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山有条“挂壁天河”

2015-10-30 10:57荆楚
小康 2015年16期
关键词:巴东县绝壁红旗渠

荆楚

湖北省恩施磨刀河大峽谷中,巴东县儿女历时11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50公里长的引水渠,至今清流涓涓,灌溉、饮用、发电,滋养沿线村落。

在湖北西部深山海拔千米的悬崖峭壁之间,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水渠日夜流淌。这条犹如挂在绝壁上的“天河”,被人们称为鄂西深山中的“红旗渠”。

这条人工开凿的灌渠位于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至宜昌市长阳县之间,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建,历经10多年建设而成。水渠宽约2米宽,紧贴峭壁,依山就势,蜿蜒数十公里。目前,这条绝壁天河仍清流涓涓,水流不息,滋养着沿线的村落人家。

遗憾的是,这条媲美红旗渠的人工天河,史料几乎没有记载。就连当地中青年一代也基本不知道,头顶上还有这样一条河!

一渠清水天际流

骄阳似火。笔者驱车来到群山环抱的巴东县清太坪镇桥河村。

汽车跨过磨刀河大峡谷,在莽莽苍苍的纱帽山西坡,沿着山间小路盘旋而上。从海拔380米左右,爬升至海拔980米,在山腰一间民房前停了下来。“现在开始,只能靠双腿啦,我带你们上去看渠。”房主人、桥河村八组谭祖顺老人,笑眯眯地迎了出来。

今年71岁的谭老,精神矍铄,一件深蓝色的衬衫扣得严严实实,清爽整洁。他自我介绍,年轻时,曾经4次上山参加引水渠的修建,2006年之后,还做过7年的管护员。

谭家屋后,有一棵树龄3000年的银杏树,号称湖北银杏王。牌上标明的养护责任人正是谭祖顺。老人守护古树,古树守护村庄。

绕过银杏王,穿过一片茂盛的玉米地,迎面是陡峭的山坡。荆棘丛生,一条小道时隐时现。老人扬起砍刀,左挥右舞,麻利地为我们开路。

20多分钟,我们喘着粗气到达海拔1100米左右的半山腰。蓦地,一条约2米宽的水渠出现在眼前。水渠一边紧贴绝壁,另一边,是石块垒起、一米见宽的渠堤,耸立在深渊之上。

眼前,清水静流,不急不缓;头上,蓝天如洗,白云伸手可及;远方,奇峰兀立,山峦蜿蜒起伏;脚下,峡谷万丈,林木葱茏,梯田郁郁,村庄寂静安详。

踏云顶天凿天河

走上窄窄的渠堤,胆颤心惊。在前方引路的谭祖顺老人也放慢脚步,边走边向我们讲述水渠的来历。

上世纪60年代,巴东县水布垭、清太坪一带,水利设施薄弱,遇雨滑坡,遇旱绝收,百姓生活贫困。正是战天斗地、豪情万丈的岁月。或许就是受了红旗渠的启发,人们有了大胆的想法,从水流坪引水灌溉。1966年,当地政府组织勘测后,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人工灌渠,起自水流坪,途经水布垭、清太坪的10多个村庄,止于长阳县的龙王冲,全长约50公里。

1967年6月12日,端午节,纱帽山响起巨大的炮声,灌渠开工。时任清太坪区太平乡党委书记饶大喜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此后11年间,全区17个公社67个大队的近万名壮劳力,投入了这场引水大会战。

指挥部将灌渠分成了十多段,每段由一个连队(公社)攻坚。指挥部要求,辖区每个壮劳力轮流到工地劳动一个月。循环往复地轮班,直到工程完工。每天从峡谷底的磨刀河背50公斤细河砂或50公斤石灰到工地,算一个标准工,约2毛钱。谭祖顺当年被编在双社连队,先后4次上工地,最长的一次连续干了3个月。

老人说,双社连队负责的一段,约3公里长,是整个工程最为艰险的一段。此处绝壁万丈,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山羊无处走,乌鸦无处落,上看帽子掉,俯首心直跳。当时条件简陋,设备奇缺,但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锤一锤、一尺一尺……50公里的渠道就是这么凿出来的。老人清楚地记得,有11位民工牺牲在工地。1975年10月23日,一块巨石落下,砸中两个笼子,6名民工摔下山谷,当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0年过去,老人还记得其中一人叫邓习练,40岁上下。

悬崖绝壁书豪情

继续前行。左前方兀然高耸出一大片黄褐色巨岩。灌渠上方约150米处的绝壁上,赫然一个巨大的洞穴。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叫硝洞岩,洞里的岩石含硝,是制作火药的原料矿石。当年,总指挥部就设在洞穴里,几百民工吃饭睡觉也在这里。

洞很大,可容纳千人。左侧是当年埋锅造饭的地方。顺着山壁并排挖有3个大灶台,上方十来米的岩壁被熏得一片漆黑。灶台左侧的绝顶上,有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洞。洞口,白色油漆刷写的标语依稀可见:“为革命修水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洞内两侧,顺着洞壁砌着两排石凳。老人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年指挥长的办公室,虽然简陋,却是整个工程的中枢,所有重大的决定都从这里发出。

洞壁字迹斑驳,有一些尚可辨认,“共产党员向前冲,干部群众心连心,艰苦创业把水引,赤胆忠心好儿郎。”

过了硝洞岩,钻进200米长的隧道。在隧道口,左右两边各立着一块石碑,已被青苔遮掩。左边石碑上刻着,“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右边石碑刻着双社连队自己创作的诗句:“踏云顶天修水渠,悬岩绝壁炼红心。”落款是“一九七五年十月一日”。

涓涓清流润苍生

1978年9月,全长50公里的灌渠贯通。

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条空中玉带时而在绝壁上静静流淌,时而没入山体形成暗河。每隔500米左右,都设计有一米宽的小小水闸,或通过水管接入谷底供人畜饮用,或顺着山间沟壑飞泻而下,流入梯田。“当年通水后,机关干部、老师学生,都参加了旱田改水田的劳动,我当时也参加了。”卢继新说,“从此,这里吃米不用愁。”

谭祖顺告诉笔者,1978年10月1日,灌渠竣工,全线通水,群众一片欢腾。长阳县龙王冲,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了表达对上游人民的感激之情,特地将电影《龙江颂》送到清太坪区,一连放了半个月。次年,龙王冲粮食丰收,长阳百姓带上大米,敲锣打鼓来到清太坪,再谢送水之恩。

在上游水量充沛时,水布垭南潭河电站还通过这条灌渠引水发电。2010年,清太坪镇投资400多万元在峡谷对面的山腰修建水厂,四五千集镇居民从此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水厂的水源就是灌渠,取水点就在谭祖顺老人家房屋正上方。引水管道总长2295米,从灌渠通向峡谷底部,再从对面回升到山腰水厂,是恩施州最大的倒虹吸供水工程。

遗憾的是,由于岩石崩塌,下游部分渠道堵塞,送水距离略有缩短,目前已到不了长阳龙王冲。

改天换地的人们,并没有给这条绝壁天河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老一辈的建设者,习惯叫它水流坪灌渠。2012年,湖北省旅游局到清太坪镇开展调研,发现了这条灌渠,惊叹之余,自然地联想到红旗渠,于是称它为“巴东红旗渠”。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巴东县绝壁红旗渠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飞檐走壁
绝壁深洞引清泉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托起人民的“健康梦”——巴东县卫生计生工作“十二五”回眸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产业链上党旗红——巴东县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扫描
山区贫困县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对策——以巴东县为例
对“十三五”现代农业规划的思考——以巴东县为例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