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CD11a表达的影响

2015-10-31 08:53丹王上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总苷红斑狼疮白芍

王 丹王上上

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CD11a表达的影响

王 丹1王上上2

目的: 评价白芍总苷(TGP)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对CD11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42例SLE患者口服泼尼松0.5~1mg/(kg·d),其中21例加用TGP,1.8 g/d,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RT-PCR检测CD11a表达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芍总苷; SLE疾病活动指数; CD11a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目前对SLE的常规治疗主要还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其诸多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白芍总苷是一种新型的双向免疫调节剂,目前已经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的治疗,但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较少,尚缺乏较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的SLE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TGP),探讨TGP对SLE患者SLEDAI的影响、毒副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表达的影响,为TGP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及用药方法 42例SLE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首次就诊或未经治疗复发的患者,排除感染及有关合并症,所有病例均符合2009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合作临床中心(SLICC)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其中女36例,男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加用TGP治疗。常规用药:据病情活动性及年龄、体重,给予泼尼松0.5~l mg/(kg·d)口服或相当于上述剂量的甲泼尼龙口服。病情活动控制后按每周递减10%的速度减量。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将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试验用药:白芍总苷(TGP,商品名帕夫林,深圳朗生医药公司生产)服药剂量为0.6 g/次,日3次,疗程3个月。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晨起空腹抽外周静脉血,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80℃ 保存备用。

1.2Realtime-PCR检测CD11a基因的表达 采用Trizol Reagent(Invitrogen公司)提取细胞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及纯度,用凝胶电泳法检测RNA的完整性。使用Takara公司的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成cDNA。以β-actin为管家基因,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β-actin:上游引物:5'-ACCCAGATCATGTTTGAGACC-3',下游引物:5'-AGGGCATACCCCTCGTAGA-3',扩增片段长度155 bp;CD11a:上游引物:5'-AAACGGAAGGACCCTGATGCTC-3',下游引物:5'-TGTAGCGGATGATGTCTTTGGC-3',扩增片段长度211 bp。使用Takara公司的SYBR试剂进行实时定量PCR反应,采用7500 Real Time PCR System(ABI公司)进行产物扩增及结果分析。反应体系如下:SYBR Premix Ex Taq 10μL,上游引物0.4μL,下游引物0.4μL,DNA模板2μL,灭菌双蒸水7.2μL。PCR循环条件设置:95℃变性30 s后,95℃ 15 s,58℃20 s,72℃ 15 s扩增45个循环。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读取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和Ct值。重复3次实验,结果取均值,用2-△△Ct法计算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表达相对值。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4.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SLEDAI的变化水平、PBMC中CD11a基因表达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 患者性别构成两组相同,试验组(糖皮质激素+TGP)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平均年龄分别为27.34±7.65岁和29.28±8.95岁,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的变化 结果见表1。治疗前两组SLEDAI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1个月其SLEDAI降低水平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SLED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SLE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变化及与SLEDAI的相关关系 使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CD11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见表2,治疗前两组CD11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个月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其降低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CD11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11a的表达水平

对42例SLE患者治疗前SLEDAI评分及CD11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发现CD11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506,P<0.05),见图1。

图1 SLE患者CD11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之间的相关关系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有5例出现腹泻,大便3~5次/d,其中1例伴有腹痛,便后可缓解,药物减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3,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864,P=0.35>0.05)。但试验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3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SLE是一种反复发作、可导致多种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免疫学特征是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和伴随T细胞减少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增多,结果导致体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引起多器官的损伤。因SLE存在多种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因此免疫调节是临床治疗SLE的重要手段。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有养血柔肝、敛阴收汗、益气止痹通络的作用,是风湿免疫性疾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方之一,受到医药学界的广泛重视。白芍总苷是由植物芍药根中提取的一组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统称为白芍总苷,其中芍药苷占总苷量的90%以上,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抑制和调节免疫反应、抗炎、止痛等作用,它能够调节Th/Ts细胞比值1、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2还有研究认为TGP参与某些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3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中TGP已经得到较多的应用,但其在SLE的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在SLE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GP,研究其对SLE疾病活动指数及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影响,同时观察其临床副反应,为其在SLE的治疗方面提供研究证据。

SLEDAI包括9个器官系统的24项临床指标,经统计学处理,不同指标计分不同,可能的最高分为105分,分数越高,活动性越高。SLEDAI临床操作较为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SLE临床评价指标。我们通过对治疗前及治疗后SLEDAI的评分发现无论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其SLEDA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1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降低水平无明显差异,而3个月疗程结束时其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为低,尤其在关节症状及外周血象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多较轻微,均可耐受。但白芍总苷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故试验组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药物减量或停药后症状缓解。对照组出现1例转氨酶升高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可见白芍总苷在SLE辅助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D11a与CD18共同组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分子,LFA-1对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起关键的作用,参与T细胞的激活,其过度表达可以引起自身免疫反应。CD11a过度表达所诱发形成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在小鼠体内诱发狼疮样疾病,而采用抗鼠CD11a单克隆抗体治疗狼疮鼠可减少其自身抗体的产生,阻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展,缓解狼疮肾炎的症状;4张耀华等5研究发现,SLE患者CD11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D11a的过度表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1a表达水平的研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CD11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疗程结束时试验组CD11a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白芍总苷在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方面也有着较好的作用。

白芍总苷可在多个环节影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炎症过程,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其可抑制PGE2的表达,调节Th1/Th2平衡,6抑制B细胞的增殖,下调TNF-α、IL-28的表达水平以及抑制NF-κB的活化等,7并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甲基化水平调控基因表达,8临床已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SLE、银屑病等免疫相关性疾病,9亦有使用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10及坏死性黄色肉芽肿11成功的报道,其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本研究显示白芍总苷在SLE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SLE的治疗通常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才能得以控制,但这些药物由于对血液系统及肝肾等器官的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无法长期使用,白芍总苷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在增进疗效的同时减少用药风险,为SLE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Xu HM,WeiW,Jia XY,etal.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on adjuvantarthritis in rats.JEthnopharmacology,2007,109(3):442-448.

2梁小红.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8、TNF-α和IFN-α表达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64-66.

3张晶晶,吴永贵,张培,等.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38 MAPK磷酸化与NF-κB表达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43(5):534-537.

4 Sela U,Mauermann N,Hershkoviz R,et al.The inhibition of autoreactive T cell functions by a peptide based on the CDR1 of an anti-DNA autoantibody is via TGF-beta-mediated suppression of LFA-1 and CD44 expression and function.J Immunol,2005,175(11):7255-7263.

5张耀华,施伟民,徐金华.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表达的检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4):259-261.

6郭浩,魏伟,陈敏珠,等.白芍总甙对T细胞调节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3,7(3):193-196.

7王红权,詹杰.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理作用及机制.医药导报,2015,34(2):199-201.

8 Zhao M,Liang GP,Tang MN,etal.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induces regulatory CD4(+)CD25(+)T cells by increasing Foxp3 demethylation in lupus CD4(+)T cells.Clin Immunol,2012,143(2):180-187.

9彭友华,李建军.白芍总苷在皮肤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3):250-252.

10 Long JW,Wang YY,Pi XM,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with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capsule combined with citirizine.Chin J Integr Med,2010,16(4):353-356.

11 Li S,Chen AJ,Fang S,etal.Successful treatmentof 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 with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Dermatol Ther,2014,27(5):304-306.

(收稿:2015-05-03 修回:2015-06-30)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otalglucosides of paeony in the treatmen t of 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and the effects on the levels of CD11a

WANG Dan,WANG Shang-shang.Department ofDermatology,Maternal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Juye,Heze,274900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and the effects on the levels of CD11a.Methods:Forty two patientswith SLE were treated withmetacortandracin 0.5~1mg/kg·d,and of them 21 patientswere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TGP,1.8 g/d for 3months.The 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was assessed and the level of CD11a was detected by RT-PC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SLEDAI and the level of CD11a in all patients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especially in the TGP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TGP. Conclusion:TGP has an additional therapeutic effect in combination with steroid in the treatment of SLE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SLEDAI;CD11a

1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妇幼保健院皮肤科,274900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SLEDAI评分和CD11a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加用TGP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加用TGP患者与未加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泼尼松加用TGP能提高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总苷红斑狼疮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柴胡皂苷⁃白芍总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