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分量有多重?

2015-10-31 19:21蒋培玲孙菁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广安花椒基地

蒋培玲 孙菁

花椒,可以说是老百姓最常用调味品之一,尤其在川渝一带,百姓更是餐餐离不开它的相伴,食物里放上那么几粒花椒,味道立马不同。近日,我们走进四川省广安市发现,在当地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小小的花椒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带动当地60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年增收4000元以上,成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绿色大产业。

荒山上种出幸福生活

清清的代龙河水静静流过,漫山葱翠间,正在采花椒的前锋区恒升镇代龙村六组村民王兴莲对我们说:“年前在市里买了房子,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竟然成真了。”今年50岁的王兴莲,几年前还在县城餐馆务工,除去生活开销盈余不多,最苦恼的是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随着年龄渐大城里工作越来越不好找,没想到在老家花椒基地打工,每月能挣1200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每年有三四万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照顾家中老小了。

革命老区广安地处四川东北部,位于北纬30°上,纵贯于东南部的华蓥山脉绵延起伏。华蓥山脉以西的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等位于川中丘陵,即四川“红色丘陵”的一部分。这里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据统计2014年末全市农业人口377.6万人,有170万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家中。

说起来王兴莲还算是基地里的“年轻人”,基地里许多都是60岁以上的农民,最大竟然有92岁。通过培训和学习,61岁的代龙村一组村民黄明元已是恒升花椒基地的技术骨干,负责管理村里其他30多人。黄明元说:“基地工作的人基本和我年龄相仿,能有这份不错的工作,我们都从心里感谢黄老板。”

黄明元口中的黄老板就是基地的负责人黄志标。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裕起来的黄志标,2008年之前,他一直从事纺织加工制造业,企业每年盈利有上千万,生活富足,但是他觉得不幸福。他说:“工业发展了,但小时候门前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黑河,鱼虾更是绝迹。环境再这样下去,子孙后代都没有活路了。”2008年,他放弃自己在广州的事业回到广安,收购了恒升花椒基地,并成立了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花椒之路。

经过几年发展,公司已经在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观阁镇、光辉乡和广安区恒升镇、肖溪镇,通过流转土地,建设种植规模达1.2万亩的优质花椒种植示范基地。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825万元,净利润843万元,带动当地农户6000余户,年产鲜花椒6000余吨,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吸纳农民工600余人。

引领示范

农民抢种花椒树

广安市多丘陵,土壤贫瘠,广安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土层厚度只有几厘米,一般也只有十几厘米,当地人俗称“石鼓子”。为了生活,许多农民把一些山坡地开垦出来种玉米等作物,但是第二年一下雨,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花椒抗旱耐瘠,只要有点土就能生长。花椒可以在山坡荒地上种植,不占一分良田。”黄志标说,“如果栽上花椒树,不仅有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持水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具。”

但广安花椒因为过去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差、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发展,并没有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还导致许多农民亏了钱,纷纷砍花椒树种其他作物。黄志标认为,要想改变必须进行技术革新。

“花椒除了是厨房中的调味品,还有入药、榨油等用途。如果解决了上述问题,花椒市场潜力是无限的。”黄志标说。想到就做,黄志标立刻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和当地村民从成都洪雅引进优质藤椒,并出资让他们到外地学习改良土壤、修枝、整形等新技术,改造原有的低产花椒林。

起初,很多老百姓并不相信他,黄志标决定先做出成绩摆给乡亲们看。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黄志标在广安区观塘镇插柏村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对村里原有100亩花椒地进行技术改造。收获时一测算,和原来相比,通过公司规范技术种植出来的花椒至少增产三分之一。

插柏村书记黄仕刚告诉我们,2012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到2014年人均已有7000元,按照现在花椒的长势,预计今年能达到8000元。“今年再也没有人砍花椒树了,而且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主动种上了广安青花椒,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黄仕刚说。

看到好效果,整个观塘镇今年有35个村子都开始种植广安青花椒,预计种植面积能够达到3.5万亩,将带动1万多人增收致富。

产销结合

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农民种地一怕天灾、二怕卖难,推广种植这么大面积,花椒如何销售?针对这个问题,黄志标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黄志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以市场保底价格回收农户的花椒,合作社或农户负责种植管理,既解决了农民种植花椒的技术难题,又解决了农民担心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对于困难农户,公司半价提供优质种苗,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前期资金问题。

目前,和诚公司投资8000万元投资兴建了占地50亩的花椒产品加工厂,第一期工程年加工保鲜青花椒2000余吨、花椒粉10余吨、干青花椒500余吨,花椒油100余吨。“现在加工厂每年只开工3个月,其余都闲置,至少需要10万亩的花椒才能满足。”黄志标说,“市场需求量大,原料十分缺乏。”据悉,公司第二期工程又新建了保鲜青花椒生产线和花椒油生产线,每年可加工鲜椒1800万斤,年周转冷藏保鲜能力8000吨,较好地解决了椒农产品销售难和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

此外,为了使公司与当地农民利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公司按当年花椒产量的30%利润以奖代补方式返给村社集体组织和出租土地农民,最大限度让利给农民。若每户农民种植200株花椒,只要管理到位,第二年开始就可以有收入,3年后就可收入1至2万元。

“农业产业化最好的模式就是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企业来承担压力,老百姓按意愿来做。”黄志标说,“只有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大家才能跟着你干。”

加大研发

多元化发展花椒产业

“这是我们自己培育的优质良种——广安青花椒,具有颗粒大、产量高,果肉厚、含油率高,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清香味麻纯正、经济价值高等优点。”黄志标在前锋区花椒展示基地指着一株花椒向我们介绍说。

发展之初,黄志标就深知良种的重要性,8年来先后投入几百万用于科技研发。2014年,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广安青花椒”已经得到国家认定,良种编号为:川R-SV-ZA-009-2014。公司还拥有花椒油提炼锅和大型花椒烘干设备两项实用专利技术。

公司还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延长产业链。如在花椒籽综合利用上狠下工夫,做到了物尽其用,不浪费资源。一是将花椒籽用来榨取花椒籽油;二是榨取花椒籽油后剩余的花椒籽粕用来做成饲料或有机肥料,发展有机养殖和种植业,形成良性产业链,不污染环境。

“现在常用的是花椒果皮,一般花椒籽都浪费掉了,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花椒籽内的氨基酸含量比菜籽油还要高,高达30%,是优质的木本粮油,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黄志标介绍,公司已经和中国农业大学的胡跃刚、朱安妮、李再贵等专家团队开展合作。此外,公司还正在研发无刺花椒,准备做成盆景;利用红外定点种植花椒,连片发展、形成景观,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等。

今年4月,同样来自贫困地区的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水泉镇龙井村原村支书蔡秋来考察之后,立刻就拉了1万多株种苗回去种植。6月,他又前来买种苗,准备在全村推广。“村里曾经种过柑橘、板栗、桃子、梨等,但是三四年之后,品种就退化了,花椒没有这个顾虑,挂果期有30年,最重要的是不愁销路。”蔡秋来说。

“在中国像广安这样的贫困山区还有很多,都适宜发展花椒产业。”黄志标说,“现在都讲精准扶贫,但送钱送粮不是长久之计,只要一个好的有造血功能的产业被带入了,大家自然而然就能靠劳动致富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安花椒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广安清廉地图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The influences ofsupplemented subgroups on the structure of finite groups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我的基地我的连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