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2015-11-03 17:58赵丽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田园诗孟浩然王维

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是区分学生语文成绩的一道“分水岭”,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主要在于学生平时的积累和教师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这一要求来看,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来鉴赏古诗词是十分必要的。据此我们可以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古诗词做比较鉴赏。

一、同一思想内容,不同写法的比较鉴赏

古诗词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主旨情感,比如恬淡隐逸情怀的田园诗,雄浑壮阔的边塞诗,低沉哀婉的离别诗等等。每一类诗歌都有相通的主旨,答题的时候可以套用一些答题术语,如田园诗的主旨可以用“热爱自然,厌弃官场,回归山水,闲适恬淡”等语言来概括,边塞诗的主旨可以用“保家卫国,思念故乡,报国无门”来概括,但是相同情感的表达却在不同的诗歌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同样是田园诗,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渔梁渡头和鹿门山中两个场景,写了一条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用景的寂寥幽静衬托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语言朴素、平淡中蕴含情味,“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驻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相比之下,《积雨辋川庄作》则呈现出王维诗歌的典型特点:远近的结合、视听的结合、高低的结合、动静的结合、色彩的对比,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称,极富层次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而“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又体现了“诗佛”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句则在静谧的山中之景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诗歌中呈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这种比较鉴赏的考查方式体现在高考题中,如2014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问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两首诗歌的主旨有相似之处,都写了由思乡和离别而触发的愁绪。但明显这种“愁”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找准比较的角度,读得更细致一些。

参考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二、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鉴赏

古诗词阅读中讲究“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比如我们在读杜甫的《蜀相》的时候,除了要对作品中所写的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做全面的理解,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

比如,杜甫一生分为四个时期:30岁以前的作品《望岳》体现了一位有志青年的伟大抱负;三十至四十四岁为困居长安时期:他的作品中开始有了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四十四至四十八岁是为官和陷贼时期:《月夜》《春望》“三吏”“三别”感情更加深沉;四十八至五十八岁为西南漂泊时期。可以说,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随着杜甫阅历的增加,杜甫的诗歌变得愈来愈厚重,杜甫在诗歌中把自身的经历和国家的苦难联系在了一起,“国家不幸诗家幸”,人生愈老大、愈不幸、愈苦寒,诗歌就愈高尚、愈纯粹,形成了“诗圣”的写作境界。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阅读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提醒学生做到“知人论世”,并且注意到诗人不同阶段诗作的不同特点,会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词人的写作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只是就某一位词人的普遍风格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三、相同意象,不同情感的比较鉴赏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作者对外界事物有感,便将自己的感受寄予外在的具体物象上,意象经过人们的长期心理投射,往往具有独特的意绪和丰富的意蕴,因此常常在不同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使得意象往往又带有历史的承袭性。

赵丽娟,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园诗孟浩然王维
春晓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舟中晓望
春晓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