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

2015-11-04 06:22杨中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30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规划

杨中明

(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 广东 广州 510000)

论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

杨中明

(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广东广州510000)

城市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需要城市规划编制的良好支撑,其中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新的时代基础上和改革进程中完善技术制度的创新机制的有效运用。因此本文首先探讨我国现行的总体城市规划编制的环节和程序以及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近几年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动态进行探索,最后探讨如何有效的加强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

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制度创新

自从我国新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提出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制度创新依然是国家和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发展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改革,与时代的城市发展相互承接,就必须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有效的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制度建设中。但是,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的制约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所以应该不断解放思路、更新观念,促进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在不断的创新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提供合理的制度支撑。

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规划的内部环节

1.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在国家城市规划的编制框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内容形式: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②详细的城市规划。在进行总体城市规划之前都需要对总体的规划纲要进行编制,从而使国内众多的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城市规划分区编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保证各个城镇在规划中保持经济、社会以及开发空间的协调性,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区域城市的规划编制中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从总体的编制来看,仍然是按照“两个阶段”来进行,主要是规划纲要和分区规划,但是实际上已经将城市的规划分成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整体的工作流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开展的,分别是: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后期发展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五个重要内容[1]。

1.2城市规划编制的内部环节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是通过众多的工作环节来组成的,具体的环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①对规划问题的指认以及规划目标的确定;②相关资料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预测;③对城市规划设计以及规划方案的分析和评价;④实施有效的管理和规划结果的反馈。这四个环节中,最需要运用编制技术操作是前三个环节,第四个环节中需要城市规划编制的信息传递和组织。因此有效的进行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就需要从编制工作的总体流程和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将创新的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中。

2 城市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编制的相关法律建设缺失。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城市的现代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为了使规划编制更好适应这个目标必须通过法律体制进行调节和规范。但是,目前城市规划编制的法制化建设存在缺陷,相关规划文件的法律效力缺失,没有通过强而有力的法律手段使规划得以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的制度没有对公众参与进行具体界定。目前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条件下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因此为有效地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就必须合理安排城市规划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的公共参与制度,为城市建设的弱势群体提供平等参与城市规划的机会,使民众真正的发挥“社会主人翁”的作用。但是现今城市规划编制制度只是停留在公众参与的思想和理念倡导方面,批前批后公示都只是形式工作,对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3)规划审批过程存在缺陷。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是为了向政府提供良好的城市用地规划和空间建设活动,待审批通过后应用到实际建设中。但是目前审批过程存在周期的冗长性和过程的重复性问题,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编制质量,并且造成了不必要的规划成本、人力资源以及时间的浪费。

3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新动态

3.1法定图则的实施

法定图则主要成果由技术文件和法定文件两部分组成,深圳市较早的将其推行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并且将法定图则定位于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的核心内容,实现了城市规划编制的法制化建设。深圳市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相继的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定图则实施的重要性文件,例如《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深圳市规划标准分析》、《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和准则》等,实现了城市规划编制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探索,并为国家整体的城市规划编制建设中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2]。其具体的编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法定图则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图

3.2城市战略规划概念的提出

城市战略规划的提出最早出现在广州的总体发展规划的概念中,并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区域都制定了具有地区发展特色的战略发展规划,并相应的取得了一些发展的成果,丰富了城市规划编制的经验。由于不同的区域和城市的战略规划内容的差异性,各个区域的战略规划体系建设中增强了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环境协调以及经济效益等的具体分析,从而有效的拓展了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特色。

3.3推动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

近期建设规划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其提出和实施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应对城市总体规划滞后性和严谨性不足的问题。近期建设规划必须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区域的整体编制内容和技术应用的思路率先对城市近期内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可以对近几年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予以解决,更好的应对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

4 如何有效的加强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

现今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制度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4.1战略规划

主要是将城市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整体的空间协调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重点,对城市的各项职能分工以及空间的结构、规模等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有效的确定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布置和建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统一布局网络。同时,协调城市区域的发展,合理安排城镇之间的布局,推动城市内部建设以及同外部联系建设的战略发展,实现区域和全市的规划统筹发展。

4.2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的创新应用主要是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对中心城市采取综合性规划的方式,其主要规划编制内容包括对城市的具体性质和规模进行编制,城市的空间发展、用地规模、道路交通建设、景观建设和发展以及城市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更加强调城市的空间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的覆盖范围不再是城市主体和城市周边的所有区域,而是集中在城市中心的规划中,从而促进城市中心区域的针对性发展,有效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4.3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的运行之下,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应用性质、建筑的建设形态、各项基础工程的施工布置等各种控制指标进行详细的规定,然后进一步的应用到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中,主要的应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的目标,可以有效的促进城市各项建设的质量。对于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需要不断的在现有的控制性规划的编制细则上进一步完善。

5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制度创新将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提升,从而为国家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应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将创新机制有效的应用到编制技术体制的改革中,从总体上推动国家城市经济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的发展。

[1]高中岗,张兵.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J].城市规划,2009(7):26~32.

[2]钱紫华,易峥,王芳,等.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编制改革——实践探索与改革展望[J].城市规划,2015,39(1):57~63.

[3]王兰.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芝加哥和上海的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11(2):33~42.

[4]徐明尧,陶德凯.新时期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J].城市规划,2012,36(2):73~81.

TU984

A

1673-0038(2015)30-0031-02

2015-7-12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