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5-11-05 02:30金昊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普通高校课程体系

金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金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现有条件,提出了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式,从而为普通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促进其校内创业团队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策略。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

1 引言

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并逐步在构建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创业师资队伍,同时高校也日益关注创业教育的研究。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素质教育中更偏重于理论素质教育,因此,目前普通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也是基于理论知识的层次来组织的,甚至教师上课也沿着由概念逐步深入到案例的方式,加上对创业教育的外部支持和社会环境都不够成熟,政府配套资源有限,这些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造成了制约,这就需要探索并构建适合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2 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展望与建议。黄兆信,郭丽莹[1]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如何整合这些课程资源?”,并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课程结构、开课内容、以及实施策略这五大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余达淮、路云[2]提出创业教育的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类,创业教育显性课程可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四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或缺”。蔡春驰[3]从内创业活动的要求提出高校“应从内创业者所必需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统筹管理能力、自身价值的追求和强烈的成就动机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但是能够根据普通高校的师生结构及创新创业需求,对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的并不多。

3 创业教育对高校课程体系的要求

由于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普通高校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也对普通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产生了新的要求,而且这些新要求与普通高校的传统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

图1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传统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

3.1 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具有多重性

许多国内的专家都提出创业教育存在多层次的目标定位,如黄龙华[4]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自主创办企业的创业者”,但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为主,形成多重培养目标,如张雪松[5]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从基础性目标、普及性目标以及提高性目标三个层面上加以定位。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受生源和师资的限制,若以培育“创业者”为目标则会对传统教学定位产生冲击的同时,使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受到限制,因此,必须构建多层次的创业教育目标。

3.2 创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具有时效性

创业教育必然是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需要有鲜活的案例来充实,并提供具有时效的知识和技能,这与传统大学教育所强调的学科系统性、知识完整性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3.3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与综合性

与传统教育所强调的理论性、系统性不同,创业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创业教育往往是以某个事件或者机会作为突破口,强调的是各学科、专业在创业组织中的融合与应用(如图1所示),因此创业教育会撕裂高校原有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针对创业组织的需要所构建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会对高校的现有教学培养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兼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课程体系是普通地方高校发展创业教育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3.4 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

创业教育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创业教育要有成效必须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把握机会,抓住社会现状中的问题、痛点,毕其功于一役,提出真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模拟的实践环节设计对创业教育而言效果并不显著,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的高墙,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4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成

4.1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由于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4.1.1 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的原则

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自主创业并非其首选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进入创业企业工作是普通高校发展的方向,而这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4.1.2 以多层次、递进性为特征的原则

在普通高校仍可以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有着极大的热忱,而这些学生也是自主创业的重要人才储备,如何挖掘这些学生的潜力,就需要普通高校在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发构建合适的培养机制,形成递进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1.3 以实践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原则

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实际,并通过切身的实践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搭建高校与大学科技园区的互动平台,以促进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

4.2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根据上述原则,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可以在现行学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中,通过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灵活的咨询平台,形成以选修的课程教育为基础,以选拔性的实践教育为拓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4.2.1 基础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块

通过对低年级的大学生以选修课为主要形式,开展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如增加“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开设“创业学”、“创业企业管理”、“创业融资”等选修课程,并通过邀请社会创业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来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

4.2.2 选拔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块

学校可通过学生组织搭建跨学科的创业学生团队,同时也有必要在师资上突破学科的限制,形成灵活的跨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甚至可以吸纳有志趣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通过这些选拔性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并鼓励其持续创业的激情。

4.2.3 拓展性的创新创业推广转化模块

普通高校在校内创新创业培养的基础上,需要发挥高校作为“社会桥梁”的作用,通过与社会行业企业、风险投资以及大学科技园区的联动,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成果转化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弥补高校教师的短板,另一方面通过实际项目的推广转化来激励学生。

4.3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创业环境的多变决定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对此普通高校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4.3.1 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或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时都会受到专业的局限,难以捕捉实际问题,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当强调教师团队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创新创活动是当前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的比较理想的方式,若能邀请创业企业或投资人参与指导团队,效果会更好。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实现传统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的兼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师资的配置效率。

4.3.2 选修课为主的少学时课程设置方式

鼓励教师开设少学时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选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更新课程内容,减少创新创业课程所增加的负担,又能够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的需要。

4.3.3 保持灵活多样的开课方式

创业课程的授课应与高校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线的授课方式不同,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应鼓励讲座与讲授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课方式,甚至由多名教师共同串讲一门课,从而丰富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

5 结语

普通高校毕业的马云,通过创业成就了阿里巴巴的神话。然而这一个例要成为普遍现象,则需要多方的推动,尤其是作为高校,更应首当其冲,需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来改革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当然这一改革优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依托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并逐步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相适应的人力资本。

[1]黄兆信,郭丽莹.教育发展研究[J].2012(19):81-84.

[2]余达淮、路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3(3):32-34.

[3]蔡春驰.开展内创业教育:重视内创业者的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趋向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86-89.

[4]黄龙华. 浅谈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0(5):37-38.

[5]张雪松,基于多维教育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8):24-25.

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y201303001)的部分成果,并受教育部青年课题(批准号:12YJC840065)的资助。

猜你喜欢
经管类普通高校课程体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