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消费被赋予更大预期

2015-11-05 18:37来佳飞
浙江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常态浙江消费

来佳飞

新常态下消费被赋予更大预期

来佳飞

2015,预期经济持续向好、稳中有升,将为消费扩大带来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等为消费扩大化解制约因素;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加快,将为消费扩大提供更大空间

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浙江经济增长已经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启动新的增长点?种种迹象表明:消费被赋予更大的增长预期。

消费基础性作用日渐显现

以现有趋势来看,投资受制于房地产投资的放缓而不可能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出口市场和出口商品都面临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正在换挡。新常态下,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在转换,经济增长正由生产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伴随着投资、出口这两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消费需求将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内生动力,消费升级将推动经济发展以适应新常态。

扩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浙江经济发展阶段、财富基础、人口构成等特征都为扩消费余留了足够的增长空间。

一是经济发展阶段促使消费进入新增长周期。对于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的经济体来说,消费结构应接近发达经济的门槛,也就是说消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数量增长,还应是数量与质量并行提升,消费升级将通过衣—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品链不断演化。目前浙江在互联网、旅游休闲、养老产业、教育等朝阳行业全面推进,多项产业规模已突破万亿量级,这将进一步促使消费开辟新“蓝海”。另外,随着浙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与工业增加值比重差距逐年缩小,国民经济结构正向“三、二、一”格局转变。第三产业地位提升,与第三产业相关的服务消费也必然崛起,推动消费增长从传统的制造产品向服务转变。

二是收入增长决定消费潜力。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及制度等,其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收入,居民收入越高,消费的欲望越大,消费的能力越强,消费量也越大。与收入相关的因素还有边际消费指数,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指数稳定,低收入人群的较高,因此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的关键还在于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随着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消费能力将有更大的释放。

三是高储蓄率为消费的坚实基础。浙江素来藏富于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分行统计数据,截止到2014年11月,全省各项存款余额78446.9亿元,较高的存款余额说明有足够的资本用于耐用品等大件的更新换代,潜在购买力较大。同时,大额的储蓄也可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缩减的压力,受荆轮效应影响,居民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会减少消费以保证当前的消费水平,而储蓄无疑可以保证消费的连贯性。

四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也说明浙江进入消费增长大周期。根据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净储蓄期和净消费期。如果区域内劳动年龄阶段人口比重较大,那么社会总储蓄也会相对的较高。浙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育率逐渐走低,25-50岁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在2013年达到高点,为2568.8万人,如果将25岁之前和50岁之后定义为人的净消费期,那么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全社会消费总体将上升,消费将大于储蓄,浙江居民消费进入扩张期。

制约消费增长的消极因素正在化解

消费增长的潜力巨大,新常态下通过刺激消费来弥补投资的不足是手段更是希冀,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这些年消费并没有呈现井喷式发展,对GDP增长贡献远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这除了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外,也有更现实的原因。按照消费主体来分,消费可分为居民消费、厂商消费和政府消费,从消费主体角度进行分析,目前这三个主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动力均呈现不足。

从2011年经济进入下行态势,浙江GDP已经连续3年个位数增长,2014年浙江全年GDP增速7.6%,未来仍将维持在相对低速发展,即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扩张消费的意愿并不强烈。企业角度看,从2011年开始,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从高点回落,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潮,目前进入相对平稳期,但获取利润已远不如2011年前的高速状态,利润不足必然影响消费;居民角度,根据统计局调查,2014年全省消费者信心指数(CCI)虽然运行于“乐观”区间,但总体呈低位波动,消费动力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

政府消费受收入和支出两头的制约持续疲软。在经济增速放缓与结构性减税的双重影响下,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2011年开始,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从高峰期30%多的增速一路下降,目前稳定在8%左右。支出方面,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同时对各项三公消费进行整顿,政府消费下降明显。

但2015年三大主体消费的制约性因素将有所减弱。企业经济已经触底,获利情况有所好转,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随着经济向好,企业活力增强,政府税收收入增加,“三公消费”进入制度化阶段,政府消费不利因素充分释放,预计将在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环保等方面增加支出。另外,受股市上涨进一步激发财富效应、房地产销售复苏、电子商务浪潮等因素影响,消费新局面可以期待。

消费扩大剑指升级,政策助力新引擎形成

经济新常态伴随着增长动力的转换,有专家学者认为“消费是2015年经济增长的唯一希望所在”,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消费新引擎寄予厚望,2014年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提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健全社保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会议还明确了重点推进的6大领域消费,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其中主要聚焦于消费升级,剑指服务消费。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这里的“政策”如抓紧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浙江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率先转化,目前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高品质消费主导的新需求结构正在形成,消费升级急需更多扶持。

——创新消费需求。加快七大产业发展,以创新激活消费需求。2014年起浙江提出加快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制造七大产业,代表着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必然带动相关行业创新消费建立增长势头。浙江还将围绕文化创意和丝绸、黄酒、中药、茶叶的历史经典产业等加大扶持措施,必然刺激这些产业的消费。

——制度保障消费。2015年浙江将坚定不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生保障,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以上,同时不断提高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2014年全面启动的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在2015年继续深化,让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

——打造消费环境。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建设,“义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的正式开行,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规划给消费带来一个国际融合的开阔视野,必将给浙江消费增添些异域风采。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加快落实,为消费保驾护航。城乡统筹、农业“两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加快,为消费扩大提供更大空间。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行政审批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大试点成效显著,随着改革综合效应全面释放,将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富有活力的消费环境。

——扶持网络消费。2014年浙江网络消费创新高,1-11月网络零售额724.93亿元,同比增长47.6%,对消费增长贡献巨大。2015年预计将迎来促消费新政的密集发布期,信用消费、网络消费等领域会有政策鼓励。电商换市步伐加快,以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支撑网络消费模式的创新。

猜你喜欢
常态浙江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40年消费流变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新消费ABC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