费者也往往因为对农药残留心存忌惮而不敢下口。“洛川苹果带皮吃”的口号正中消费者下怀。美味又绿色健康的苹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截至目前,洛川苹果市场覆盖全国28个省(市),并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电子商务领域,仅淘宝网就有1200多家网店销售洛川苹果。往年春节期间,洛川苹果在城市消费市场出现过“一果难求”的火爆场面。

洛川苹果“镀金”的过程离不开绿色有机认证。目前洛川县建成苹果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30万亩,建成绿色苹果基地50万亩,建成出口基地20万亩,通过出口认证注册12.88万亩。已经建成有机苹果基地10万亩,通过有机认证4.88万亩。经过一系列绿色标准生产改进,全县优果率达到90%以上。

洛川县围绕苹果生产建成沼气池2.8万座,建成“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10万亩。所谓五配套就是果树下种上三叶草、青草用来喂猪、猪圈旁建有沼气池、畜肥入池产沼,沼气照明做饭,沼气渣作为无机肥可上果树,既节约能源、节省了购买肥料的支出,又保证了果品的绿色安全。

果畜结合 绿色生产

“洛川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良的内在品质、特别安全的质量水平和洛川苹果的品牌价值。”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峰说。

为塑造核心竞争力,洛川县突出“果畜结合”,普及“绿色技术”。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行业标准,着力推行绿色苹果生产技术,在绿色苹果基地生产中严格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准入、监管、监测、检验、供应、配送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生产管理体系实施。

洛川县结合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围绕大型养殖小区、养殖场,充分利用肥源优势,加大基地农家肥投入力度。同时以沼气池为纽带,大力发展“果、畜、水、草、沼”五配套生态果园。同时,普及四项关键技术,从增施有机肥、果园间作绿肥、果实套袋、生物农药使用、节水灌溉配套等方面入手,加大实施力度, 推行苹果安全生产。

在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按照“试点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以县植保站、乡镇果站、村级果协为主,重点解决生产上病虫防治效果不佳及果品农药残留问题,适应绿色苹果生产的需要,并逐步使苹果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过渡。

绿色苹果生产不仅能够拉动消费端,还可以节本增效,实现高效农业。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果园主要以沼液(渣)做为肥料,可节约其他肥料投资;喷施沼液后提高果树的抗病抗虫能力,可节约其他防治病虫害的投资,仅此两项投资比对照果园节约了64.4元/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果园由于苹果产量较高,果袋、劳务投资效益也就相对较高,因而总投资比对照果园节约了24.7元/亩。通过调查,绿色基地亩产3000公斤,优果率达到90%,优质果均价7元/公斤,亩均收入1.5-2.0万元,比对照园高出了0.5-0.8万元。

洛川苹果“上户口”

为进一步提升洛川苹果的核心竞争力,自2014年起,洛川县建起了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善投入品追溯体系、农产品检验追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使1.2万亩洛川苹果率先有了二维码身份证明,并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普及。

“我们将按照出口基地的要求严格管理50万亩绿色果园。国家农业部的禁限用农药、欧盟的禁限用农药、美国的禁限用农药和俄罗斯的禁限用农药,从2014年10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不准进、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洛川县农安办副主任杨世峰说,“2014年全县3.8万户果农每户都建立了电子档案,可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到户。”农户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果园生产记录和检测结果记录上传至县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最后生成洛川苹果的二维码“身份证”。

用手机扫一扫苹果盒上的二维码,这盒苹果是谁生产的,家住哪里?什么时候喷的药,喷的什么药?什么时候施的肥,施的什么肥?质量安全如何,由什么部门的什么人检验等等,有关苹果生产的所有信息跃然手机屏上,消费者一目了然,放心消费。

红苹果的绿色产业路

洛川县对绿色苹果基地建设工作有着明确的规划,将按照“果畜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严格落实绿色苹果基地建设相关标准,狠抓病虫害生物物理措施的利用,促进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提升;坚持开展技术创新,加强结果枝组培养更新、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科研试验调查,实现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领先的目的;坚持生产与营销并重,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把示范基地建成直销窗口的专供基地。

“我们会不断加大全县范围内绿色苹果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认证力度,扩大规模,努力提升洛川苹果的国内外市场影响力。”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峰对洛川苹果的绿色产业之路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洛川县洛川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唱洛川苹果基地
秋天的果园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呼噜猪的大果园
组织力洛阳村记
我家果园丰收了
基于SWO下的陕西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研究
陌上谁家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