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直肠癌术后凝血功能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

2015-10-31 02:45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充气二聚体直肠癌

王 洋 徐 亮*

(四川医科大学胃肠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直肠癌术后凝血功能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

王 洋 徐 亮*

(四川医科大学胃肠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探讨其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选择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在常规手术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手术后处理;分别在手术前后相隔1 d测量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9例,发生率为15%,实验组1例,发生率1.67%,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对比,对照组较实验组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直肠癌术后凝血功能有改善,且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

直肠肿瘤;间歇充气加压;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

直肠癌在消化道癌症中占第二位,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直肠癌的防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1]。直肠癌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的原因主要由血管内壁受损、血液处于高凝聚状态以及流速减慢。直肠癌手术后造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由三个方面:①患者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瘤细胞形成高凝态产物,致使凝血系统形成高凝态,引发血小板异常、血液淤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拴;②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病高危原因为冠心病、糖尿病等伴发症使血管发生病理性变化;③手术后患者活动较少,长期卧病。其中手术后创伤以及久卧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2]。深静脉血栓若不及时预防治疗,可导致下肢部分功能完全丧失或致残,若血栓脱落会危及患者生命。国内外文献报道显示,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病死率逐年增高[3]。目前,对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主要措施有机械、基础以及药物等,而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凝血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的影响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对比分析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直肠癌术后凝血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下为本研究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入的120例直肠癌患者,男性70例,女性50例。按随机选择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年龄范围51~72岁,平均年龄(60.45±8.27)岁;体质量47~72 kg,平均体质量(56.21±10.89)kg;对照组60例,年龄范围52~73岁,平均年龄(61.24±8.51)岁,体质量48~73 kg,平均体质量(55.87±11.24)kg;所有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其肝、肾、肺功能均为正常。对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各项指标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等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时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复合静脉吸收麻醉,对照组进行直肠癌手术后进行抬高患肢、利用弹力袜加压包扎以及关节活动锻炼等常规处理,在整个围手术期均不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药物。实验组在直肠癌手术后立即使用空气比压力治疗仪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措施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手术后1周停止使用。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纤溶和凝血指标情况(x-±s)

表3 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对比(cm/s,x-±s,n=60)

1.3疗效监测:分别在手术前后第1、3、5、7天利用彩超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髋外股腘静脉管径以及血流速度进行测量,计算平均血流速度;对患者利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原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对血浆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利用INR方法计算宁学院国际标准化值,所有检测均按操作规范按时完成。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x-± s)计量资料代表平均血流速度,利用F检验比较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大小。P<0.05表示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经彩超检测两组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在手术后第7天,对照组有9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5%,其中5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位于左下肢,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位于左下肢,实验组患者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左下肢。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知,手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以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但FIB以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以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结果较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3可知,在手术后第7天对照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较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液流动缓慢,不正常凝结导致的。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由于长期久卧,肢体活动量较少,血容量出现相对不足。血浆较血细胞导致明显减少,血液黏稠度逐渐升高,致使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的减弱使肢体深静脉血液循环受影响,久之发生血管内膜受损,肌肉收缩力度减弱,血栓导致的危险性增加。本研究利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机制为利用多强气囊对肢体以及组织进行有顺序的反复性充放气,形成循环压力,以此达到促进淋巴以及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

直肠癌手术后凝血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的复杂作用导致的。反应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可依据APTT筛选实验,外源性凝血功能由PT表征,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产物D-二聚体可以反映机体高凝状态,机体凝血功能标志物为FIB,通过检测四项因子可以反映机体凝血功能[5]。FIB作为凝血因子,主要起作用的对象为血小板及红细胞,可以促进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的聚集,同时体内FIB水平对血浆黏度和全血有较大影响。手术后疼痛应激会引起FIB含量升高,从而造成血小板以及红细胞聚集增加,致使患者身体内全血黏度增加。D-二聚体作为体内纤溶亢进以及高凝聚态标志物分子,是纤溶及凝血的产生物,对于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升高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其含量高低对血栓性疾病诊断有较好指导作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APTT以及INR在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手术后FIB以及D-二聚体含量升高,表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态,而实验组利用间歇充气加压降低FIB以及D-二聚体含量,对凝血产生抑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比间歇充气加压对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影响,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得到使用间歇充气加压可以使患者平均血流速度加快,反复性加压和减压,促进了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由此显示,利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间歇充气加压,可以加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孙风波,王贺,张新明,等.高龄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57-59.

[2] 孙爱静.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5, 34(3):138-141.

[3] 黄肖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4):45-47.

[4] 杨玉群,李春容,林少虹,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预防应用[J].微创医学,2015,10(1):85-88.

[5] 刘媛萍.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3):105-107.

R735.3+7

B

1671-8194(2015)36-0111-02

E-mail:XUL1104@163.com

猜你喜欢
充气二聚体直肠癌
充气恐龙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