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凯恩做个安静的内向者,让聒噪见鬼去

2015-11-06 06:09罗立璇编辑张薇插画程老湿
人物 2015年3期
关键词:凯恩外向演讲者

文|罗立璇 编辑|张薇 插画|程老湿

苏珊·凯恩做个安静的内向者,让聒噪见鬼去

文|罗立璇 编辑|张薇 插画|程老湿

害羞、孤僻、不善交际,内向的人总会被贴上一些略带贬义的标签。苏珊·凯恩(Susan Cain)女士在受够了社会对内向者的偏见后,大大方方接受了自己是名内向者的本来面目,结束了与性格背道而驰的华尔街律师的工作,专职进行关于内向者的研究,花了7年时间,她完成了《安静—内向性格竞争力》一书,还登上了TED讲坛进行了一场为内向者“翻案”的演讲。

人物PORTRAIT = P

苏珊·凯恩(Susan Cain)= C

P:你一直强调,要将“内向”和它的亲戚们“羞涩、腼腆”等区分开,为什么?

C:羞涩与内向是不同的性格。羞涩是对社会评论的恐惧,比如说在一个面试里你会担心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内向是你怎样对刺激作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内向者不喜欢过于频繁的外界刺激,更倾向于驻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外向者则喜欢刺激、喜欢频繁应对不同的新情况。

P:你把人们对外向者的推崇总结为一种偏见,而个性文化的流行又加深了这种偏见。这种偏见是如何难以逾越的?

C:如果你的本质与你所处文化的期待不一样,这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自我危机。人们都希望你能更加外向,大多数人会试图服从,这意味着将消耗你很多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本可以用来做一些更有创造力的事情。内向者生活在外向理想型的社会中,就如同女性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一样,自身的价值大打折扣。

P:在你看来,内向者的哪些价值是一直被低估的?

C:内向者的价值被低估了,他们更专注,更适合进行创意性的生产。适度的孤独其实是有益的。心理学家发现,最有创造力的人通常是擅长变换思维的人,同时他们往往也是极为内向的人。这是因为对于创造力来说,独处是非常关键的。过度的刺激似乎会妨碍学习。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一次安静的丛林漫步之后,学习效果远远优于穿过一条喧闹的城市街道。

P:你说,内向者能做到很多人们认为属于外向者的东西。你也做了一些改变来回应现实生活对你的需求,比如,你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练习公开演讲。对于这种在个性范围内的改变,你发现了什么?

C:我的书出版的时候,我知道我必须接受很多采访、进行演讲等此类活动。而我是一个非常安静、说话声音很小的人。我觉得我永远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但是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很有名的作家,是个内向者,他在演讲台上也非常安静,经常停下来想合适的词汇。他让我认识到,实际上我能成为一名很好的演讲者。因为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激情和有趣的故事,还有重要的信息,这些才是构成成功的演讲者的要素,而不是上蹿下跳、大声讲话。真正重要的是你试图传递的信息。

P:这也是很多内向者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克服公开发言中的恐惧和紧张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表达?

C:这对我的确是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你不会一开始就上TED演讲,而是从一小撮你认识的、很友好的人里面开始。你还可以在一些当地的社区组织注册,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去参加一次活动,和里面的人讲话。你说得多坏、多紧张都没有关系。

当你不那么焦虑的时候,你会察觉到每一个观众不同的个性。当你在演讲的时候,重要的是你试图传递的信息和你的观众,所以把你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观众身上即可。当我要开展一个艰难的对话时,我经常会换位思考,揣测对方的心理。

现在我依然会因为要跟一堆人说话而觉得不舒服,即使是跟我的家人。其实不需要完全克服你的恐惧。没人期望你成为一个交流的专家。谁关心呢?你只要言之有物,就会有人听你说话。

P:还有一种公开发言的场景是,头脑风暴。可头脑风暴看起来更像是外向者的狂欢,内向者有可能改变劣势吗?

C:心理学家卡梅隆·安德森(Cameron Anderson)和盖文·凯戴夫(Gavin Kiduff)的研究显示,言语表达得更为自信的人并不一定有最好的主意。实际上,我认为头脑风暴对外向者和内向者都没有好处。人们研究头脑风暴已经快50年了,结果显示无论是对于外向者还是内向者,头脑风暴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大的用处。人们应该先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一起讨论。头脑风暴对所有人都是个问题,它没有任何质量。

如果让我来做头脑风暴的主导者,我就会把组员全部送回家,让他们把主意想好了再过来。或者让他们20分钟以后把想好的东西交上来。通常我也保证听到每个人的意见。

P:你给内向者们的建议旗帜鲜明,一是做自己就好了,别指望自己能成为喋喋不休或滔滔不绝的人,二是必要时,也要延伸自己,逼自己一下。做自己和逼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C: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一个我们可控的范围内,还是简单地做自己就好?我所知道的一个答案,是心理学教授布莱恩·利特(Brian Little)的“自由特质理论(Free Traits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个人核心项目”是指我们认为有意义、可以进行管理、没有太大压力,还会得到他人支持的事。也就是说,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P:内向者偶尔也能戴上外向的面具?

C:如果你能恰当运用,自由特质策略会变得很有效,如果你用过头了,只会适得其反。不同在于,那些性格之外的行为是为了一项值得的任务而做出的暂时性改变,还是将努力用在一项并不关注的事情上。

P:扮演伪外向者,还得保持真实。这不矛盾吗?

C:“恢复壁龛”是布莱恩·利特提到的一个术语,指那些你想回归真实的自我时要去的地方。它可能是空间上的,也可能是时间上的,就像利特会在两次演讲之间躲进卫生间。扮演超性格角色的最好方式是,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尽可能多的“恢复壁龛”。

猜你喜欢
凯恩外向演讲者
《公民凯恩》
为什么你的朋友更外向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吉凯恩计划于2019 年开始生产首个完整eDrive 系统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迟到五十年的道歉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建造一个自己的游乐园