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油区转油站系统能效对标管理方法研究

2015-11-02 03:31贺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5年9期
关键词:油区油站集输

贺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纯油区转油站系统能效对标管理方法研究

贺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随着某厂低温集油的深入开展,三次采油规模的增加,转油站集输耗气量呈加速上升趋势,纯油区12个转油站情况类似,但能耗差异较大。通过对纯油区A转油站集输系统能耗的分析,建立A转油站能效对标体系;依据对能耗设备及转油站综合能耗的测试,确定转油站集输系统能耗标杆值,并与实际能耗测试进行对比,找出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在纯油区其他转油站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油田节能降耗提供借鉴。

转油站能效对标节能降耗

某厂纯油区各转油站地质条件、原油物性、集输工艺等条件相似,虽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但能耗差别较大。以2012年4月份耗气、耗电等能耗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例,同为纯油区的12个转油站,吨液综合能耗最低为0.55kg/m3(标煤),最高为2.83kg/m3(标煤),无法判断管理方法及运行参数的合理性。通过对纯油区转油站运行情况分析,选取A转油站进行能效对标管理方法研究。

1 能耗现状

在2013—2014年,选取不同月份分别对4个转油站的能耗进行测试(表1),测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能耗影响较大。

表1 纯油区转油站能耗测试数据

2 标杆值的确定

转油站对标体系主要针对指标为:耗气、耗电、综合能耗以及设备能耗,对于耗电、耗气和综合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掺水温度和掺水量,掺水温度和掺水量越大,泵和加热炉的工作量就越大,耗电和耗气量就会大幅度增加。

耗能设备的标杆值是根据石油行业标准SY/T 6275—2007《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制定的。其中限定值是指:在标准规定测试条件下,耗能设备或系统运行时所允许的最低保证值。节能评价值是指:在标准规定测试条件下,耗能设备或系统达到节能运行时的最低保证值。相关指标要求见表2、表3、表4。

表2 转油站能耗指标要求

3 对标管理

3.1转油站对标结果分析

通过对A转油站冬、夏季能耗设备测试结果分析,A转油站能耗设备及系统能耗存在以下问题:

1)站外集油运行温度高,回油温度在24~51℃之间,设计回油温度应高于凝固点5℃以上,而实际回油温度高出凝固点5~10℃。

2)部分高产液、高含水油井没有实现常温输送或季节性常温输送,夏季运行时导致能源浪费。

3)对于泵机组效率,最高泵机组效率与限定值偏差近35%,存在“低负荷”运行现象。

表3 泵机组及出口阀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

表4 燃气加热炉监测项目与指标要求

4)加热炉均为二合一火筒加热炉,不仅炉效较低,且排烟温度高,与限定值最多相差83℃,排烟热损失较大。

3.2转油站能效对标管理

根据集输系统能耗构成分析及工艺特点,节能以节气为重点,针对转油站各节点能耗标杆值,开展对标管理。

1)能耗指标对标。转油站能耗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能耗标杆值按照夏季、冬季、春秋季进行制定。当集输系统实际能耗高于能耗指标时,分析影响能耗指标的原因,找出相应降低能耗的技术及管理措施。

2)能耗设备对标。转油站能耗设备涉及各类泵机组及加热炉,根据泵机组及加热炉型号规格不同,确定运行效率标杆值,制定能耗设备运行方案。当能耗设备运行效率高于标杆值,为其正常运行;当运行效率低于效率标杆值,根据泵机组及加热炉运行情况,找出影响能耗设备效率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技术及管理措施。

3)岗位人员对标。转油站各岗位人员按照能耗设备运行方案及管理措施对能耗设备及掺水量进行管理,控制高能耗、低效率运行设备,将有经验的岗位人员作为标杆,及时上报运行设备存在的问题。

4)转油站能效对标。转油站围绕“降低掺水加热、采暖供热负荷,提高加热炉负荷率及热效率”的工作重点[1],以控制掺水量为手段,结合“42231”过程管理模式[2],站外优化油井回压、热洗周期等运行参数,站内协调控制总能耗及设备优化运行方案,开展对标管理工作。

3.3纯油区其他转油站能效对标

为了促进转油站能效对标工作,提高能效对标效果,降低转油站集输系统能耗,使转油站集输系统对标管理法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转油站能效对标工作制度,指导纯油区转油站能效对标工作。

纯油区12座转油站,根据A转油站相对应的能效标杆值,能耗设备标杆值,对比各自转油站对应的能耗值,找出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

4 结论及认识

1)参照A转油站能效对标值,可以制定纯油区(共12个站)转油站的能效对标值。

2)应用转油站能效对标工作制度,可以指导其它转油站进行能效对标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3)借鉴A转油站能效对标方法及过程,可以推进脱水站、注水站等对标工作的开展。

[1]董广平.优化参数降低集输系统能耗[J].科技与企业,2007(6):159-160.

[2]孙晓红.关于低温集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思考[J].石油石化节能,2013(11):53-54.

10.3969/j.issn.2095-1493.2015.09.002

2015-04-29)

贺亮,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事油气集输及三水管理工作,E-mail:helianggh@petrochina.com.cn,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采油厂规划设计研究所,163513。

猜你喜欢
油区油站集输
油站动态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简述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富仁高科:这样打扮油站未来
油站动态
放权激活油站 治理“神经末梢”
基于FLUENT天然气集输管道直角弯管磨损分析
HYSYS软件在复杂山区页岩气集输管线中的应用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煤层气田集输工艺优化建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