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英语教学研究

2015-11-03 12:06武咏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分经济学设置

武咏梅

(云南财经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昆明 65022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但当前专业英语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费时、低效的状况,难以实现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因此,急需引入语言经济学中的效益理论、效用理论以及费用理论以解决教育各环节中的弊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语言经济学作为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美国加州大学Jacob Marschak提出,认为除具备基本的媒介功能、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功能外,语言也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学属性,在信息领域或其他许多经济活动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语言经济学理论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以F.Vaillancourt的观点为代表,认为语言学习的实质在于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而投资的价值具有高低之分。其中的人力资本更体现在母语与所习得的第二语言方面,是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另外,在语言经济学理论中,将外语的学习也归因于经济因素,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经济投资并可获取相应的投资效益。由此,相比社会发展规律,语言的预期价值将更快地反映出来,换言之,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当语言能够满足各领域的需求,便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1]。

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教学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病,不仅使学生的多元需求被忽视,且与语言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语言的投资效益等内容背道而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忽视对英语教学资源的利用

研究语言经济学理论发现,教育的兴办也应注重效益的追求。作为现今具有产业性质的英语教学,在进行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英语教育资源的挖掘与运用。以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度为例,所体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总学分的压缩以及选修制的推行。其中对总学分压缩的目的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实践中总学分的压缩需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来完成。然而在本科院校160分左右的总学分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0%,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学分比例相比,差异较大。所以需要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压缩,这是与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相适应的。另外,除总学分的压缩外,选修制在推行过程中需要做好师资结构的调整。目前,高校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大多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存在着有些院校以师资力量不足等为借口使许多选修课的开设难以实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很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如果英语课程的设置更具有选择性与实际性等特征,许多教师便可摆脱以往繁重的工作,开设符合自身特征的实用性课程,这样可使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

(二)英语学习预期收益难以实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对英语人才的数量以及人才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英语人才使用密度方面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对英语的应用都可做到游刃有余,以英语为主的邮件大约占85%左右,并且利用英语进行信息存储的电子检索系统高达90%。因此,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了解国外先进成果以及其他信息的处理,英语的应用性与工具性功能更是得以体现。对于现阶段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交际及相关知识,将很受市场的青睐。《北京晚报》的相关调查表明,相比英语掌握熟练程度为“一般”与“中等”水平的学生,英语应用熟练程度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月薪至少在一万元以上。由此可见,从语言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英语学习将获得更多的预期收益。但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问题,缺少可供学生选择的英语课程,因而无法促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当前大多数院校专业英语课程中,将听、说、读、写等基础课程设置于前两个学年,而后两个学年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即使部分院校开设一些口译课程,如商务英语或高级英语等,但由于受有限的课时和班级数量的影响,学生很难从课堂中获益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他们为了使自身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具备更多的能力,获得英语学习的预期效益,不惜再花学费去学习校外的英语辅导课程。

(三)对学生多元需求的忽视

在语言经济学理论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经济投入,而投资的成本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实物以及时间等,所获得的收益则体现在语言习得后是否能够在应用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效益与效用。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更倾向于以最少的投资实现语言习得并获取效益。然而,从目前高校设置的英语课程中不难发现,所采取的模式大多以听、说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采用统一的分级教学方式,偏离了教学大纲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种整齐划一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语言基础功底较好的学生重复学习已掌握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懈怠与自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多元需求的忽视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更多的经济投入,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目标。

三、基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前文中提及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最大程度地保证经济投入与预期收益成正比,确保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以及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

语言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本身具有实用性与工具性等功能,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市场需求以及英语自身功能特点的分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利用英语将世界上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知识融进教学活动中,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结构主要为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如果对课程仍采用“一刀切”的设置方式,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为解决此问题,建议课程设置注重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特征以及所掌握的语言应用经验,构建更具思想深度以及理论高度的双语课程,如经济学双语课程或其他民族学、经济学等双语课程,以此实现语言学习预期收益提高的目标[2]。

(二)注重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对语言的传授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知识,讲授中更侧重于语法、词汇、篇章以及语音等,而且对学生的训练内容也集中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但完全采用这种语言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获得语言中所涵盖的信息内涵,失去语言原本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确保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投入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应有的效益。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进行交际,通过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完成编码与解码的全过程,所以,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应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市场需求来实施,教师可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增设一定的选修课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可借鉴许多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如罗马尼亚大学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其选用的教材完全以英语原版为主并适时举办研讨会,为英语学习与研究营造浓厚的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保障,英语的实用性与工具性功能等也将成为未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3]。

(三)采用分类教学管理方式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类教学管理可根据相应的考试成绩进行学生的编班,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课程设计可借鉴国内许多大学采取的课程模式,如清华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语言教学的重心需在基础阶段进行,在此阶段合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以此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要求。这样将语言学习成本浪费降至最低程度,促进预期收益的提高。

结语

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正视语言经济学的经济投入与预期收益,根据现阶段英语教学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以及难以实现预期收益目标等问题,注重采取资源优化的措施,确保课程设置能够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并采用分类教学管理的方式,以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1]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8-160.

[2]张玉莹.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3):75.

[3]白兰.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析[J].知识经济,2014,(17):157,159.

猜你喜欢
学分经济学设置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简明经济学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