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旅游消费 培育万亿产业

2015-11-05 18:37李文峰
浙江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浙江消费

李文峰

扩大旅游消费 培育万亿产业

李文峰

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浙江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把旅游业提升到“生态产业、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的重大地位。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浙江提出了“全面推进浙江旅游业改革发展,加快将旅游业培育成规模超万亿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率先全面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到2017年,旅游总收入接近或达到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或超过1.4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左右。

旅游消费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正在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扩大旅游消费对浙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扩大旅游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大旅游综合改革力度,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有效投资,释放民众旅游消费潜力,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形成培育万亿旅游产业的合力。

加强政策支撑,加大旅游投资

旅游综合改革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加大培育旅游业成为规模超万亿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政策支持。切实加大对旅游的财政金融扶持;优化旅游用地政策,加强旅游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用地保障;支持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旅游消费新热点;鼓励发展旅游金融,完善旅游消费信贷;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旅游大项目,发展旅游大集团;扶持旅游公共服务产品等,形成发展浙江旅游产业的新常态。

在政策支撑下,进一步加大旅游投资,狠抓重大项目落地,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高品质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积极推进旅游度假区、旅游功能区、旅游实验区、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注重海洋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兴项目、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加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投入,以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大发展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生态富民。着力发展现代旅游,使浙江成为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满足现代旅游者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促进浙江旅游消费再上新台阶。

优化旅游市场,加快结构调整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80%,浙江也不例外。2012年,浙江国内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93%,2013年达94%。国内旅游消费已成为拉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浙江旅游业发展对传统观光游览型旅游依赖性依然很强,仍处于以基本消费为旅游消费模式的阶段,旅游消费高级化指数尚待提升。因此,扩大旅游消费,必须加快旅游市场结构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市场结构调整方面,一是要从入境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重,优先发展国内旅游转变,在努力确保入境旅游不出现大的滑坡的前提下,把国内旅游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二是应重视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升转变。在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挖掘新兴市场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水平,提高重游率。三是加快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不断创新发展专项旅游市场和商务会展旅游市场。

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提升浙江旅游优势产品。观光旅游是浙江旅游业的基础,应该大力提升优势旅游产品品质,加强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产品的整合,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和扩大国内旅游吸引力。二是加快发展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根据旅游资源和客源的特点,以及旅游发展新趋势,开发包括海洋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等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加大对旅游商品购物、旅游娱乐产品的开发,扩大非基本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消费高级化指数,形成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延展产业链。进一步加快加深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海洋、体育、金融、医疗、文化、民政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附加价值,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大大众化基础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和优先满足城乡普通居民休闲旅游的基本需求,重视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一批大众化旅游新产品、低收费和免费旅游产品,培育一批游客容量大、社会效益好的旅游消费新热点。

落实休假制度,培育“民生产业”

我国2008年开始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13年初又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公共假期天数已达到115天,但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却十分滞后。相关资料显示,每年如能增加1至2个类似于黄金周的度假时段,会刺激旅游消费出现爆发式增长,将增加年旅游收入500亿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落实,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需求,扩大旅游消费,从而极大地推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落实职工带薪休假也是培育旅游产业成为民生产业的必需。

全面落实休假制度,需要政策机制保障,以及践行法律法规。要深入贯彻《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充分调动全社会参加旅游休闲活动的积极性。采取“试点引领、政策配套、机制保障、逐步推进”的策略,设立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的试点区县、城市以及试点单位,重点加强企业单位的落实推进,鼓励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创造条件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切实实施,将广大职工的休闲旅游权益和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

把握农村人口市场,培育新增长点

新型城镇化人口、农村、农民工是扩大旅游消费的最大潜在市场。未来,我国还将有3亿多人告别农村、进入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富裕将会延伸出大量的消费需求,必然蕴含着较大的旅游消费。“80后”甚至“90后”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力军,新生代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消费也越来越快。2013年,农民增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农民工消费力大大提升,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正悄然转变,农民工消费市场正逐步扩大。同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多数,激活7亿农民人口的旅游消费需求,将极大地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

因此,准确研判和把握我国最大的潜在旅游消费市场,逐步引导、积极培育此潜在市场,使之成为浙江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是浙江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及相关企业应充分把握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作用,构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惠及农村人口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村人口成为扩大浙江旅游消费的新的生力军。

研判新趋势新热点,加快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旅游营销的新技术、旅游推广的新媒介、旅游市场的新问题等不断涌现且变化迅速。近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亦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前景。据艾瑞咨询预测,2015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630亿元。在线旅游已经势不可挡,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多元化竞争阶段。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使在线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对旅游消费模式及线下旅游相关行业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又如,社会分化带来的是阶层异化和细化,以及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多元和变化,“群”与“族”不断出现,旅游需求层次和市场越来越细分,社会分化会影响消费转型。这都将对旅游消费模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旅游部门和企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研判,将旅游新趋势、新热点转化为扩大浙江旅游消费的新动力。

推行惠民机制,健全保障体系

浙江省在旅游惠民工作上一直较有建树。在新常态下,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和扩大旅游消费的需要角度出发,应建立健全旅游惠民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行“旅游惠民”措施,通过“政府鼓励,部门推广,企业参与,媒体宣传”,扩大“旅游惠民”面,不断惠及全体民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消费。

促进旅游消费,还必须有规范、安全的旅游环境保障。应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旅游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提高旅游满意度和美誉度。加强对旅游市场、旅游安全的监督管理。营造公平、诚信、舒适、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和旅游总体形象,保障民众的旅游安全等合法权益,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消费、舒心旅游,促进旅游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业浙江消费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40年消费流变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